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考核方法的改革
郝岷
論文摘要:針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考核存在的問題,圍繞專業培養目標,提出了實踐教學考核思路和實施措施;并重點論述了高職高專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考核方法應該因課而異,考試應兼顧知識、能力、技能、素質要求。
論文關鍵詞:教學目標;實踐考核;考核方法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各地的職業教育正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但如何能夠保證學生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不落伍,如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卻是各職業院校都著力探討的問題。總結我院的辦學經歷及多個相關兄弟院校的教學經驗,我們認為職業教育的特色應體現在教學過程及教學成果的職業化上,而如何實現教學過程及教學成果的職業化,實踐教學及其考核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
我院自2004年開始開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該專業為三年制專科專業,其教育具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更要掌握從事本專業應具備的較高超的職業技能和能力。為了提高本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盡量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就業,我們本著“學生能接受,企業能認可”的原則,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專業實踐考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學校教育中考試的目的是檢驗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是檢驗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主要措施;是改進教學工作、督促學校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對教和學都有很強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因此考試內容和方法一定要服從培養目標的要求。但回顧我們多年來走過的職教之路,因為種種的原因,實踐考核并沒有體現出它自己的特點,以至于使得專業教育考試遠遠滯后于專業教育改革,專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
(一)存在的問題
1.我們傳統的考試模式大都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老師根據學生卷面的表現給出相應的成績,該成績在學期總成績中占一定的比例,再參考平時的作業及出勤情況給出一個平時成績,該成績在學期總成績中也占一定的比例,將兩部分成績相加既是該生本學期的總成績。選修課與考查課的成績的評定的隨意性會大一些。老師一般會更多的參考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出勤情況而給出該生的學習成績,復雜些的可能還會增加一個綜合作業的成績來作為學期的總成績。即使有些課程有實踐考試,但實踐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不能充分體現每門課各自的特點與要求。
2.教師對實驗實踐考試缺乏全面客觀科學的認識。沒有樹立考試為學習服務的意識。沒有針對每門課程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去采用相應的考試模式,讓考試真正檢驗出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實踐考試的主觀隨意性較大,對采分點的設置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造成了考試成績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的考試成績失去了學生檢驗自我學習水平的作用,對教師的教學也沒有指導意義,考試失去了它應有的教育教學功能。
(二)局限性
用一張知識容量極其有限的試卷去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該方式看似公平,但實際卻存在諸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一張試卷不能展示學生的創造力與個性。學生的創造力與個性更多的是體現在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以此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而試卷最多只能體現學生掌握了多少書本知識;
2.背離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過分注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忽略對技能的考核了不僅不利于實現我們的培養目標,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也是極為不利的。
3.現代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正在以我們不能想象的速度快速發展,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應用能力及對新事物快速的反應能力絕不是一張試卷就能體現的,而恰恰是這些試卷不能體現的能力才是學生適應現代社會更加重要和有用的東西。
4.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各門課程中,有些課程偏重理論,有些課程偏重實踐,有些課程則是二者的結合。對于這樣的情況,考核方式如不有所區別,則考試成績不能真實反應實際情況,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與工程意識。
綜上所述,傳統的實踐教學考核方法已經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制約教育改革的進行,因此它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實踐考核的具體實施
(一)改變“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傳統考試模式,將考試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所謂“平時考核”,是指平時訓練(主要是實驗、實習、設計)的考核。以平時考核的成績作為期末成績,一方面它能準確、及時、客觀地反映教學情況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極大的改變了學生平時學習松散,期末玩命突擊的現象,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知不覺養成踏實、誠實的做人做事風格,另一方面它能很好地改善大家期末扎堆考試,實驗室超負荷運轉的問題。 (二)將資格證書考核引入課程結業考核。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畢業時手里只有畢業證顯然是不夠的,這不僅不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也不符合企業對高職生的期望。為了在畢業時能盡快的融入社會,在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內立住腳,學生在校期間應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中、高級維修電工證電子產品組裝工證等。將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作為所對應課程的結業考試是一種成功的嘗試。
(三)由過去的考知識變為現在的考綜合能力。考核不僅是考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對于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作為現代產業工人,自學能力、借助網絡及圖書館等渠道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這部分內容的考核,我們結合畢業設計、畢業答辯、金工實習等環節來進行。
(四)變“老師閱卷”為“學生評分”。我們以往的閱卷無一不是老師對著標準答案畫對錯。這樣的方式,老師們厭倦,學生們抵觸,大家都沒有熱情。現在,我們在平時的考查中,每次考核結束后,老師公布標準答案和示范標準,由學生來進行評分,老師在評分的過程中只需要發揮引導的作用,讓學生根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結合標準答案對每一份試卷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評價別人的同時提高了自己,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學習效率也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考試不再是學生害怕的事情而是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學習交流的一種途徑。
(五)實行校企合作,由企業出題考學生。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將考試與企業的生產活動結合起來,例如將企業的半成品交由學生組裝,完成后由企業按照企業的標準進行驗收,再按照驗收情況給學生打分。這樣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氛圍中進行生產活動,不僅考核了學生對校內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考核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對今后學生的自我定位非常有利,同樣有利于企業對學生的了解,為學生下一步的就業打下一定的基礎。
當然,每個專業的特點不同,每門課程的特點也各不相同,究竟采用哪種考核方式能夠既能保證考試的實效性和可信度又能實現課程的教育目標,我們要依賴我們所選的考試方式的側重點和實用范圍與課程匹配。在多年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所有課程通用,大多數課程需要按照它自身的特點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時間空間按需設定的考核方式。
三、考核改革的效果
(一)將過去的一錘定音的期末考試成績變為了貫穿于整個學期的各教學時點的考核成績的總和。這樣的成績更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偶然性。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責任心與教學素質。教師必須根據本課程的特點,首先吃透本課在該專業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課本的內容,再針對課程的各教學重點,采用不同的考試形式,全程進行考核。
(三)通過考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使學生改變了過去那種平時學習不努力,期末來個大突擊照樣能得高分的想法與做法,養成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做人、做事的習慣,另一方面確實讓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為將來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幾點思索
(一)改革實踐考核的模式有利于實現高職培養目標,提高高職教育質量,但毋容置疑,這種改革卻給我們的老師帶來了大量額外的工作量,過去的一張考卷變成了現在的多個考試方案,過去的一次閱卷變成了現在的多次點評。如果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做后盾,改革的順利實施恐怕就只能是一句空談。如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保證改革取得圓滿成功的關鍵。
(二)實踐考核對于實驗室來說,帶來的是設備與材料的大量損耗及實驗室管理難度的增加。一方面我們需要學校加大對實驗實訓設施的投資,增加實驗實訓室的種類與數量,增加對實驗實訓耗材的投入,增加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數量;另一方面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將考試、各項技能大賽、創新大賽及對外培訓與其高效有機地融為一體以及有效降低實驗室的損耗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