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紅樓夢》
佚名
以胡適先生為代表的考證派,其實與索隱派沒什么本質區別,二者都認為《紅樓夢》作品中隱匿或如實記錄著歷史事件,企圖從作品中還原出歷史本事來,只不過索隱派提出了所謂“明珠家事說”,“順治董鄂妃故事說”,而胡適提出了“曹雪芹家事說”罷了。黃乃秋先生認為:“胡君考證《紅樓夢》,范圍限于著者與本子,不容以史事附會書中之情節。”“然胡君雖以此律人,其自身之考證,顧仍未出此種謎學范圍,如謂甄賈兩寶玉即曹雪芹,甄賈兩府即曹家,又謂兩府之接駕,皆曹家事。”“其以不相干的零碎史事來附會《紅樓夢》的情節”,與索隱派如出一轍,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文學創作要求的不是簡單的記錄生活,不是簡單的生活真實,而是藝術的真實,藝術的真實不等于生活的真實,藝術的真實是作家認識生活、概括生活的產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作家對生活真實進行選擇、加工、提煉的結果,是通過藝術形象所反映出來的生活本質的真實,是生活真實的概括與升華,所以文學作品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李辰冬先生也說:“以創作家的慣例而論,他們的著作絕不是實際事物的抄寫。”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作家要塑造一個典型人物或安排一套故事,并不拘泥于生活真實,不一定僅僅根據一位模特或一件實在的事件照抄下來,他需要觀察許多同類的人物和同類的故事。當他開始之時,可能是從一位模特或事件觀察起,但久而久之,觀察思考得多了,就會把原來真正的模特或事件忘記了,而只凝成為一個普遍的共性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所以對于一部偉大的作品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固然無從考證出其模特是誰,故事是哪一實事,即使作者自己恐怕也難于確鑿的指出來。高爾基曾說:“文學者描寫他所熟悉的商人、官吏或工人……如果作家從二十個至五十個,不,從幾百個商人、官吏或工人每個人當中,抽出最特質的階層特征——習慣、趣味、動作、信仰、言論等,而能夠將他們統一在一個商人、官吏或工人身上,那么,作家就會由這樣的手法而創造成典型。”魯迅先生也曾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也一樣,沒有專用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像這樣,我們如何叫魯迅先生能如實的指出他的“阿Q”或“孔乙己”的模特究竟是誰來呢?曹雪芹在下筆寫《紅樓夢》之前,他一定不知觀察和研究過多少實在的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以及一切其他人物,然后才能產生他想象的筆下的人物,所以你現在想指出他們的生活原型是誰,那是徒勞無益的。 夫《紅樓夢》者,小說也。他只是一本由許多素材綜合而成的小說,而不是為一家一人作傳,賈寶玉是許多貴公子性格所組成的典型,他代表著不熱衷功名、貪圖安樂、為祖母所寵愛的聰明溫柔的貴族公子。這里面有納蘭容若、有和珅的公子玉寶,有其他我們所不知道的人物,也有部分是曹雪芹自己。這部混合體的偉大人情小說,目的只是寄托作者自己的出世的消極的憤慨,以及幻想的繁華夢。他是一本小說,一本利用各種材料和想象組織的小說,不是傳記,也不是歷史。所以李漁說:“凡閱傳奇必考其事從何來,人居何地者,皆說之癡人,可以不答者也。” 不少研究者指出,“《紅樓夢》只不過是一部小說”,“ 《紅樓夢》首先是一部小說”,呼吁回歸到《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上來,回歸到《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和文化中地位研究,回歸到作品的藝術分析,把《紅樓夢》當小說來讀。啟功先生說:“我以為與其費勁炒作這種沒有意義的發現,還不如好好讀讀《紅樓夢》本身,體會一下書中豐富的內容。”如果拋開作品本身而去研究曹學、版本學、探佚學、脂學,去索隱作品影射誰,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求末。離開了《紅樓夢》這部小說,研究其它又有什么意義?研究曹雪芹及《紅樓夢》版本對幫助作品的理解有一定作用,但沒有弄清曹雪芹及其家族史,并不會影響《紅樓夢》成為一部偉大作品,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由作品本身的成就所決定的。至于索隱是自傳說、順治董小宛故事說等,這原本偏離了小說的研究,這樣的研究完全沒有實際意義,對小說的研究也沒有任何作用。如果研究某一部作品都要這么研究的話,那么“阿Q”是不是也要研究一下影射誰,“孫悟空”又是影射誰?吳俊升先生認為:“我們所以讀此書,是因為藝術之美的欣賞,而此書美之所在,并不在乎勾心斗角,影射史事,而在乎即此人,即此事,寫的入情入理,為深刻呈露的表現。所以讀此書,只要就其本體欣賞,已便得其神髓,不必另下索隱的功夫。” 當然為滿足公眾對古典文學的娛樂需求,作為一種娛樂、消遣,就好像聽故事,這種索隱也未嘗不可,如劉心武先生的《揭秘紅樓夢》。但這僅僅是一種娛樂,就好像“戲說”一樣,不是學術研究,已偏離了學術研究的范圍。 3 結語 《紅樓夢》首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他偉大就偉大在有深邃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鮮明的人物形象、復雜的結構、寫實的手法、個性化的語言。作為文學作品的《紅樓夢》,對它的研究應該重在研究作品的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意義、藝術成就、語言、結構、人物塑造、文化內涵等等。正如黃乃秋先生所說:“是故居今日而讀《紅樓夢》,首當體會其所表現之人生真理,如歡愛繁華之為夢幻,出世解脫之為究竟……。次當欣賞其所創造之幻境,如布局之完密,人物之敻絕,設境之奇妙,談話之精美等。不此之務,而尚考證,舍本逐末,玩物喪志,于己徒勞,于人鮮益。”馮其庸先生也明確指出:“把《紅樓夢》作為一部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社會內涵的文學作品小說來研究,而絕不是把它當做‘清宮秘史’或‘謎語大全’,文學就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