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模式變革與設計施工總承包
于松偉
內容摘要:作為城市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其建設管理模式,也在隨著國家經濟及基本建設模式的發展而發展,這種發展為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推行設計施工總承包創造了有利條件?;谠O計施工總承包建設模式的優點,本文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必要性及國內企業以設計施工總承包承建城市軌道交通的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推行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思路。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 設計施工總承包 可行性 必要性 思路 一、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模式的變革與發展 從1965年北京建設我國第一條地鐵線開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已走過了近40年的歷程。目前我國已建成通車的地鐵線路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因而,這三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的改革與發展,在我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北京地鐵 1969年建成通車的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及1984年建成的北京地鐵環線,其建設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所廣泛采用的“建設指揮部制”。 1989年,北京地鐵復八線動工,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車。 2001年以前,北京地鐵建設運營的特點是:國有獨資、政企不分;建設和運營合一,高度集中;執行低票價政策,運營虧損政策補貼。 2002年初,北京市對地鐵建設與運營體制進行了改革,同時成立了“北京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負責北京地鐵規劃及建設資金籌措;“ 北京地鐵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負責北京全部城市軌道交通線的建設;“ 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 負責建成后的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管理。 2003年11月,為更加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用北京市基礎設施領域不斷發展的需要,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又進行了改革。原“北京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轉制變更成“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公司”,其主要職責為:承擔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在內的市重大基礎設施的融資還貸,并參與市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相應地,“ 北京地鐵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與基礎設施投資公司的關系為合同契約關系,具體負責軌道交通新建線路的初步設計、施工設計、施工隊伍、車輛設備的招標、評標和決標;組織軌道交通新建線路的土建結構、建筑裝修和設備安裝工程的實施;組織軌道交通新建線路的系統調試、開通、驗收直至交付運營。而“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則變更為“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根據與基礎設施投資公司所簽訂的委托運營協議及相關合同,具體負責對北京地鐵線路進行運營管理。基礎設施投資公司與“城鐵公司”、“八通公司”等新線項目公司的關系是:基礎設施投資公司作為市一級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平臺,為新線項目公司的主要股東,依股權對新線項目公司實施管理。 (2) 上海地鐵 1990年1月,上海地鐵一號線開始建設,歷時5年,1995年4月上海地鐵一號線建成。該工程主要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和商業貸款,市政府委托政府投資公司負責借債、投資和還貸。該項目因使用國外貸款而采用了國外設備,相應地,車輛等機電系統采用了由國外公司提供的類似于“交鑰匙”的承包建設模式。 1999年9月,上海地鐵二號線建成。該項目按照市區兩級財政、兩級事權,由市、區兩級投資主體承擔,并各自負責借債和還貸。 1997年,上海地鐵明珠一期工程開始施工,2000年建成通車。這條線的建設是按照項目法人要求,組建了多元化的項目公司-“上海久事公司”,資本金外部分通過利用外資和向銀行貸款解決。這是國家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在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引起的變化。另外,業主采取了“設備供貨”與“施工安裝”分別總承包方式,并通過招標選擇了“設備集成商”。 上述3條線,雖然在投融資模式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還沒有脫離計劃經濟下建設模式的束縛。 針對上述情況,上海市政府于2000年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行了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了“投資、建設、運營、監管”四分開的新體制。 目前,上海新建線路(莘閔輕軌工程、共和新路高架工程、明珠二期工程、楊浦線工程、申松線等)的建設體制是:上海申通集團有限公司做為項目投資主體(業主),建設管理公司(上海地鐵建設有限公司、上海久創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港鐵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鐵建)則接受委托(作為“業主代表”)負責建設,運營公司(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上?,F代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接管建成項目負責運營管理,而市政府則對項目建設實施監管。 上海市推行“四分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義在于:政企分開;產權清晰,出資人到位;投融資良性循環;契約經濟關系;項目管理走向社會化、專業化。 另外,上海市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周期長、投資大、綜合性強的特點,以楊浦線工程為契機,以“兩站兩區間”實行大標段“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并通過邀標形式選擇投資監理單位,探索投資控制辦法,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設計+施工”總承包在項目成本、工期、施工質量等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目前2號線西延伸線又準備由“中鐵建”實施設計施工總承包。 (3) 廣州地鐵 1993年12月,在經過多年的籌建工作之后,廣州地鐵一號線順利開工建設,并于1999年6月建成通車。廣州地鐵一號線的建設模式與上海一號線基本相同,對機電系統也是采用了由國外公司提供的類似于“交鑰匙”的承包建設模式。而且,在國內城市軌道建設中首次引入了國外咨詢公司。 廣州地鐵二號線工程:通過招標選擇了供電系統與信號系統的“項目管理服務PM”。目前,廣州地鐵三號線工程、四號線大學城專線段工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這些年來,廣州地鐵根據自身獨有的地域特色、經濟氛圍、人文環境、市場條件,正在致力于探索和嘗試一體化經營模式-建設、運營、資源開發三位一體。 (4) 其他 1970年,天津地鐵一期工程開始建設,后因某些原因而緩建,1983年工程正式復工,1984年12月建成通車。該工程的建設模式與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基本一致?,F正在建設中的“天津濱海輕軌工程”,引入了“設計監理工程師”及“設備集成商”。 2001年底,長春軌道交通一期工程建成通車。在目前的二期工程建設中,對供電“接觸網系統”擬采用“設計+施工DB”總承包模式。 深圳地鐵一期工程:設計、采購、施工分別通過招標進行。 南京地鐵南北線一期工程:通過招標選擇了供電系統“項目管理服務PM”。 武漢軌道交通一期工程:通過招標選擇了供電系統“項目管理服務PM”。 重慶單軌交通工程:通過招標選擇車輛及各機電系統的“設備采購+施工安裝+試車服務PC” 承包商,(注:設計已經完成)。 大連軌道交通3號線工程:項目管理全部由業主自己負責。 (5) 小結 通過對以上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管理模式的變革歷程回顧,可以看出:作為城市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其建設管理模式,也在隨著國家經濟及基本建設模式的發展而發展。上海、廣州、南京、武漢的業主已經引入了“項目管理服務PM”;重慶業主采用了“設備采購+施工安裝+試車服務PC”總承包;長春二期工程及上海楊浦線及2號線西延伸線,將部分采用“設計+施工DB” 總承包??梢哉f,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已經從適應單一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發展到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模式,并將進一步走向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國際模式。相應地,其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正逐漸從由業主自身進行管理向委托他人進行管理轉變,即工程項目管理逐步由非專業化向專業化和社會化轉變。 這種轉變,為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推行設計施工總承包創造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于松偉《關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的思考》,2002年,兵器工業出版社,《城市軌道交通首屆中青年專家論壇文集》 2、建設部“建市(2003)30號”文件《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