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廖軍
【摘要】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存在教學的思想觀念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思想上、內容單調,不適應時代的要求、體育教學手段呆板僵化,方法陳舊,組織單調等問題,應從明確培養目標、完善教學內容體系、豐富和完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樹立正確的考核方法等幾方面著手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校體育;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考核方法 一、目前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的思想觀念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思想上 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其基本特征是以知識、技能技巧的傳授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師以教材和課堂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從頭至尾不停地向學生傳授“三基”內容,忽視了對學生鍛煉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仍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在體育教學中仍用時間、距離等競技體育的觀念來要求學生,忽略了對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等心理品質的培養,只要是聽話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忽略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長期傳統的教育思想影響下,有許多學生上課只注意聽教師講課,而不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被動地吸收知識,常常是滿腹經綸而無一用處。現代教育正在逐漸向“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這是以往體育教育所不能達到的。在以往的教育中,學生是體育教學中最被動的因素,學生的學習必須按照教學大綱設計的教學計劃,在教師督導下,一步一步地進行,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從來不予考慮,因此,這樣的教育是“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大綱的教育”。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論則更強調以學生為主,實施個性化教學,體育教學中充分強調學生的存在,突出學生的情感、思想、意志與行為,只有在個性化教育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才得以發展。可以認為,現代化教育在體育教育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一種個性化教學。在個性化體育教育中,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僅被充分認識,還能在學生學習和考評中被充分加以利用,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作相應的發展,也只有這樣,不同水平、不同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學生才能在公平合理環境下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內容單調,不適應時代的要求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偏好搞統一,搞一刀切,如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學內容。呆板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缺乏個性和創造精神也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體育教學在為增強學生體質和發展運動技能做貢獻的同時,也正逐漸變得“正規化”和“競技化”,以運動技能傳授為主線的體育課也逐漸使體育失去樂趣、失去情節、失去競爭、失去協同、失去表現、失去想象,體育課變得越來越枯燥,越來越像操練和訓練,從而使體育教學也逐漸失去魅力、失去學生、失去地位。在大學體育課程里,教學內容一直在重復著田徑、體操、三大球等項目,而學生感興趣的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野外活動等項目受種種限制難以普及開展。受教學大綱的制約,上課還是以傳統運動技藝、增強體質為主,缺乏對運動項目本身所具有的潛能的開發,難以形成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現代大學體育教育要求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的運動項目、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上課教師的權利。要充分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完善體育運動項目的設置和教師、運動場地、運動器材等設施的配備。在以“素質教育”為主的現代體育教育中,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材內容,構建適合現代體育教育思想的教材體系,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學生喜受的健身性好、娛樂性強、難度小、易開展,融健康、娛樂、休閑為一體的項目為教材內容,以變革傳統體育課的枯燥和單調。教學內容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是教材內容的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