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層民主發展40年
摘要:中國基層民主發展是中國式民主政治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基層民主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市,從草根社會到基層政權,從執政黨外到執政黨內,以及從民主選舉到民主治理的多維發展。這一趨勢曾得益于中央宏觀改革的決策以及中國政治制度內含的民眾政治參與空間,也與基層群眾政治權利意識的覺醒緊密相關,被視為“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但是,中國推進民主政治,實現選舉民主的社會基礎條件有待逐步成熟,全社會對民主法治的共識有待形成,基層民主發展面臨諸多困境。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轉型、利益分化、社會矛盾加劇等因素對執政黨國家治理體制形成的挑戰,決策層出于對國家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的嚴重關切,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日益重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再定義和新詮釋。黨的十八大以來,反復強調執政黨必須堅持和加強對“民主”“法治”的領導,黨的報告明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一度以“公推直選”為主要模式的基層民主探索日益式微,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導向,也在“全面從嚴治黨”和加強“黨內問責”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中發生重大轉向。在各種政治力量和不同利益集團的長期博弈中,中國執政黨已明確拒絕了西方式“選舉民主”,而致力于在傳統政治文化中建構中國特色的由執政黨領導的“協商民主”話語體系。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社會科學研究雜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