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件征用方法在企業優化建模中的應用
洪 強
[摘要] 為了對企業的管理機制和組織機構不斷地進行優化,應用軟件工程中軟件構件和構件化軟件的概念,提出了企業模型構件和構件化企業模型,進行了模型構建的方案設計,提出了基于模型構件重用技術的企業建模方法,實現了快速建立構件化的企業模型。
[關鍵詞] 企業 構件 優化 模型
一、前言
企業建模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管理層明確認識企業的現狀,描述將來企業改革的目標,使所有參與企業改革的人達成共識。但是,企業是一個涉及多門學科領域的典型復雜系統,描述一個企業非常困難,傳統的建模方法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不能保證模型的準確與規范。這就為企業的快速轉型與企業重組設下障礙。
為了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必須在對企業現狀的了解和目標狀態的正確預測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技術裝備、管理機制乃至組織機構不斷的進行優化。
隨著計算機行業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軟件系統越來越龐大。在這些規模龐大的軟件系統中,有相當一部分功能是相同的。然而,在軟件構件的思想和實施標準沒有提出來之前,人們只有將每個功能都當作新功能開發,重復性很強,原有的代碼及其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即使有,也只限于代碼級的直接利用,且不易理解與操作。軟件構件的思想將軟件工程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軟件的最小組成單元不再僅僅是基本語法與控制,而是由一定功能和標準接口的軟件構件,相應的軟件也被稱為構件軟件。軟件構件和構件軟件的提出的實施,給軟件工程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在大大提高原有軟件重用的基礎上,使軟件開發變得更快,更高效。
為了進行企業建模與仿真分析,實現快速、高效地建立企業模型,應用企業模型構件和構件化建模方法為該復雜系統提供了依據。
企業建模和軟件開發兩者之間有著共同點。企業雖然復雜,但是對于同一類型的企業,他們的特征和行為卻有著相似性。一個企業在某方面的工作流程、人員、資源等的配備都有可能與另一個同類型的企業相似。但現狀是,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建模人員仍然是從零開始建模,付出了大量的重復性勞動。如果借鑒軟件工程中的軟件重用的思想,將已有的同類型企業模型的相應部分按一定的標準加以封裝,就能實現企業模型的重用,達到快速、高效的建模。
二、模型構件的方案設計
1.模型構件的定義。“按一定的標準加以封裝”的部分企業模型,就是企業模型構件,而以這種模型構件建立起來的企業模型稱之為構件化企業模型。
2.模型構件的劃分及其標準。CIM-OSA將企業的行為層次從上到下依次劃分為“域(Domain)”、“域過程(Domain Process)”、“事務過程(Business Process)”和“企業行為(Enterprise Action)”,如圖1所示。
在事務過程BP的層次上,適合于形成模型構件。模型構件的劃分必須遵守以下幾個標準:
(1)滿足構件概念中的“內部緊耦合,外部松耦合”的基本原則。(2)遵循CIM-OSA的企業行為框架。(3)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獨立的功能。(4)必須具有規定的接口標準。
3.模型構件的封裝。構件必須以相同的標準接口進行封裝,才能供構件化企業建模使用。模型構件是應用于控制視圖中,內部是eEPC圖,以事件開始,以事件結束。
其內部具體結構不透明,它既可以是只有一個功能的簡單eEPC圖,也可以是具有多個功能步驟的復雜eEPC圖。構件之間通過輸入事件和輸出事件作為接口進行連接。對于每個構件,作為接口事件(輸入事件和輸出事件)的數量不盡相同。如果兩個構件之間不能直接相連,可以構建一個新構建實現連接。
三、模型構件的管理
1.模型構件庫。模型構件處于專門的模型構件庫中。模型構件庫中的構件之間沒有建立直接的關系,盡管他們之間有接口可以相連。構件一些屬性沒有確定值,必須在用戶將它選中并加入到特定的企業模型后才能確定,比如,模型構件所在域、域過程、圖形位置屬性、仿真,以及輔助決策參數值等。當選中的模型構件進入模型時,需人加以干預。
模型構件庫中的構件可以隨時在建模過程中通過支持系統提供的工具預覽和選取。
2.構件化參考模型。模型構件處于構件化參考模型中。作為模型的一部分存在,構件之間已經建立了應有的聯系,故一些屬性值已經確定,比如,模型構件所在域、域過程,模型構件的圖形位置屬性等。但由于參考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和參考作用,故供仿真,以及輔助決策的參數值并沒有確定。必須在用戶將它選中并加入到特定的企業模型后才能確定。
參考模型中的模型構件可以在企業模型定制的過程中決定是否采用,其他時候則可以模型間相互拷貝、剪切模型構件的方式從參考模型中得到。
四、基于模型構件重用技術的企業建模方法
1.企業建模方法。在基于模型構件的企業建模活動中,建模人員的建模方式有所變化。建模人員首先要作需求分析,如圖2所示,確定即將建立的模型包含哪些模型構件,并確定其中哪些能夠從系統中直接獲得,以及怎樣獲得,哪些是一定要在本次建模過程中新建。
由此,提供兩種構件化企業建模方法:基于和不基于行業參考模型的企業建模方法。前者分為三個主要步驟:(1)客戶根據參考模型庫提供的標準構件定制模型架構;(2)逐步修改、補充模型結構,包括重新定義新構件;(3)細化并最終形成具體的企業模型。即由路徑P1和P3組成。而后者直接利用模型構件建立企業模型的步驟為:(1)定義所需新的模型構件或從模型構件庫中選擇確定所需模型構件,形成完整的企業模型框架;(2)細化并最終形成具體的企業模型。即由路徑P2和P3配合完成。
2.構件化建模支持系統的開發和設計。在VC6.0的平臺上開發出了相應的構件化企業建模支持系統CEMS v1.0,充分證明了上述構件化建模的思想的有效性。CEMS的主要功能有:(1)管理功能,完成企業模型與參考模型的管理、模型構件庫的管理以及用戶管理。(2)構件化建模功能,可以實現上述提到的兩種構件化企業建模方法。(3)仿真分析功能。模型構件在定義并建立完畢后,其管理方式主要可以分為模型構件庫和構件化參考模型這兩種形式。
五、結束語
1.企業是典型復雜系統,描述一個企業非常困難,傳統的建模方法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不能保證模型的準確與規范,為了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必須在對企業現狀的了解和目標狀態的正確預測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技術裝備、管理機制乃至組織機構不斷的進行優化。
2.應用模型構件建立起來的企業模型,其構件必須以相同的標準接口進行封裝,才能供構件化企業建模使用。
3.模型構件處于構件化參考模型中,在構件之間已經建立了應有的聯系,故一些屬性值已經確定,但由于參考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和參考作用,故供仿真,以及輔助決策的參數值并沒有確定,必須在用戶將它選中并加入到特定的企業模型后才能確定。
4.參考模型中的模型構件可以在企業模型定制的過程中決定是否采用,其他時候則可以模型間相互拷貝、剪切模型構件的方式從參考模型中得到。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行為具有層次性,相同類型企業間差異性較小的行為層次有能加以封裝。
[1]姚家奕呂希艷張潤彤: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周秋珍張浩等:基于面向對象技術的構件化模型的仿真和分析評價.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1999年第12期,P20-23
[3]麻師友:人工智能技術導論[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4]He Feiming, Yan Juanwei, The Study of Construct-based Enterprise Modeling Approach and its Support Tool[J], 1999 Asia Pacific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Conference. Shanghai, June 9-12,P56-59:1999
[5]王志良:人工心理學—關于更接近人腦工作模式的科學[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0(5):478-481
[6]Yan Juanwei, Mu Chuan et al, The Architecture and Modeling Method of ACEM, AMSMA’2000:P679-682
[7]應時周順等:基于構件庫及構件組合的軟件重用.計算機工程,1998.11,vo1 24,No 11:P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