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關于高校如何建立網絡思想教育機制的思考
曹福凱 趙耀 劉靜
[論文關鍵詞]思想教育高校教育校園網
[論文摘要]現今網絡對原有的高校思想教育體系產生著巨大的沖擊,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看待今天的校園網、如何利用校園網實施高校思想教育,從自身的角度進行了探析,闡述了對于高校如何建立新的網上教育機制的看法。
一、如何看待今天的校園網
(一)現代校園網的特點
1.技術的先進性。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校園網已將其數字化、高速化、交互性、開放性、等特點完全展現在人們面前。網絡不僅可以高速傳播信息,還可以通過一些無國界的討論進行不同思想領域的交流。
2.網絡的雙重性。網絡技術是工具,可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用于傳遞學校教學、科研信息;同時它又可以傳遞錯誤的觀念和不實的信息。
(二)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優勢,為學生的思想教育服務
校園網不僅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而且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更有利的條件,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最好的平臺。我們要清醒的認識網絡的不足,特別是那些不健康的東西在網絡上興風作浪。我們要利用網上的一切資源,使正面資源成為我們的主要精神食糧,負面資源成為我們的反面教材。
二、如何發揮校園網的作用
(一)辦好校園網應遵循的原則
1.真實守信的原則。校園網是信息的集散地,要想提高網絡的誠信度,就必須發布真實的信息,絕不發布虛假信息,用真實信息取信于人。
2.遵循人們的思想來源于實踐的原則。我們在網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在思想工作的設計上要以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為載體,在觀察、了解、實踐的基礎上產生認識,完成思想教育過程。
3.必須遵守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原則。在網上各種觀點發生沖突是經常的事,難以達到認識上的統一。因此,更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統一人們的認識。
4.相信群眾的原則。相信青年學生在使用現代網絡中,會把網絡的優勢發揮到最佳程度,讓他們在網絡的使用中進行切實的磨練。
5.自己教育自己的原則。充分發揮大學生自身的聰明才智,讓他們自己組織各種網上活動,達到充分認識客觀世界,自己教自己的目的。
6.指導的原則。教師必須對學生網上活動給與必要的指導,以保證學生網上活動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7.遵紀守法的原則。網上活動同其它任何活動一樣,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二)應注意的問題
1.虛擬與虛幻。網絡世界,既可打造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虛擬世界,也能建造出虛幻的數字空間。如果網上的內容都是脫離實際虛幻的東西,一個人長期接觸這些,給他造成的后果必然是遠離實際,產生的意識也必然是唯心主義的。虛擬是把現實世界存在的各種矛盾運動編輯到計算機里來,供人們模擬解決各種矛盾和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
2.網絡設計與學習興趣培養。目前我國上億的網民,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在網上打游戲或者玩耍,甚至是賭博等,同樣網絡也把不少的學生引上了歧途。為什么不能讓我們的學生能夠上網學習興趣更濃、求知欲更強呢?認識、興趣都是在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當前網民的興趣是由當前網上的內容、設計形式培養出來,那么我們就應給與一種新的內容和設計形式,造就一個網上培養過程,讓他們在這種網上實踐中,明確學習目的,追求創新、不斷求知。因此,網上的信息編輯、制作和組織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有機結合起來。
三、網上教育機制
(一)自我保護機制
1.自我保護機制的依據。在網絡的環境下,傳統的防范措施已不適用。我們必須依據網絡的特點建立新的防范措施。即錯誤的內容一旦進入我們的防區,立即響起警鐘,人們用相互交流、討論,在辯論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的辦法抵御不良思想的影響,并讓我們的學生在這種鍛煉中成長。
2.自我保護機制構建。
(1)建立一個機構,建立一支人才隊伍。
(2)建立網上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專欄。讓學生對某一問題自由闡明觀點,說明理由。
(3)在亮明觀點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就某些觀點相互爭論,培養學生辨別真假的能力。
(4)組織人員對學生發表的各種意見,不同見解經常進行梳理,明確正確觀點,即時進行引導。
(5)用事實統一人們的思想。對于具有代表性結果,應適時組織人員在實踐中進行檢驗。通過這種檢驗讓學生看一看自己的認識到底有多少符合實際,有多少是真理,最終達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
(二)網絡思想教育機制
1.網絡思想教育機制依據。校園網的使用實現了每個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組織活動的可能性,為實現學生各種意見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并可以實現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保證了網絡思想教育的質量。
2.網絡思想教育機制。
(1)組成在黨組織領導下以學生為主的網絡管理組織。
(2)成立一個由專家學者組成指導組織。
(3)建立和社會相結合的實踐網點。
(4)建立學生需求的網絡宣傳板塊和資料庫。
加強黨的領導,成立在黨的領導下的學生自主管理工作機構。在網絡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讓他們在實踐中自己教育自己。
專家和學者指導機構,保證教育活動的目的和質量。專家和學者指導機構的人員參與到學生網絡教育之中去,對學生網絡活動給與指導,對學生在網絡教育中反映出來的各種意見給與引導。
和社會相結合的社會網點,這一點特別凸現網絡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特點,讓人們的任何認識都能在實踐中得到驗證,用實踐保證思想教育的正確性。
在網絡時代,人們的思想仍然來源于實踐,其過程仍然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現代網絡技術為我們完成這一認識過程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只要我們充分相信群眾,將大學生置身于這種教育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就一定能夠收到預期的效果。
[1]毛澤東,毛澤東文集(7)[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6.
[2]周鴻鐸,網絡經濟[M].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297.
[3]吳雨峰,網絡媒體與和諧社會[J]. 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6,8(3):69-72.
[4]李丙紅,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J].蘭州學刊,2006,(1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