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測質量管理 提升環境監測水平
李春生
摘 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環境監測的全過程中為保證監測數據和信息的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實施的全部活動和措施。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就要提高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貫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全過程,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行并持續改進,積極開展外部質量控制和內部質量保證活動,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及監測人才培養,加強現場監測質量管理,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整體水平,提供準確可靠的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為政府決策和環境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質量管理 環境監測水平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環境監測的全過程中為保證監測數據和信息的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實施的全部活動和措施,包括質量策劃、質量保證、質量控制、質量改進和質量監督等內容[1]。為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推進環境監測質量制度建設,強化環境監測基礎能力,提升環境監測技術水平,環境保護部制定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2009-2011年)》[2],對于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推進環境監測事業的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就如何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大家都知道,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和技術支撐,是環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環境監測信息是否準確,分析的結論是否客觀,將直接影響到環境決策的正誤,而環境監測數據、信息是監測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斷環境問題最基本的前提,獲取真實有效的監測數據和信息是環境監測的直接目的[3-4]。數據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監測樣品的時空代表性(即優化的監測點位和科學的采樣頻次),實驗數據的科學準確性(即有標準規范的分析方法、優良先進的儀器設備、自動便捷的監測手段和現代可靠的高新技術)和監測行為的合法有效性(即監測人員須持證上崗[5]、監測儀器設備須經計量檢定、分析結果須經全過程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因此,提高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重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是各級環保部門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前提,各級環保部門要營造一種重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重視監測全過程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工作氛圍,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抓緊抓實。
2. 把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貫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全過程
環境監測站承擔的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和為環境管理服務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污染物減排監測等任務十分繁重,在保證任務完成的同時,要十分重視監測的質量保證。在環境監測工作的各個環節從監測方案制定、環境監測布點、現場采樣、樣品制備、分析測試、數據評價和綜合報告、數據傳輸等全過程均應實施質量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相關技術規范和規定執行,確保監測信息的代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復現性。從樣品采集直到監測報告的報出都必須執行相關的質量體系文件規定。輕視質量管理或者僅僅在口頭上重視質量管理的局面必須盡快改變。沒有質量保證的監測結果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將產生誤導,嚴重影響環境決策和環境執法。
3. 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使之有效運行并持續改進
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說到底就是監測質量體系文件的建立、持續改進和嚴格施行。監測質量的保證,需要一個科學完整的管理體系,要依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側》[6]的規定,以技術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和質量記錄)的形式,對監測的各個環節、各個工作部門,對實驗的環境和條件,對每個工作崗位和監測管理者的職責和行為進行規范,要經常性地利用質量監督、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來評價體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質量管理體系的自我完善機制,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按照質量體系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過程、全要素的開展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工作,實現環境監測的規范運行,持續提高環境監測質量。
4.積極開展外部質量控制和內部質量保證活動
各級環境監測機構應主動接受上級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業務指導,積極參加監測計量認證、持證上崗考核、質量管理評審、能力驗證和實驗室間比對等外部質量控制活動,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檢驗和監測技術能力。在搞好外部質量控制工作的同時,也要積極開展實驗室內部的質量保證活動,組織監測人員進行上崗理論考試、操作技能和標準樣品考核。實驗室分析應著重于分析人員操作技能的規范,采用分析空白、質控樣、加標樣、平行樣、留樣復測等措施評價監測質量,逐步增加全程序空白分析、質量控制圖和不確定度評定,判斷監測過程是否處于受控狀態。應在日常監測工作中拓展質量保證、質量控制領域,加強現場監測和自動監測的質量控制,檢查現場監測人員的操作是否持續符合標準規范要求,及時發現、消除實驗室的系統誤差,保證數據的準確可靠。儀器設備要按規定進行周期檢定、期間核查和例行檢查,保證計量量值可追溯到國家計量基準,確保量值的統一和準確可靠,使監測數據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實踐證明,質量保證活動能加強環境監測機構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充分發揮監測工作的技術監督職能,進一步提高客戶對監測質量的信任度。 5.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及監測人才培養
隨著環境監測對象的日益復雜化,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現代化,對監測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敬業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監測的對象具有成分復雜、隨機多變、在時空和量級上分布廣泛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環境監測工作的綜合性、技術性和復雜性。
監測能力建設,是監測質量管理的基礎。能力建設包括儀器裝備、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三個方面。儀器裝備是能力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監測人員素質的提高是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因此,人才培養和提高監測隊伍素質是加強監測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證。一方面要通過崗前培訓、技能培訓、繼續教育、專題進修等渠道搞好全員培訓,使監測人員全面掌握監測業務知識、熟悉各種標準、規范、技術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國家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的規定要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資金、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爭取有利條件,不斷充實各類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和物資,切實加強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和專項能力建設, 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環境監測工作的需要。
6.加強現場監測質量管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現場監測工作中客觀的、主觀的影響因素較多,對布點和采樣等現場監測影響較大,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嚴重影響數據的準確性。現場監測工作中應該強化監測點位、采樣時間、采樣頻次的管理,保證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確保現場監測儀器設備完好、計量合格;開展現場監測的現場平行樣、全程序空白樣等質量控制;加強現場監測人員的業務培訓,要掌握相應的基礎理論、現場監測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的氣象學、物理學、化學、流體動力學等繁多的專業學科知識,熟悉各種生產工藝,確保監測布點、樣品采集、樣品固定、保存和運輸等現場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現場監測對數據準確性的影響。
總之,環境監測的目的是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環境規劃、污染防治提供依據,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的基礎,只有加強監測質量管理,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及持續改進,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整體水平,才能提供準確可靠真實的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為政府決策和環境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
[1]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6)114號.2006-7-28
[2]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2009-2011年)》.環境保護部(環辦〔2009〕56號) 2009-5-7
[3]王心芳.切實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努力提高監測的現代化水平[J].中國環境監測,1999,15(1):1-6
[4]嚴管理出效益重質量求發展 努力開創環境監測工作新局面.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2009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9.2.16
[5]《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制度》.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6)114號.2006-7-28
[6]《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側》.國家認監委國認實函(2006)141號.200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