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精神文明
淺談新時期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摘 要:所謂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要求我們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加強農村四個文明建設,使之與構建和諧社會相協調一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攻方向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切點入和有效載體。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 精神文明生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生活方面的重要表現,鄉風文明,是思想建設,是一種心靈追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鄉風文明”的本質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它包括農村文化、風俗、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而農村文化又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規范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會要素無法取代的。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載體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物質的、微觀的,是物質文明的范疇,它同時也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和具體表現手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則是精神的、宏觀的,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是思想,是保證,是具體體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它其實就是是農村四個文明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機統一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是
淺談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與新農村精神文明共建淺談
: 論文關鍵詞:校園文化 建設 新農村論文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新的歷史課題,農村校園作為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文化建設應為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積極引導。所以,作為農村中小學必須深刻認識農村學校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明確校園文化創建內容,努力探索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協助新農村建設事業進一步發展。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地理范圍,以社會文化為依托,以學校全體師生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價值理念和活動方式,這種理念和方式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為其外部表現,影響和制約校園師生的活動與發展,同時潛移默化的作用于所處的社會環境。當前,農村文化氛圍相對較淡,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較低,農村中小學除了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外,還要在當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自身優勢和積極作用,通過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在營造良好、健康、和諧的民風、村風,在促進農村政治穩定、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1 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
淺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分析
論文關鍵詞: 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城鄉發展論文摘 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黨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其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過對我黨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統籌城鄉發展亟待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闡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是凝聚、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隨著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我國社會存在的一些人民內部矛盾出現了多種多樣的狀況,這些矛盾已經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在農村思想道德、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不和諧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農村思想道德、政治、經濟、文化領域正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徑,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
和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任務芻議
摘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開展農村形勢政策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普及科學技術知識 積極發展農村群眾文化,廣泛開展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移風易俗活動。為農村和諧社會構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關鍵詞:和諧農村 精神文明建設 任務根據中共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于維護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著眼于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著眼于提高農民文明素質農村文明程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不斷增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為農村和諧社會構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一、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核心,深入開展農村形勢政策教育
以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
摘要:農民精神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落實,因此,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尤為重要。本文著重談如何加強農民的精神文明素質教育。關鍵詞: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農民精神文明直接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階段,加強農民的精神文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認清農民的精神文明狀況,探討加強農民精神文明教育的措施,全面提高農民的精神文明素質,就成為當下必須認真加以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一、農民精神文明現狀及存在問題隨著農村改革的逐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民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素質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當前我國農村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凸顯,在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樣化等因素的影響下,農民思想上出現了一些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精神生活匱乏。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物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