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中應加強環保教育
王世華
摘要:21世紀是科學的世紀,化學知識日新月異,發展很快,并且它與環境和人類生活聯系密切。現代社會,工業愈來愈發達,人口愈來愈多,環境問題越來越凸現出來,對于學校來說,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愛護生態環境,意義非常重大。因而在化學教育中要審視環保教育、要致力于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課程標準 化學教學 生態設備 環境和諧 如何科學合理開支資源,實現人類與環境友好對話,建設“環境友好”家園,營造“環境和諧”生活已是人類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關鍵性課題。尤其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初中化學教學必須特別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培養。 一、不可回避的生態之痛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工業突飛猛進,人類活動急劇增加,人類生存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和污染。當前,主要污染有: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污染和噪聲污染。它們是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是威脅正常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四大公害。 據統計世界每年排入環境的廢水約為4000多億立方,SO2廢氣達到1.5億噸,全世界有10億人口飲用水被污染大氣污染形成的酸雨酸霧使數以萬計的湖泊因酸化而“死亡”,南極上空臭氧層急劇減少,形成臭氧層“空洞”這個空洞面積非常大,基本上與美國領土面積相當;全球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森林由于土層酸化正以每年2000多公頃的速度在消失;全世界土地沙漠化的面積已達40多公頃,遍及100多國家,而且正以每年沙化600萬公頃的速度繼續擴展。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磷、臭氧、二氧化碳、碳氧化物、鉛等形成的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提前死亡,2500萬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婦女兒童受害。 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例告訴我們,人類的生存家園已經岌岌可危,因此,教育培養未來社會的生態人格和環保意識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自我拯救,刻不容緩。 二、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節意識、就是要培養學生養成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培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意識,培養學生人生發展過程中的感思情懷。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為社會作貢獻的責任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時刻把環保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主渠道”,突出課堂滲透,讓環保教育“潤物細無聲”。教學大綱和現行的教材均有環境科學知識相關的思想道德倫理內容,問題是如何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環境科學基礎知識體系,并納入相關必修課程的教學計劃,成為必不可少的科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