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雜談——李澤厚、劉悅笛2018年對談錄
摘要:本文是李澤厚與劉悅笛2018年5月關于倫理學的對談。從倫理學的基本架構談起,確定“情本體”并不以情為絕對中心,仍是以理性作為主導的;同時,動物性的“情緒”與人類性的“情感”之間應該做出根本性的區(qū)分。李澤厚的倫理學的要點在于:其一,倫理與道德之分殊;其二,兩德論(“傳統(tǒng)宗教性道德”與“現(xiàn)代社會性道德”);其三,道德要素三分說(觀念、意志和情感)。李澤厚強調(diào)其所謂的歷史“積淀”乃是由外而內(nèi)的,他的“文化心理結構”也不同于“心理文化結構”,人類的未來有賴于廣義的教育。每個時代的儒學所吸納的外來因素是不同的,王陽明就是強調(diào)“自由意志”的力量,從現(xiàn)代的眼光可以給“四句教”以新的解讀。孟子和荀子講的性善性惡,實質上是強調(diào)“動物本能”即自然本性的兩個方面。李澤厚曾聲稱以孔子化海德格爾,但晚年卻越來越不喜歡海德格爾,認定前者的“未知生焉知死”可以消化后者的“未知死焉知生”。李澤厚晚年致力于一種本土化的倫理學建構,這篇對談以言簡意賅的形式,表述了其倫理學的核心思想。
注: 保護知識產(chǎn)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lián)系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雜志社

展研究.jpg)


代教育管理.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