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腦血管病投稿地址
中華腦血管病詳細信息
中華腦血管病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Electronic Version)
中華腦血管病投稿要求
一、主要欄目
本刊常設的主要欄目有指南與共識、專家論壇、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短篇論著、經驗交流、講座、綜述、病例報告、教學園地、手術與教學視頻、醫學快訊、繼續教育、學術會議介紹等。
二、來稿要求
1. 請作者登錄:http://zhnxgbzz.cma-cmc.com.cn進行投稿。本刊編輯部一律不再接受紙質稿件,作者在第一次投稿時,需先注冊后方可進行網絡投稿,注冊成功后請牢記用戶名和密碼,以便查詢稿件和再次投稿。
2. 來稿須附作者單位推薦信,注明單位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項。
3.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4. 對反映重大創新成果的文章,本刊將進入“綠色通道”盡早發表。作者來稿時須附論文創新性的書面說明和查新報告。
5. 來稿請付稿件處理費。(2019—2022年稿件處理費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資助免除)
6. 作者在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后滿3個月未收到稿件處理通知,系該稿件仍在審理或者編輯加工階段。如欲另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系,切勿一稿兩投。一稿兩投一經證實,將立即退稿;一稿兩用一經證實,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在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上通報,并在2年內拒絕該作者作為第一作者所撰寫的論文。本刊還將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單位進行通報。
7. 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需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期1個月不返回者,按自動退稿處理。修改稿首頁請注明稿件編號。
8. 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使用授權書,專有使用權歸中華醫學會所有。中華醫學會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網絡版)和紙版等方式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中華醫學會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9. 稿件確認刊載后作者須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費。費用可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費或其他經費中支付。(2019—2022年版面費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資助免除)
10. 編輯部聯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49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行政樓518房間;郵政編碼:100191;電話:裴月紅 15611963912,唐璐 15611963911;Email:zhnxgbzzbysy@163.com。
三、撰寫要求
1. 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用字規范,文稿附圖量不限,提倡多附圖像清晰的圖。臨床病例分析可以圖像為主,并貫穿文字說明和評析,視頻為30~40 min。當報告是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地區性或國家性)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得到該委員會的批準,是否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論著性文章5000字以內,綜述、講座、論壇可視情況而定,病例報告一般不超過2000字。
2. 文題:力求簡明,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文題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
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依次排列,在投稿后不應再做更動;作者單位按照郵政編碼、所在省市縣、單位全稱、具體科室的順序列于文題頁左下方。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主要觀點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方面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須具備。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證明信。
4. 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300~500字(詞)為宜。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列出主要數據)、結論4個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英文摘要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作者不屬同一單位時,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1,2,3,……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英文)或之后(中文)加注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
5. 關鍵詞:論著需分別在中、英文摘要后標引2~5個中、英文關鍵詞。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無相應的詞,可按下列方法處理:(1)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2)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3)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表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關鍵詞之間用“;”分隔,每個英文關鍵詞首字母大寫。
6. 醫學名詞和藥物名稱: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尚未公布者以人民衛生出版社所編《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 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列出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
8. 計量單位:執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一書。首次出現不常用法定計量單位時在括號內注明與舊制單位的換算關系。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母,如吸光度的符號為A。
9. 圖片:每3張圖單獨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張圖片均應有必要的圖題及說明性文字置于圖的下方,并在注釋中標明圖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圖中箭頭標注應有文字說明。大體標本圖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數。圖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應經過剪切后充分顯示關鍵部分。說明文字應簡短,不應超過50個字,所有的圖在文中相應部分應提及。
10. 動態圖像: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文中應標記為“動態圖×”,每個文件名均應與文中的名稱相符,如“動態圖×”。視頻資料要求圖像和聲音清晰穩定,剪接順暢,保持可能獲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視頻文件采用AVI格式。
11. 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于右上角標出。不要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外文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題名項后均須標注文獻類型及著錄起止頁。將參考文獻按引用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于文末。舉例:
1 左明良, 尹立雪, 李春梅, 等. 超聲評價不同心臟起搏位點對犬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J/CD]. 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05, 3(4): 200-204.
2 周永昌, 郭萬學. 超聲醫學 [M]. 3版.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 808-810, 824-825.
3 葉欣, 費興波, 何申戌. 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腫瘤 [J]. 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 2004, 31(1): 38-40.
4 Eriksson R, Persson HW, Dymling SO, et al. Evaluation of Doppler ultrasound for blood perfusion measurements [J]. Ultrasound Med Biol, 1991, 17(5): 445-452.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簡介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是以腦血管病為基礎的,涉及神經內外科、介入、護理、超聲、康復、放射、急診、中醫等相關多個學科領域的專業學術類科技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第一條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的主管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第二條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的主辦單位是中華醫學會。
第三條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的編輯委員會(編委會)是本刊的領導機構。編委會是依靠腦科與多學科專家共同辦刊的一種組織形式,是本刊的學術組織和領導機構。
第四條 辦刊宗旨:以重點刊載報道臨床腦血管疾病,涉及神經內外科與介入、護理、超聲、康復、放射、急診、中醫等多學科領域的應用基礎及診療新技術、新方法。為從事相關學科領域的醫師、研究生和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學術成果展示與創新交流的平臺,著力推進我國臨床腦血管疾病與多學科領域醫學研究的發展與創新。
第五條 辦刊方針、重點欄目:本刊以腦血管疾病為基礎,涉及相關多學科領域研究為主要內容。重點欄目為指南與共識、專家論壇、論著(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綜述、述評、病例報告、教學園地、手術與教學視頻、醫學快訊、繼續教育講座、學術會議介紹等。
第六條 業務范圍:編輯出版腦血管疾病以及相關的神經內外科疾病、介入、護理、超聲、康復、放射、急診、中醫等多學科相關基礎醫學研究方面的各種論著、指引、論壇、進展等文章;發布國內腦血管疾病與多學科領域的各種調查研究統計數據,以實現有限的資源能夠共享;刊登解決本專科各種疑難問題的探索性文章以及有關本專科建設和發展方面的雜論;收編本專業具有文獻價值的其他資料。
總編輯 樊東升,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科研院長,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病學系主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人口與資源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監察部特邀監察員。主持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教育部“211工程”及北京市科委、教委等重大項目基金課題;同時,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醫學攻關/支撐課題以及國家“973計劃”項目學科子課題等。曾任世界卒中組織(WSO)理事會理事(2012—2016),現任國家干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神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神經病學會北京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神經病學會肌電圖與臨床神經生理學組組長,中華神經病學會神經遺傳學組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自由基醫學會主任委員,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腦與血管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常委兼肌電圖與臨床神經生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ALS)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卒中學會遺傳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副會長,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副會長兼病理生理專業委員會主委,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周圍神經與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醫療器械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兼內科組組長、北京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醫療衛生專家庫成員等,另為《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中文版)副主編、《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副主編、《癲癇與臨床神經電生理學雜志》副主編、《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副主編,以及《Neurology》(中文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中文版)、《中華神經科雜志》、《中華神經醫學雜志》、《中華內科雜志》、《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中國腦血管疾病雜志》、《中國卒中雜志》、《中國神經免疫與神經疾病雜志》、《中國心理衛生雜志》、《臨床薈萃》、《內科理論與實踐》、《醫學研究通訊》等期刊編委、通訊編委。
中華腦血管病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華腦血管病參考文獻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及分型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探討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及腦梗死TOAST分型之間的相關性。方法選取我院卒中單元2010年1月~2011年3月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首先將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正常(〈15umol/L)及輕度增高組(15umol/L~30umol/L)及中重度增高組(≥30umol/L);根據患者的卒中危險因素、臨床特點及影像學資...
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與頸動脈斑塊發生的分析
目的基于單中心數據對于頸動脈斑塊在急性腦梗死人群中的發生率進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頸動脈斑塊及血管狹窄與患者基本資料、卒中分型之間的關系。方法連續納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經內科住院且發病14天內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入院3天內行頸動脈B超檢查,內中膜厚度超過15mm定義為斑塊形成,采用面積法評估其狹窄程度。同時記錄患者腦血...
腦栓通抑制凋亡并減輕腦梗死后丘腦繼發性損害的研究
目的 研究腦栓通對腦梗死后同側丘腦繼發性損害的神經保護作用及其可能機制。方法 采用高血壓大鼠(RHRSP)建立一側大腦中動脈皮層支閉塞(MCAO)模型,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溶劑對照組和腦栓通組,每組8只。腦栓通組大鼠MCAO術后24h經灌胃給予2ml/kg(10mg/ml)腦栓通,溶劑對照組給予等劑量溶劑,連續6天。MCAO術后1周感覺功能評估后行尼氏染色評...
熱門評論
去6月25號投稿,審稿20天給我返回修改信息,返修后,又等了20天又返回修改信息,再返修后,8月22號顯示已經采用。過程挺波折,但是結果還不錯,總體說編輯部老師工作略忙,發送站內信回復速度超快,而且很仔細明了。現在坐等匯版面費了。祝大家好運!
投過一篇文章一個月收到修改意見,修改后提交,電話咨詢說提交修改稿后就算錄用,可以讓他們開一個錄用證明,但是版面費是組稿完成后再交。所以慢慢等待吧,估計差不多一吧。
9.24投一篇,審稿很快,10.8返回,一個小修,一個拒,編輯給了機會,大修。10.16修回,重新找了一個審稿人,11.3返回,大修,修改稿11.28修回,12.12意見返回,審稿人還讓小修,編輯直接接受。現在就等著發表了。
總體感覺還不錯!一審1個月左右返回,提了7條意見修改,都挺中肯的,看得出來審稿人十分專業,返回后一周收到接收通知,算是一次愉快的投稿經歷!會繼續支持的該學報的!
培養自己閱讀習慣養的雜志。中華腦血管病內容很不錯,文學的滋養,閱讀的提升,這就是我選擇這本雜志的原因。
投了中華腦血管病一段時間后顯示收稿初審,以為被拒。但在即將超過3個月之時,收到修改郵件。后續有關修改的事情,都通過郵件處理。修改幅度不大。現已見刊。
此稿5月份的時候投過一次,一個審稿人連基本信息安全方面常識都沒有,無語的審稿意見,直接被拒。后基本原文再投,6個月后錄用。前后5人審稿人,3個拒審,遇到好的審稿人很重要。
5月份投稿,6月份郵箱收到修改的郵件,修改后提交,之后收到錄用郵件。該刊效率高,第一次投該期刊,非常感謝編輯老師,希望期刊越辦越好!
送貨快,包裝好,師傅不錯。學習下,質量還可以,正版商品。發貨速度計較迅捷,這個網站速度。紙張很好,字跡清晰,看完再回購其他書!
.7.21投稿,.8.11返回修改意見,審稿人的審稿評價都很高。25號修回,29號給錄用通知,反復送審四次,審稿人很認真,意見很中肯,編輯和主編的態度也很好。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