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與社會熱點事件相結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王姝
論文摘要 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確有必要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探求與社會熱點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以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目標。
論文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熱點事件 教學改革
社會熱點事件是指在當前國內國際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一些領域內出現、存在著的,涉及到國際形勢或影響到國計民生,引起官方或民間高度關注的重大現實社會問題。主要是在某一時期引起人們集中關注、議論的焦點問題,它既有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政問題,也有關系人們現實利益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正處于世界政治格局大調整和國內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突顯期。新舊體制的摩擦與碰撞,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與沖突,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每時每刻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牽動著人們的每一根神經。作為信息社會大背景下的大學生,他們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對各類社會熱點事件有著廣泛的了解,但受到社會閱歷淺、理解片面、媒體誤導等因素的影響,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認識往往流于表面、有失偏頗。當大學生們把所學理論與社會熱點事件相聯系時,很容易產生困惑和疑慮,甚至影響他們對世情、國情的正確認識和判斷,影響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認同和接受程度。因此,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確有必要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探求與社會熱點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以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目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發揮作用。實踐中,我們不斷探索與社會熱點事件相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方法。近年來,主要從熱點事件的選取、熱點事件的切入途徑、熱點事件的教育方法等方面開展實踐研究。
一、精心篩選熱點事件,充分組織教學材料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重視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課程特點和教學目的所決定的。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熱點事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任務。為完成這樣一項重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結合教學內容分析研究社會熱點問題,解惑答疑。 首先,教師要充分關注并深入研究社會熱點事件,尤其是大學生廣泛關注的熱點事件。大學生對社會熱點事件具有較為敏銳的觸角,他們十分關注社會重大政治問題和身邊的熱點問題。能否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問題,成為大學生能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產生認同的關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調查研究并科學解答社會熱點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把教育內容同時代特征相結合,緊扣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教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適當的熱點事件作為教學材料。歸納來看,按照不同的標準,社會熱點事件有不同的分類形式。例如,按照教育意義的不同,可分為具有積極意義的材料和具有消極意義的材料;按照事件的真實程度,可分為現實存在的事件和虛構捏造的事件;按照事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時政大事和現實社會問題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熱點事件的不同特點,精心篩選事件為教學服務。
二、適時切入熱點事件,合理安排教學環節
社會熱點事件不僅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材料,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熱點事件篩選好后,就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切入熱點事件,合理安排教學環節。關于熱點事件的切入,既可以課前導入,也可以課程講授過程中導入,也可以課程結束之前作為教學總結的一部分。教師要根據熱點事件本身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熱點事件切入契機的把握,直接決定著教學能否取得良好效果。譬如在講授《形勢與政策》課的“釣魚島專題”時,作為課前導入播放視頻資料片“全國各地2012年9月以來的反日浪潮”,而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一熱點事件進行討論并提出問題,“如何看待在反日浪潮中的打砸搶燒自已同胞的過激行為”,請學生思考后對問題作出分析。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來,并且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要認真給予點評。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到,決定要行動之前必須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清楚的認識,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對于釣魚島問題必須明確“釣魚島問題的歷史由來”、“中國在釣魚島問題的解決上作出了哪些努力、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對待釣魚島問題上,民眾應該怎么做?”然后,再按照這樣的思路,給學生展開講授。與之相對比,如果只是說教的口氣,直接告訴學生們“釣魚島問題怎么來的”“為什么說釣魚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大學生要理性愛國”,學生們學習課程的積極性不會很高,甚至會有抵觸情緒。
三、充分借助熱點事件,有效開展教育教學
教師在把握熱點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時機,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加強引導、增強效果。在結合熱點事件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選取熱點事件時,應注意把握好正面事實和負面材料的量和度。應多選取正面積極的事實給人以鼓勵和振奮,不要過多選取負面材料。即使選取了負面材料,也要注意深入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加大力度說明此事件能夠反襯出的正面道理。防止過多引用負面材料,使人陷入負面情緒的包圍之中,增添更多的不滿和抱怨。二是在切入熱點事件的過程中,既可以由教師進行分析引導,也可以允許學生發表自已的看法和觀點。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就會把正面的道理和觀點由學生傳遞給其他的學生,這樣會更有說服力和教育意義。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發言的內容,因勢利導,通過點撥和引導,推動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加深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入程度。譬如,在講授“食品安全問題”這個專題的內容時,當教師切入“2012年以來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的學生看過感慨到,“真不知道我們還有什么能吃?”此時,教師可以追問學生,“那么,你認為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如何,特別嚴重嗎?”在這種情境下,教師把消費者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三大誤區進行詳細分析,把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存在的原因放在中國經濟發展特殊階段的大背景下進行深入闡釋,把世界發達國家也都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過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全面介紹。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夠認識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就能夠比較客觀認識和判斷中國食品安全的現狀。三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更加重視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正確認識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