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初探
宋金山
摘要:通過對軌道交通路網形成后,軌道交通路網中一條線路與整個路網關系的比較,結合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的實踐,努力找出軌道交通路網形成后,路網運營安全管理指揮的工作的措施,為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提供工作建議。 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對促進城市的建設、經濟發展、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改善城市的環境具有重大的意義。隨著北京軌道交通的發展,北京軌道交通網已初步形成。如何搞好網絡化運輸,是擺在軌道交通路網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首先,就影響路網運營的成因及如何解決做一個初步探討,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利于在路網發生突發事件時,整個軌道交通路網能夠安全、有序、便捷地把廣大乘客運送到目的地。
關鍵詞: 網路化運營 安全便捷 突發事件 應急處置 1.影響運營成因分析 在軌道交通歷史資料中,筆者發現: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軌道交通運營中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運營突發事件,它包括:大客流、車輛設備故障、線路設備故障、供電系統故障等;二是治安突發事件,包括:爆炸、火災、毒氣、劫持、槍擊等事件;三是自然天氣的影響,包括:雨(水災)、雪、霧、大風等。 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的構成涵蓋了地下線、地面線及高架線,構成十分復雜。為了便于分析,這里以自然天氣變化引發北京地鐵13號線的大客流為例,對路網運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以韓國大邱地鐵火災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的影響進行討論。 1.1.大客流:某一時刻全線(或某一車站)客流突然驟增 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三:一是特殊天氣(如大霧、降雪),致使地面交通癱瘓,大量地面客流涌入軌道交通線網,例如:2006年11月21日早高峰,地鐵13號線立水橋-霍營、上地-五道口兩區段因大霧影響致使列車運行緩慢,加之地面公共交通受大霧影響而癱瘓,造成大量乘客滯留上述車站,出現客流爆滿現象;二是有社會大型活動,造成部分車站乘客大量滯留;三是由于相關線路原因,造成換乘通道客流增加,使正常運營的本線客流大量積壓,無法換乘。 1.2.火災事故:人為或設備突發火情 軌道交通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廣大乘客的生命安全。有資料顯示,火災事故是威脅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其發生事故量占軌道交通總發事故量的63%左右。震驚世界的韓國大邱地鐵火災中,1078次和1080次列車共12節車廂全部燒毀,并造成198人死亡慘案。 因此,加強火災的預警和防控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從以往的經驗中不難發現:現在,易燃品種類繁多,獲取渠道簡單;爆炸也可引發火災。同時,因乘客違規攜帶易燃品進入地鐵也是導致地鐵起火的重要因素;再則,受通風條件限制,地鐵內起火產生的有毒煙霧,將給乘客生命帶來嚴重威脅;另外,發生在列車上的人為縱火,其危害也是極大的,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2.運營組織及應對措施 2.1.路網指揮中心與各運營企業應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是提高通過能力,其方法是:縮短列車間隔,13號線運行間隔已由3分30秒、縮短為3分鐘,設備已達到現有列車間隔的極限。同時,適時加開臨客縮短平峰運營間隔;擴大列車編組數,建議13號線由4輛編組改為6輛編組。 二是高峰時段限制進站:由于13號線回龍觀站周邊小區相對集中,早高峰乘車經常出現滯留現象,當客流量危及運營秩序和安全時,適當采取限制進站客流可有效減少列車在站延誤的時間,據地鐵客流經驗值估算:①.當客流量達到車站容量70%時采取限流措施;②.當客流量達到車站容量90%時采取封站措施;③.適時采取全路網聯動限流措施。 三是加強疏導:13號線全長40.85KM,有16座車站,其中有5座(現有3座,與10號線銜接2座)換乘站,如果沒有相關的客運組織預案作支撐,那么,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就有可能給整個軌道交通路網帶來較大的影響。 同樣以2006年11月21日早高峰,地鐵13號線立水橋-霍營、上地-五道口兩區段大霧對地鐵造成的影響為例。當時5號線尚未開通,倘若此次大霧發生在今天,那么必將引起5號線立水橋站客流量增加,給5號線正常運營帶來影響,突發的大客流必將導致2號線與5號線銜接的雍和宮站換乘站換乘客流增加,從而影響2號線的正常運營,此影響將迅速波及到路網運營中的三條線路。 因此,做好地鐵員工的培訓,加強客運服務組織工作,在換乘站和重要車站完善乘客導向標志、標識系統很有必要。同時,努力開發和合理使用乘客信息發布系統,對于引導乘客流向和突發事件發生時的疏導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與此同時,發揮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先進技術設備的優勢,能全面掌握北京軌道交通路網情況的特點,合理協調,充分調動一切社會力量,為事發線路和相關運營企業提供最快捷、最安全的協調指揮,使突發事件對整個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