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盆地新生界沉積洼陷類型及與油氣富集的關系
摘要:渤海灣盆地發育數十個含油氣凹陷,各凹陷往往發育多個新生界沉積厚度大、地層發育較完整的洼陷。沉積洼陷是凹陷中油氣生成、運聚的基本單元,并控制了油氣的平面分布;不同類型洼陷的沉降和沉積特征以及油氣富集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基于大量統計資料,對渤海灣盆地新生界的洼陷類型及與油氣富集的關系開展了分析。渤海灣盆地新生界洼陷依據控洼斷層的活動速率以及地層的沉積速率、埋藏史和剝蝕厚度,可劃分為早期發育型、繼承發育型和晚期發育型3大類,并可細分為早期Ⅰ型、早期Ⅱ型、繼承Ⅰ型、繼承Ⅱ型、晚期Ⅰ型和晚期Ⅱ型6種基本類型;不同類型洼陷的分布具有分區性,其主力烴源巖系及生烴期不同。采用模糊數學評價方法對渤海灣盆地主要含油氣凹陷中的54個洼陷進行生烴能力評價,可將其劃分為A類、B類、C類和D類4類生烴洼陷。沉積洼陷的發育類型與生烴類型整體上具有一定對應關系:A類和B類洼陷的生烴能力強,多為繼承發育型和晚期發育型洼陷;C類和D類洼陷的生烴能力為中等—較差,以早期發育型洼陷居多。富油凹陷主要由繼承發育和晚期發育的A類和B類生烴洼陷組成;而由早期發育型洼陷組成的凹陷,其含油氣情況則較差。洼陷的發育類型與油氣的運移距離及富集層系也具有一定相關性:繼承發育和晚期發育的A類生烴洼陷的供烴動力強,油氣運移距離較長,因此,繼承發育型洼陷中油氣多富集于中部層系,而在晚期發育型洼陷中油氣在淺部層系較富集;早期發育型洼陷的供烴動力較弱,油氣運移的距離較短且油氣主要賦存于下部層系。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石油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