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如何避免費用化形成固定資產
徐海鳴
【摘要】晉城供電分公司通過固定資產清理工作,發現盤盈資產產生的原因和危害,而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把資產分類劃分及重新定義、區分固定資產和設備材料。
電網企業是典型的資產密集型企業,固定資產在企業的資產構成中占據著很大的比例。近幾年,隨著城農網改造工程、技改工程、基建工程的不斷投入,固定資產急劇增加。以某省電網公司為例,固定資產占到公司總資產的70%以上。資產總量大、分布廣、涉及部門多,資產的品種和分類極其繁多復雜,管理難度相當大。
2006年,我公司深入開展了清理固定資產工作,通過大量的現場盤查取證,陸續清理出一些無效、低效和盤盈資產。本次清理,由于電力資產種類繁多,點多面廣,各電壓等級變電站資產清點繁瑣,大量的賬外資產的存在,工作量相當繁重。其中盤盈資產343項,重置價值為1473萬元,占到公司總資產的3%,從中暴露出我們在資產管理方面的許多不足,給生產、財務管理帶來了極大不便甚至是損失。
一、通過清資產工作暴露出的有關問題
(一)盤盈固定資產未及時處理,影響生產、經營和財務資產管理工作
近些年來,隨著生產、經營管理的飛速發展,賬外資產的增加逐漸增多。來源渠道主要有:大修理工程、用戶資產、農維費、生產管理費用、捐贈以及其它資金渠道增加的資產等。其中通過大修理工程形成的有物無賬資產最多,占到盤盈資產86%。對這些賬外資產,除了農網改造無償接收的農村集體電力資產有較好的操作辦法外,其余賬外資產如何進行財務處理,未形成較順暢的操作機制。而且處理過程中,工作量大,一些問題又很棘手,導致賬外資產不斷增多,既影響了生產經營,又影響了財務資產管理工作。
(二)盤盈資產影響會計信息
2006年,通過“三清理一普查”活動,晉城供電分公司盤盈固定資產343項,重置價值為1473萬元,大量賬外資產的存在,不但使企業賬面固定資產信息不準確,也影響了上級、單位內部管理層對信息的準確掌握、工作判斷和業績考核。
(三)費用化形成賬外資產存在涉稅風險
稅務檢查判斷固定資產的標準,一是根據稅法規定,二是借鑒企業的相關規定。歷次稅務檢查中,大修工程、管理費用列支資本性支出的問題屢見不鮮,造成了工作上的麻煩不說,稅務部門還將檢查出的項目從企業的費用中剔除并計算出應補繳的所得稅,處以1-5倍罰款以及相應的滯納金,可謂得不償失。雖然為了應對各種檢查,基層單位汲取了一些“經驗”,為適應大修項目,將需要更換的設備化整為零,以配件的形式購進,以應付檢查。這僅是權宜之計,隨著稅務稽查力度的加大,賠進再多的人情也難行之有效,稅務風險不容忽視。
二、費用化形成固定資產的產生原因
在電力系統,一項固定資產的產生,需要通過基建工程、技改工程、零星設備購入等形式。實際工作中,省公司對于基建工程、技改工程、零星設備購入項目把握的尺度很緊,計劃規模有限,下達資金計劃遠不能滿足基層需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單位對部分生產設備、管理用設備的需用。為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和燃眉之急,基層單位往往變相通過大修解決屬于技改工程項目的設備支出,通過管理費用化整為零購入管理用設備、工具等,因為這樣來得快,又不需要審批,久而久之,賬外資產不斷涌現。
三、關于改進資產管理的建議
盤盈資產中,費用化形成固定資產占絕大多數,如何改變費用化形成固定資產的局面呢?筆者認為主要通過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加以解決,一是做好資產分類劃分;二是重新區分定義固定資產和設備材料。
(一)做好資產分類劃分
一直以來,電力系統對資產分類劃分較為系統,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隨著國家電網公司“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不斷深入,資產分類和管理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 在日常管理和認識中,對于一輛汽車,無論它多么龐大,構造多么復雜,但只定義為一項固定資產并管理。如果出現了機器故障(涉及發動機更換的除外),無論是發動機、剎車系統、點火系統、油路系統、駕駛系統,還是車廂外表等,如進行日常修理或大修理,汽車本身的概念并未實質性改變,原來叫汽車,修理完成后仍然叫汽車,固定資產卡片不做修改,只需按照電力系統實施的“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系統”,做好大修理記錄則可;但如果一輛汽車分別登記為發動機、剎車系統、點火系統、油路系統、駕駛系統,駕駛室、車廂、輪胎等固定資產,從而進行管理,當出現機器故障,需要修理,那么原登記的資產卡片需要修改或更換,結果既增加了汽車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的工作量,也帶來了部門間信息傳遞和溝通的問題,同時也帶來了“通過費用化增加固定資產”的尷尬局面。如是技改工程就不存在問題了,但是眾多的汽車修理通過技改工程完成,既不現實也不可能。
在設備管理中也存在大量的類似情況,尤其是變電設備,往往是一個普通設備出現了故障,通過修理工程更換處理,事畢,現場資產與固定資產卡片出現了差異或者本質區別,有可能物理特征改變,資產價值必然變動,從而賬實不符。如果沒有類似于2006年開展的“清資產”工作,此類現象積少成多,則財務資產賬與現場資產嚴重不符,資產價值、數量脫離實際,帶來管理上的極大困惑,進而影響安全生產。如果從方便管理、維護使用等方面對設備進行系統合理歸類,如某某系統,某某設備,一旦出現了機器故障,無論是某機器、某系統,還是外表等具進行日常修理或大修理。作為一個系統本身的概念并未實質性改變,原來叫某某設備(或某某系統),修理完成后仍然叫某某設備(或某某系統),固定資產卡片不做修改,按照電力系統實施的“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系統”,做好大修理記錄和設備零部件更換記錄,在資產細化的基礎上逐步使運行維護費用得以細化。這樣既保持了財務資產賬與現場實物系統的一致,也維護了財務工作的嚴謹性和生產管理的實用性。
(二)重新定義電力系統固定資產和設備材料
原財務規定中固定資產的定義:使用年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較高,且在使用中保持原來的物質形態不變。
新會計準則中固定資產的定義: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和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
新準則沒有了原固定資產定義中“單位價值較高”的內容。無論舊準則還是新準則,都規定了企業可以結合經營內容、經營規模,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企業的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折舊年限、折舊方法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管理的依據。電力系統固定資產種類繁多,規格不一,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形成了較好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但從管理的實用性、效率性上仍有潛力可挖,固定資產管理的范圍和標準需進一步明確歸類。
比如某機器、某系統、某設備、某開關等,不能單獨作為一項固定資產單獨發揮使用效能,只有組合才能發揮升壓、降壓、供電、斷電……效能。以上設備雖然單位價值較高,但是運行中易于破損、損耗快、性能降低較快、更換較快,在實際工作中,多以大修的形式進行處理,也證明了其作為配件或材料加以管理的事實。雖然財務、生產部門仍認作固定資產,但通過大修增加的設備配件等(原定義為固定資產)財務不做增加固定資產處理,只是費用化,從而導致賬實不符的窘況,日集月累,只有通過“清資產”加以解決。上述大修項目如通過技改工程解決,則問題迎刃而解,但是技改工程項目,省公司尺度把握很緊,計劃規模有限,下達資金計劃遠不能滿足基層需要,必然影響基層按現有模式,通過大修解決屬于技改工程的項目。如將管轄的固定資產結合生產實際和管理需要重新定義,提高固定資產門檻,將原來繁瑣的配套資產該組合的組合,該合并的合并,減少固定資產種類,定能提高管理效能。
原固定資產的標準之一是2000元,現在顯得標準過低,而國網公司新的固定資產定義也取消了這一標準。因此,從價值尺度上,需要提高單件固定資產價值標準。比如電腦打印機,傳真機,市場價值從幾百元到3000元、4000元不等,參照現有的系統內部固定資產目錄,如購進1600元電腦打印機則作為低值易耗品入賬,如購進的是2100元則作為固定資產入賬,既增加了管理鏈條,也有小題大做的傾向。如果提高了單件固定資產價值標準,類似事項處理的難度就降低了,管理鏈條精簡了,勢必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以上建議需要公司系統上上下下理解、認識和認真實踐與嚴格操作,以避免費用化形成固定資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