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會計與稅務在企業收入確認問題上的差異分析

佚名

《制度》實施以來,為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信息,起到一定程度的幫助,但由于稅法與企業會計制度之間存在差異,給廣大財務人員在應納稅所得額時帶來困難。我們針對這些,就所得稅政策與企業會計制度之間的差異作一對照,以供企業財務人員在實際操作中作。

一、收入確認的對照

(一)企業會計制度

銷售商品的收入,應當在下列條件均能滿足時予以確認: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

3、與交易相關的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詳見<企業會計制度>第八十五條————九十八條)

(二)內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納稅人下列經營業務的收入可以分期確定,并據以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1、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約定的購買人應付價款的日期確定銷售收入的實現;

2、建筑、安裝、裝配工程和提供勞務,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

3、為其他企業加工、制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等,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

4、納稅人在基本建設、專項工程及職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業的商品、產品的,均應作為收入處理;納稅人對外進行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節省的材料,如按合同規定留歸企業所有的,也應作為收入處理。

(三)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企業下列經營業務的收入可以分期確定,并據以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1、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產品或者商品的,可以按交付產品或者商品開出發貨票的日期確定銷售收的實現,也可以按合同約定的購買人應付價款的日期確定銷售收入的實現;

2、建筑、安裝、裝配工程和提供勞務,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

3、為其他企業加工、制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等,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

4、中外合作經營企業采取產品分成方式的,合作者分得產品時,即為取得收入,其收入額應發按照賣給第三方的銷售價值或者參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

5、外國企業從事合作開采石油資源的,合作者在分得原油時,即為取得收入,其收入額應當按參照國際市場同類品質的原油價進行定期調整的價格計算。

6、企業取得的收為非貨幣資產或者權益的,其收入額應當參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或者估定。

二、銷售折扣,折讓的對照

(一)企業會計制度

銷售商品的收入,應按企業與購貨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金額或雙方接受的金額確定。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作為當期費用;銷售折讓在實際發生時沖減當期收入。現金折扣,是指債權人為鼓勵債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付款,而向債務人提供的債務減讓;銷售折讓,是指企業因售出商品的質量不合格等原因在售價上給予的減讓。

(二)內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納稅人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銷售折扣,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銷售發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計算征收所得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納稅人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稅前列支。

(三)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納稅人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銷售折扣,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銷售發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計算征收所得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納稅人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稅前列支。

(四)納稅調整

應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的折扣額加入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

三、視同銷售的對照

(一)制度

按成本轉賬,不產生利潤,不計入當期損益。

(二)內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納稅人將自己生產的產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門、非生產性機構、捐贈、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方面時,應視同對外銷售,價格參照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或組成計稅價格,不得以成本價作收入。

(三)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納稅人將自己生產的產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門、非生產性機構、捐贈、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方面時,應視同對外銷售,價格參照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或組成計稅價格,不得以成本價作收入。

(四)納稅調整

應將視同銷售收入加入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

四、國庫券、國債利息收入的對照

(一)企業會計制度

應計入當期利潤。

(二)內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納稅人購買國債和財政部發行的公債的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金額保險企業經營國庫券的所得,即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國庫券的所得,應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是指保險企業購買的國債未到兌付期而銷售所取得的收入,應計入應稅收入,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金融保險企業購買(包括二級市場購買)的國債到期(或分期)兌付所取得的國債利息收入,予以免征企業所得稅,但相關費用不得在稅前扣除。自2001年7月1日起,納稅人在付息日或買入國債后持有到期時取得的利息收入,按其成交后交割單列明的應收利息額免征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在申報國債利息收入免稅事宜時,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國債凈價交易成交后的交割單。未試行國債凈價交易的,仍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三)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購買國庫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但國庫券轉讓收益應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四)納稅調整

應將國庫券和國債利息收入從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減除。

五、減免、返回稅款和補貼收入

1、企業會計制度:利潤總額,是指營業利潤加上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后的金額。補貼收入,是指企業按規定實際收到退還的增值稅,并按銷量或工作量等依據國家規定的補助定額計算并按期給予的定額補貼,以及屬于國家財政扶持的領域而給予的其他形式的補貼。

2、內資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對企業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含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的項目以外,都應并入企業利潤,照章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直接減免和即征即退的,應并入企業當年利潤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先征稅后返還和先退的,應并入企業實際收到退稅或返還稅款年度的企業利潤征收企業所得稅。

下列情況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征收企業所得稅。

①企業出口貨物所獲得的增值稅退稅款,應沖抵相應的“進項稅額”或已交增值稅稅金,不并入利潤征收企業所得稅。

②生產企業委托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產品,凡按照財政部《關于消費稅會計處理的規定》([93]財會字第83號),在計算消費稅時做“應收帳款”的處理,其所獲得的消費稅退稅款,應沖抵“應收帳款”,不并入利潤征收企業所得稅。

③外貿企業自營業出口所獲得的消費稅退稅款,應沖抵“商品銷售成本”,不直接并入利潤征收企業所得稅。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