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土通天下:基于鄉土史料的史料實證素養培養——以“抗日戰爭”為例
摘要:何成剛主張:“任何一節歷史課都離不開史料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史料教學運用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1]可見,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地將“史料實證”作為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將其概念界定為“史料實證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2];并提出關于“史料實證”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目標一一“知道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能夠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和對史料作者的意圖認知……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實證意識;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并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3],可見新課標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走向精細與精準。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學歷史教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