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翻過古詩詞賞析這座大山——初探 “初中古詩詞賞析”方法
簡森霞
古詩詞鑒賞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像是一座大山,面對題目,很多學生不知如何下手。筆者認為做這類題還是有很多規律可循的,另外還需要掌握一些鑒賞術語,這樣,我們不難做到“一矢中的”。
要做到“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題目。
古詩詞的題目就如同 “眼睛”,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果能透過這個“眼睛”去分析理解它告訴我們的相關信息,那么也能理解文章的主旨了。
古詩詞的題目一般包含以下幾種信息:
1.揭示詩詞的主要內容。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2.交作的目的。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友人》。
3.指出吟詠的主要對象。例如崔顥的《黃鶴樓》。
4.點明抒發的主要情思。例如王維的《相思》。
當然,詩詞的標題還含有別的信息,如主要事件、題寫范圍、時間地點、內容情調等等。只要我們抓住標題的重要信息,就能觸及到詩詞的核心。
其次,要注意作者。
這方面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創作風格,筆者認為對作者的創作風格有初步的了解,將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方便。在此介紹一些古代詩(詞)人的情況:
陶淵明的詩樸素自然,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李白的詩豪邁飄逸、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杜牧的詩清健俊爽、王維的詩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王昌齡的詩雄建高昂,李清照的詞纏綿悱惻,陸游的詩悲壯愛國等。
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內容的理解很有好處。但也要注意,所謂風格是指詩人寫作的主調,并非沒有例外。比如:李清照雖有“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但也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
再次,要注意注釋。
注釋是古詩詞賞析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雖短短幾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二、閱讀古詩詞內容
課程標準要求同學能把握詩文的大體意思和藝術手法,這說明在這道題上并不會出一些艱澀難懂的作品。事實上近幾年的中考題也說明了這一點,筆者認為在閱讀內容上可以從構思脈絡、描述對象、思想情感及意境的把握等四個方面考慮。
1.詩詞構思脈絡,就是作者在有了一定的生活素材,激發某種思想情感時,對作品的行文思路、情節安排等進行的安排。在這方面要注意景和情、物與情;景和人,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要學會使用一些“術語”,常見到的有:
a.借景抒情(杜甫《望岳》)
b.托物言志(龔自珍《己亥雜詩》)
c.感物傷懷(白居易《望月有感》)
d.情景交融(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詩詞的描述對象,就是作者表達情意的對象。可分為:
(1)人物。古人、親人、友人。如:杜甫《蜀相》是對古人的追思;蘇軾《水調歌頭》對親人思念;李白《贈汪倫》是對友人的不舍。
(2)事情。如《木蘭詩》寫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3)事物。單純的抒情詩詞很少,一般都有所憑借,如:山水、草木、日月等等。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義,例如: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折柳意為別離,月亮代表思念等;有些事物融入詩人的思想感情成了意象,意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如馬致遠的《秋思》中的小橋、流水等。詩詞中出現這些事物,我們要優先考慮這些特殊意義。
3.詩詞反映的思想情感,一般有迷戀、憂愁、孤獨、傷感、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憂國憂民等。對這些,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應該學會分類、對應。例如:酒與愁,月與離,羈旅與思鄉,戰亂與憂國憂民,花謝花落與人生易老、變化無常等,都是具體典型的人、事、物與作者表達的情感的一般對應關系。此外思想感情有時還有層次,主要術語有:“層層拓展、深入”,“感情漸起波瀾”。
4.意境的把握很重要,意境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修飾意境的詞往往有: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閑靜,雄偉壯闊,明快高曠,慷慨激昂 ,寂靜肅穆等。
三、賞析詩歌語言
王安石稱詩歌之語言為“詩家語”,就是說詩的用語和其他文體用語不同,在初中古詩詞賞析的考查中,語言層面我們需要重點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2009 浙江臺州): 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
詩中的“銜”“橫”兩字富有表現力,請選擇其中一字作簡要賞析。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學生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的作用一般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為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例:人比黃花瘦(《醉花陰》李清照)
4.整體評估:對語言整體評估的重點是會用一些術語。在詩詞的風格上,詞有豪放婉約之別,詩曲又何嘗不是。專用鑒賞術語有:激越高亢,清婉秀麗,用語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用語平易,含義雋永。
5.在語言結構上,倒裝一般表強調。例如:
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辛棄疾)
6.意象羅列是使描寫更具鏡頭感,是電影語言。
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7.修辭: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比喻為形象生動,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反問為強調,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學生所要做的就是發現修辭,直接說明作用。修辭中有一點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襯。專用術語有“以靜襯動”,“以響襯靜”。
8.多角度欣賞:有些詩詞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方面渲染氣氛,豐富了詩文的內容。
四、閱讀題干
在做詩詞鑒賞試題時,對于題目本身,我們必須認真閱讀。因為題干除了規定必需的答案思路和要求外,更具有某些暗示作用。這些暗示,有的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有的暗示詩詞的主要內容,有的揭示詩詞的層次關系等只要我們運用我們的慧眼,發現其中的奧秘,就會對命題人有意無意的暗示報以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