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職高等數學教學的思考
占德勝
摘要:文章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和多年從事高等數學的教學經驗,針對高職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教與學的矛盾日顯突出、教材缺乏高職教育特色、考核測評方法單一及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的現狀,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引發教學改革的思考,探討如何有效進行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
關鍵詞:高等職業學校;高等數學;素質培養
近幾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各類應用型人才。各學科和高等數學的結合將更加廣泛和深入,數學的思維品質在人才綜合素質中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高等數學作為公共文化課、高職教育的必修課程,卻在高職教育中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未受到學生的重視。目前高職高等數學教學,確實存在不少問題,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目前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從中引發出對高等職業學校高等數學教學的思考與改革設想。
對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的思考
(一)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教與學的矛盾突出
教與學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學,二是教師的教。當前高職的高等數學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方面,一個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存在著巨大差異。高職各專業學生的來源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對口職業學校的學生,這些學生又分為對口專業與不對口專業兩種;另一類是普通高中學生,這些學生又分為文科與理科兩種。還有許多專業(如市場營銷、財務會計、物業管理等)是文理兼收的。這樣就導致了同一班級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的現象。另外,隨著近幾年中學課程改革的深入,高等數學中的一些知識已放到中學去學。而各高中學校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不盡相同。這樣,即使某個專業班級的生源都是理科學生,也會因為他們畢業學校的不同而導致數學基礎的巨大差異。另一方面,作為教師則反映學生基礎差別大,教學過程中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教師和學生都感到無所適從。
(二)缺乏高職教育特色教材,教學內容一成不變
縱觀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高等數學教材,如本文后
(三)教師知識結構單一,評價體系陳舊
高職院校大多數是最近幾年新建或轉軌形成的,師資整體水平較低。特別是高等數學教師,大都是過去從事數學基礎理論課教學的教師,習慣于學科式教學,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必要的高職相關專業的知識,授課時不能將高等數學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緊密結合,只能講授純粹的高等數學知識,教學枯燥乏味。同時對學生的評價體系陳舊,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對高等數學的評價仍然沿用傳統的閉卷筆試的方法,不能體現職業特色,這與高職人才的培養應走“實用型”的路子這一高職教育思想也是相悖的。
對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應遵循的原則
高等職業學校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在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中更應重視“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教學內容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把培養學生應用高等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素養放在首位。
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1)“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方方面面必須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2)“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制定了《高職高專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和《高職高專教育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其中都強調了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淡化理論,注重應用與實踐
在高職的高等數學教學中,應淡化嚴格的數學論證,強化幾何說明,重視直觀、形象的理解,把學生從繁瑣的數學推導和一般性的數學技巧中解脫出來。在講解高等數學知識時,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或與專業相結合的實例出發,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參與性與自主性。例如,在講導數概念時,除了列舉書本上變化率問題中介紹的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外,還應多介紹一些與變化率有關的問題。在管理專業可介紹產品總產量對時間的導數就是總產量的變化率;產品總成本對產量的導數就是產品總成本的變化率(邊際成本)。在機電類專業授課時可介紹質量非均勻分布細桿的線密度、變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非恒定電流的電流強度等變化率問題。用學生將要大量接觸的、與專業有聯系的實例來講解數學知識,能夠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概念,能夠提高整體教學效果,也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同時更能體現高等數學的思想性和服務性,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數學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注重高等數學的思想與現代技術相結合
從應用角度講,高等數學區別于初等數學的本質在于:處理問題的范圍由靜態發展到動態,由均勻發展到非均勻,由簡單規則的幾何圖形發展到復雜不規則的幾何圖形,一句話處理問題的范圍由比較特殊發展到較為一般,這是高等數學思想得以廣泛應用的根源。這一發展的基礎是“微元法”。它是應用微積分描述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的基礎。結合幾何學、物理學、經濟學、生命科學以及軍事科學的大量實例,增強運用數學理解、描述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建模的能力。通過具體的應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微元思想,形成一定的應用高等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高職培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等數學是他們從事專業工作的工具,學習高等數學主要是為了用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我們應借助于功能強大的數學軟件包,并將其逐步引入到高職學校的數學教學中。利用數學軟件,在電腦中求導數、積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數展開成冪級數等復雜的運算等。我們認為運用數學軟件包求解數學問題完全可以融入高職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這將大大增強高職學生的計算能力,減輕他們用傳統方法進行計算的負擔。
(四)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在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中還應該改革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高職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型人才。即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應充分借助數學內容的有益的載體,注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形象直觀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的培養,以達到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目的。例如,在極限概念的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描繪出極限的形象直觀的幾何解釋,通過直觀圖形領會抽象的極限概念,同時結合實際讓學生自己描繪出極限的各種形式,最后由嚴密抽象的數學語言歸納出概念。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參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真正實現了直觀思維、發散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加強數學教師的跨專業教育,采取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
目前,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數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應局限于本數學專業,而應該加強其他專業的教育與學習。例如,講授機電類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的教師應接受機電類專業知識的教育與學習,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專業背景知識。只有通過加強數學教師的跨專業教育,才能徹底解決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進而改變目前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數學教師的跨專業教育可以有多種形式,如自學、校內培訓或校外進修等。其中校內培訓可以組織本校相關專業的教師給數學教師培訓,這樣還可加強數學教師與專業教師的溝通與聯系,從而更好地實現高等數學課為專業課服務的目的。數學教師只有對專業(如機電專業等)相關領域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把握好“必需、夠用”的度。同時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考試應該依據高職的培養目標采取多方位全面評價的方法來考核學生的數學成績,可以按照學生的具體實際和不同專業對高等數學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開放式考核、限時開卷考試、報告式考核等。
本文對目前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對高職高等數學的課程教學改革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希望高等數學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提高高職學生應用高等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素質,以更好地實現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
[1]同濟大學數學教研室.高等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盛祥耀.高等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宣立新.高等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丁勇,等.高等數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5]侯風波.高等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楊世明,王雪琴,主編.數學發現的藝術[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