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環境下第四方物流構建主體分析
閔惜琳
摘要:文章從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的特點出發,根據第四方物流的體系結構,對包括3PL服務提供商、IT服務提供商、供應鏈管理咨詢公司在內的系統主體進行分析,分析了各主體在促進4PL發展中的優劣勢,及應采取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第四方物流 企業注重自己的核心業務,可以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優勢,將非核心業務交由其他企業完成,最大限度地獲得競爭優勢,會促進物流外包的發展。 物流外包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層次:從傳統的物流外包,到第三方物流,再到最新概念的第四方物流。傳統的物流外包指企業與一家物流服務提供商簽訂合同,由其提供單一的、明確界定的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指企業與一家物流提供商簽訂合同,由其提供整合的解決方案,包括兩種或更多的物流服務,并且給予其一定的決策權,但第三方物流企業各自為政,這種加和結果不一定能高效率,甚至是低效率的,當前第三方物流向專業化發展均勢明顯,其力量顯然不足以整合社會所有的資源,解決當今物流瓶頸;第四方物流是在利用所有的第二層次服務的基礎上,獲得增值的創新服務。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全球物流帶來產生了新的發展,使物流具備了一系列新特點,當前的物流業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在電子商務環境所具備的新的特點的影響下,具備條件的企業,正逐步實施第四方物流的運作,并向第四方物流主體進行著轉換。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概念是安德森咨詢公司提出并注冊的,許多服務商都對第四方物流心馳神往。第四方物流是指集成商們利用分包商來控制與管理客戶公司的點到點式供應鏈運作,它不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務,而且對整個物流過程提出策劃方案,并通過電子商務將這個過程集成起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4PL整合模型見圖1。 可見,要成為第四方物流主體,必須要具備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對整個物流過程提供策劃方案,對利用電子商務進行集成的能力。所以并非所有企業都可以作為第四方物流的主體,而必須滿足以下一些條件:(1)本身不是生產方和購貨方;(2)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平臺,在物流參與者之間實現信息共享;(3)有足夠的供應鏈管理能力;(4)有區域化、甚至全球化的地域覆蓋能力和支持能力。物流的競爭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覆蓋的網點及其支持力度上,所以區域覆蓋和支持能力體現了第四方物流的主體核心競爭力。按照這四個條件分析,當前具備足夠條件發展為第四方物流主體的,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IT服務提供商、供應鏈管理咨詢公司三種組織。 (一)第三方物流 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3PL),是相對“第一方”發貨人和“第二方”收貨人而言的。3PL既不屬于第一方,也不屬于第二方,這與上面所提到的第一種條件相符合,它通過與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來提供其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它不擁有商品,不參與商品的買賣,而是為客戶提供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務。最常見的3PL服務包括設計物流系統、EDI能力、報表管理、貨物集運、選擇承運人、貨代人、海關代理、信息管理、倉儲、咨詢、運費支付、運費談判等。由于服務方式一般是與企業簽訂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務合同,所以有人稱第三方物流為“合同契約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