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擴招后普通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思考

唐衛民

[摘要]建立以政府、社會和高校為主體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前提。其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促進本省高教質量提升上擔負重要的職責。當前主要的任務是加強以學科、專業為主的單項評估。同時,在評估過程中,應以科學的理念為指導,構建多維的評估網絡,加強對評估機構及過程的再評估,加強專業化建設,正確看待評估結果。

[關鍵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高等教育評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Abstract:The premise of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s that we should build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takes the government, the society and the college as the main body.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provincial level has the important du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of discipline and major.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us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to evaluate higher education ,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net of evaluation , evaluate the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treat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correctly.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provincial level

我國自1999年開始實行擴招政策以來,高等教育取得了飛速發展。截止到2005年,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 3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1]。隨著連續七年的規模擴張,引發了人們對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新思考與關注。在2005年1月9日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15次會議上,教育部部長周濟也明確提出了高等教育重心轉移的工作思路:“我國高等教育要將工作重心由前一階段重視規模發展,轉向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保障體系,就成為當前眾多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也是今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其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質量保障方面應該承擔的職責更是一個全新而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組成

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主要反映在各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上,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必須在提高各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上下功夫,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保障體系。普通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體系主要由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兩部分構成。外部保障體系是指高等院校之外的國家、政府、社會等機構團體對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鑒定與評價、監督高等院校內部質量保障活動的體系,其成員包括高教界和高教界以外的專家。內部保障體系是指高等院校的自我保障體系,是以自我監督、自我改善為目的的高等院校內部的評價體系。高等院校既是評價的主體,也是評價的對象。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主要通過高等教育的評估活動來實現。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主體包括三個:政府、社會和高校。政府主要從宏觀層面對高校的整體或某一方面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最終目的主要是鑒定或認證,結果多與政府的撥款、政策的制定相關聯,為社會各界提供相關信息。成員由政府指派,代表政府行使相應的職責。社會主要是指介于政府和高校之間的民間組織或團體,成員來源多樣化,主要以企業、工商界人士為主,可以客觀、獨立地對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評估,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相關參考信息,也可以為政府決策等提供建議。高校主要是針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自我評估,并為外部評估提供基礎,發現問題,及時改善。

其中,政府又分為中央和地方(省)兩級。中央政府是針對全國的高校進行評估,而地方政府只是針對本地區高校進行評估。如美國的資格鑒定(認證)[2],是對高等教育機構能否達到最低要求的一種評估,包括院校認證和專業認證。認證機構的成員主要由非政府的同行專家組成。其中,院校認證由全國性或地區性的認證機構進行。地區性認證機構目前全美共有六個地區(新英格蘭、中部各州、中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的院校協會及其下屬的8個鑒定委員會,分別對本地區的院校進行認證;全國性鑒定機構共11所,分別負責對全國的職業和專門職業院校及全國信仰性院校(faithbased institute)的鑒定。

就我國目前情況看,承擔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的是教育部,由全國各高校的專家和學者組成評估組,依據統一的評估標準,依次對我國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整體教學水平進行評估。這種綜合測評,對提高高校教育質量,促進其建設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然而,在我國高校中,“211”和“985”全國重點高校僅占少數,而地方性高校占絕大多數。因此,在我國各省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如何促使地方高校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至關重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作為地方高校的主管部門,目前在如何保障本地區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其職責還不十分明確。為此,應該加強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保障教學質量方面的相關問題的研究。

二、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保障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的職責是,引導本省不同類型與層次的高校按照各自的定位發展,使其能夠辦出自己的特色,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使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能夠適應本地區經濟建設的需要,能夠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為履行上述職責,應該建立省級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其主體由三個方面構成: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社會中介機構和高校。其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是,依據國家教育部對本科教學質量評估的總體要求,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評估的項目和具體標準;領導、組建相關的中介機構;協調中介機構和高校之間的關系;監督中介機構的評估;公布評估結果,并依據結果給高校以相應的獎勵和經費資助;監督高校內部的自我評估質量,等等。社會中介機構在開始時隸屬于省教育行政部門,接受省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人員由社會各界代表、高校教師及專家組成。隨著評估制度的不斷完善,逐步向獨立機構過渡。高校主要應該完善自我評估,接受校外評估機構和行政部門的監督和檢查。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應該對省內高校進行合理的分類。分類的標準應該是多維的,如按照科類劃分為:綜合性、工科、農林、醫藥、師范、其他(藝術、體育、民族);按隸屬關系劃分為:中央部委院校、地方院校;按照層次劃分為:重點院校、一般院校、專科學校;按照性質劃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教學型、高職高專;等等。對上述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院校進行評估,應該制訂不同的標準。從我國業已進行的評估來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用全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院校。因此,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質量評估時,應該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同時,在對院校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評估基礎上,應該側重對高校的單項評估,且評估的內容也應與不同類型的院校相對應。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的單項評估,其重點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科評估;二是專業評估。學科評估主要針對研究型大學和教學研究型大學進行。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廣泛開展,并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視。但是專業評估還不完善。尤其擴招后,每所高校的專業數都增幅很大,各校為了能夠多招收到學生,降低學校的辦學成本,大多增設了計算機、法律等熱門的文科專業,而不考慮本校的優勢與特色。甚至在申報新專業時弄虛作假,而一旦審批下來,就不再加以建設,進而造成高校專業設置的低水平重復,培養的人才質量下降。因此,應該加強對高校的專業評估,主要應由各專業學會來進行,成員應是本專業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從國外的經驗看,許多國家也都十分重視專業評估。如美國的專業鑒定是由61個特定專業或學科的認證機構實施,旨在對各學科的師資、課程、教材等內容進行評價。日本的技術人員教育評估機構(簡稱JABEE)[3]于1999年成立,2001年起開始對日本大學的理工、農科等領域的院校進行評估認證。評估的對象是相當于本科層次的專業課程教學。具體的評估由日本工學會下屬各專業學會承擔,同時吸收部分產業界人士參加。評估認證過程一般先由學校申請,然后校內自評;在此基礎上,由JABEE專家組入校考察并審核自評報告,最后由專家組做出最終認證報告,指出被評專業教學的長處與短處,并提出改進意見。認證的最長有效期為5年,期滿后要進行復核。評估結果分為3檔:C(concerned:合格,5年內有效)、W(weakness:基本合格但不夠完善,2年后重審)、D(deficiency:不合格,1年后重新申請)。

三、 幾點思考

1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應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

首先,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進行評估。一般來說,目前的評估大多是鑒定性或論證性的合格及水平評估,評估重在區分優劣,評定等級,重視終結性評價,監督、檢查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而很少有針對高校未來發展趨勢的評估。這種針對高校未來發展的評估,應該側重運用激勵手段,注重形成性評價,目的在于幫助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和提高,而不是只停留在對高校的歷史和現狀的評估上。因此,如何在評估中堅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發掘高校未來發展的良好態勢,促使被評估對象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應成為今后高等教育評估的新追求。

其次,在評估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不僅要對高校的物質、資源等硬件條件進行評估,更應加強對高校中的人,尤其是學生的評估。目前各國都非常重視對教師的教學、科研及學校領導者的管理水平的評估,而在對學生評估的重視程度、側重點和評估的方式上卻存在差異。我國對學生的評估主要側重在學習質量上,對學生就業及就業后的跟蹤評估重視不夠,盡管在2004年的評估方案中已經把學生就業作為一個2級指標單獨增列了出來,但是其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構建多維的高等教育評估網絡

多維的高等教育評估網絡主要體現在三方面:評估主體多元化,評估類型綜合化,評估標準多樣化和科學化。

評估主體多元化,即國家、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參與評估。任何只強調單一主體的高等教育評估都不是科學和完善的。目前從世界范圍看,存在著兩大基本趨勢:其一,如法國、中國等,正在改變過去以國家或政府為單一主體的評估方式,以民間或社會為主體的評估機構逐步產生;其二,以民間為評估主體的國家,如美國等也在逐步加強中央及地方政府參與評估的力度。我國目前工作的重點是應該擴大省級政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參與的力度,積極籌建中介評估組織,充分調動學校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但是,就目前狀況而言,我國還不具備建立完全獨立于政府和高校之間的中介評估組織。因此,首先應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建一個機構,然后再逐步向獨立機構過渡,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

評估類型綜合化。對同一高等教育評估對象而言,任何一種方式的評估都不可能完全反映出被評估者的全貌,若要對被評估對象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就必須多種評估方式相結合。即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綜合評估與單項評估、宏觀評估與微觀評估、發展性評估與鑒定性評估、政府為主體的評估與民間為主體的評估相結合。在我國,目前應該側重堅強對高等學校的單項評估和發展性評估,加強高校的內部評估及其評估質量的監控,積極推動社會團體參與高等教育質量的評估。

評估標準科學化、多樣化,即對不同層次、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和不同專業應設立不同的評價指標,且指標的確立要科學,這樣才能保持不同高校的個性及特色。在我國,由于存在不同層次的學校其經費投入也不同的差別,不同類型學校(文、理)其生均設備費也不同的差別,所以不應該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校。應該按照高校的不同類型和層次確定相應的評估標準。同時,制訂相應的學科和專業的評估標準,加強對學科,尤其是專業的評估,這對我國擴招后如何保證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加強對評估機構和過程的再評估

除了要科學合理地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評估之外,還要對評估本身作第二次評估,即加強對評估機構和過程的再評估。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評估結果的公正性,而且可以杜絕一些腐敗現象的發生。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完全獨立的評估機構,現有的評估機構幾乎都是從屬于政府部門。評估人員和評估程序都是由國家和政府來選定,造成評估結果的科學性、真實性和準確性無從考證。所以,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要建立一個專門的中介機構,監督評估機構和評估過程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如美國就十分重視對鑒定機構的再鑒定,并于1996年成立了全美唯一的從事高等教育鑒定機構鑒定的非官方組織——美國高等教育鑒定委員會(CHEA)。目前,地區性鑒定機構、全國性鑒定機構中的5所,專業鑒定機構中的42所通過了CHEA的認可[2]。可見,美國的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4加強高等教育評估的專業化、理論化建設

高等教育評估的專業化包括評估組織的專門化和評估人員的專業化。評估組織的專門化是指,應該建立專門的高等教育評估機構,尤其是中介或民間性質的機構,充分保證評估的公正性、權威性、獨立性。人員專業化是指,應該加強對從事評估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注意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評估道德,在評估時做到客觀、公正。同時,還應該加強對高等教育評估,尤其是高等教育元評估理論的研究。目前國外對高等教育元評估的理論有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同時也注重加強元評估。但是我國卻缺乏對高等教育元評估的研究,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科學的高等教育評估體系的建立。因此,需要高等教育評估人員不僅在實踐中繼續探索,更應從理論層面上加深研究,從而使高等教育評估盡快步入法制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更加有利地指導高等教育評估的實踐。

5正確運用與看待高等教育評估的結果

高等教育評估的結果可以為政府決策、撥款等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據,也可以為社會各界提供相關的參考,對高校調整自身行為起到方向性作用。所以,評估結束后,應該公布評估結果。但是,應該清楚評估的目的不是為了排出名次,而是為了提高質量。如對于目前社會上流行的眾多版本的大學排行榜,政府、學校、社會和個人都應該理智分析,正確對待,力求既不輕視,也不唯上,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總之,中央和省級政府組織的外部評估、社會的民間評估、高校內部的自我評估應該形成合力,共同構筑一個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平臺,充分發揮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作用,借助多維的評估網絡促使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200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DB/O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

[2]畢家駒.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3,(1):30.

[3]汪輝.日本高等工程教育的質量評估機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7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