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對女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
李斌 王欣
【論文摘要】目的:探索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途徑,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提供一套可行的實施方案。方法:招募河北師范大學三年級的28名自愿者,均為女性,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接受7次職業生涯團體輔導,對照組處于常態。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焦慮自評量表(SAS)在干預前后進行評估;采用職業生涯團體輔導評估表在干預后進行主觀評估。結果:二組干預前CDMSE、SAS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干預組成員CDMSE各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t=3.14—4.65,P<0.01),SAS評分低于對照組(29.2±6.2/36.2-I-6.3,t=一3.09,P<0.01)。結論: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降低焦慮程度;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
【論文關鍵詞】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女大學生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代表著個體對于職業選擇的自信心程度,是社會認知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擇業過程中,個體對自身選擇能力、基本職業技能掌握情況的自我知覺…,對擇業過程有強烈的直接影響。利用自我效能理論進行的治療與培訓,被廣泛地應用于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職業干預等領域,具體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技能訓練以及言語說服等。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是新時期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具體實施方式之一,是利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協助來訪者將自我概念轉變成相應的職業角色,進行職業探索并做出職業決策的過程。本文報道了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對女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三年級學生已初步完成專業課程學習,且即將面臨四年級的職業選擇,因此采用廣告招募方式選擇河北師范大學三年級女生,共報名67人,經過面談,面談題目為:“你為什么要參加這個團體?”“你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你對參加這個團體的期望是什么?”。篩選標準為:(1)身體健康,無明顯言語表達障礙;(2)有提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愿望;(3)有時間保證,能夠按時參加每次輔導;(4)團體輔導的人數限制之內(8—15人)。有28名女學生人選,均為文科(法學10人,學前教育8人,歷史4人,傳播6人)。隨機抽取14人為干預組,進行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14人為對照組,不進行干預。由研究者本人擔任團體心理輔導的輔導者。
1.2方法對于預組進行7次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每周一次,每次3.5小時,對照組則處于常態的自然學習,不參加團體輔導,在實驗前后分別取得前后測數據。對照組在取得后測數據后也進行一次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講座討論會,以期解決干預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1.3工具
1.3.1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icacy,CDMSE)分5個維度: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問題解決,共39個項目,五點量表計分。本研究中克倫巴赫,系數為0.9157。
1.3.2焦慮自評量表(ZunggSefl—ratingAnxietyScale,SAS)分界值為標準分50分。
1.3.3自編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成員評估表包括13個項目,分別反饋團體成員對自我改變、活動內容、團體形式等方面的主觀體驗,在團體輔導結束后由成員做出評價。如:“通過參加這個團體,你對職業選擇的信心:1有很大提高;2有一些提高;3一般;4沒有提高”。
1.4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
職業生涯輔導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擇、目標、行動。團體心理輔導的階段理論認為無論什么類型的團體,都經歷三個階段:開始階段、中間運作階段、結束階段,根據這兩個理論內容,設計了本研究中的七個單元(主要內容見表1)。目的是提高女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即在自我知覺、收集職業信息、目標定向、制定計劃、問題解決方面的自信心,激發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地去面對競爭。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采用的是封閉的結構式團體輔導形式,事先做好輔導計劃和準備,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動讓成員實施,在團體輔導過程中,成員保持不變。團體活動中,采用團體互動、腦力激蕩、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勵和協助團體成員積極挖掘自身資源,對團體內其他成員的發言給與積極的反饋,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活動結束前布置家庭作業,下次團體活動時先匯報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
2結果
2.1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和焦慮量表得分比較
表2顯示干預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各項評分差異沒有顯著性。對照組實驗前后各項評分差異沒有顯著性。干預組干預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焦慮總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干預組的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
2.2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評估表評定結果
l4名干預組成員填寫了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評估表。該表主要調查成員對團體目標達成、活動內容設計、團體過程進展等方面的主觀體驗。100%的成員認為參加團體活動,對自己面對以后的職業生涯有信心,85.7%的成員認為完全達到了本次團體活動的目標,92.9%的成員認為活動對自己有非常大或較大幫助;從活動內容的實用性來看,85.7%的成員認為能學到很多或較多的知識和技能,92.9%的成員認為活動方式非常有助于成員的理解,100%的成員認為活動方式有助于成員的思考,有助于自己與他人分享情感和經驗;從整個團體過程來看,100%的成員表示喜歡這個團體,希望繼續展此類活動。
3討論
本研究顯示經過7次的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女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提高,提示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具有可塑性,已有研究結果一致。在具體的干預方法,內已有研究證實團體輔導在治療學生心理問題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結果表明,在職業生涯發展方面,體心理輔導的方式也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能夠協助大學生提升職業效能、降低焦慮情緒。班杜拉指出,提高自我效能有四種途徑:親身經驗、替代學習、言語說服和情緒喚醒,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從這四個方面人手,達到提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目的。本研究中:設計了許多能夠讓全體成員參與的團體活動,如,價值觀拍賣、模擬招聘、展望未來等,成員主動參與到活動中,獲得各種積極的或消極的直接經驗,體會在自己的行為操作過程中的成敗體驗,通過表揚、鼓勵、家庭作業等方法強化成員良好的行為表現和合理的認知,從面確定并逐步提高自己所具備的自我效能。
輔導中利用模仿學習的原理設計了角色扮演,模擬招聘等活動,在活動中,成員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其他成員在同樣的活動中的行為,當別人的行為使自己或其他團體成員產生積極的體驗時,可以促使成員反思自己的行為,肯定自己并產生模仿他人行為的愿望和行動;團體成員把自己通過活動所體會到的想法和情感與全體成員分享,隨著團體動力的深入,對于成員中出現的不自信、不接納自己等狀態,成員之間會相互鼓勵,舉出反例等,向成員傳達積極的信息。在團體活動中成員與成員問平等的氛圍、開放式的輔導方式以及在活動中的成功體驗使成員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這種情感在成員間可以互相感染,形成共鳴和反思,產生的適切、良好的生理感覺使得成員對所要從事的工作或活動的行為能力產生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