解放戰爭
東北解放戰爭由防御轉變為進攻的原因分析
[摘要]1946年5月至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由戰略防御轉變為戰略進攻。這一過程中東北民主聯軍經歷了其塔木、“三下臨江、四保江南”等戰役。本文從史料和具體戰例分析入手對轉變原因進行了論述,詳細闡明了組織領導、根據地建設、戰略戰術三個方面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東北解放戰爭 防御轉變進攻 原因分析 一、正確的形勢分析與組織領導為部隊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1946年6月1日,中共東北局發出《關于四平保衛戰后東北形勢與任務的指示》?!吨甘尽贩治隽藝乐氐男蝿?,指出,敵占四平、長春一線并向兩側伸展后,由于各地群眾尚未普遍深入發動起來、根據地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加之土匪、民團乘機蜂起,群眾中特別是戰區和近戰區群眾存在嚴重的觀望態度,部分黨員干部中的和平觀念未徹底克服。因而,“形勢是異常嚴重的”?!吨甘尽愤€對作戰方針、兵力部署、軍工生產提出了明確意見,對各地區的黨政軍工作適應新形勢起了指導性作用。 6月6日,國共雙方達成東北停戰15天協議。后因國民黨軍隊新的進攻未能準備好及受到中原戰場的牽制,實際停戰延續了4個月。這是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中技高一籌的表現。6月16日,中共中央給東北局發出
解放戰爭期間中共與蘇聯關系
CPC-Soviet Relation in China's War of Liberation內容提要:1945到1949年的中國解放戰爭期間,中共和蘇聯關系的發展是坎坷的,問題主要出在蘇聯一邊。斯大林基本上是以蘇聯的國家利益來決定其對華政策,開始時對中國革命勝利沒有信心,而當中國革命勝利的趨勢明顯時又對中國革命產生矛盾心理。但在中共領導人的積極努力和工作之下,斯大林終于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建立起對中國革命的正確態度,為后來的中蘇關系打下了較好的基礎。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PC-Soviet relation was rough in the China’s war of liberation(1945-1949).Stalin framed his China policy basically on Soviet’s interests in China. At first he did not believe Chinese revolution can success and ha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