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條件下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探索
剡啟超1 李萬君2
摘要:信息化條件下,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在觀念上需要更新,在信息化人才上需要及時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與信息化有機結合。 關鍵詞:信息化;少數民族;漢語教學
今天,信息技術正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教育領域,多媒體網絡課件、多媒體數據庫、視頻點播、視頻廣播、視頻會議、遠程教學、網上虛擬大學等紛紛閃亮登場,教育領域進入了一次新的革命浪潮之中,無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還是教育方式方法,都面臨著嶄新的抉擇。在信息化技術條件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同樣面對著選擇:是墨守成規拒不接受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教學,還是與時俱進積極主動地把信息化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 一、少數民族漢語教學過程中實施現代化教學的必要性 實踐證明,改革傳統教育模式,依靠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在教育活動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有經歷感的學習環境,結合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具有營造良好教學情境,感染和吸引學生的優勢,從而真正實現寓教于樂,進而實現由“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自主型教育模式轉變。 網絡教育充分實現了個性化學習。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條件下,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只是一個理想化的追求。而網絡教育使其成為可能,學習變成一個各取所需的過程,個性化的學習得以真正實現。每一位學習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從網上自由的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按照適合于自己的方式學習。 傳統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學生難以進行自我測試,只能被動地接受測試,學習效果難以得到及時反饋,而利用網絡可以有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多媒體課件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掌握情況及進度,出了各種題型的測試試題,既有客觀試題的考試,又有主觀試題的考試,還有能力素質的考查。學生在學完一個內容后,能適時的進行自我測試,通過測試檢驗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根據測試的情況進行自我補差,直到通過自測方可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這種測試,可以有效地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落實。 二、培養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要求教師具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這就對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首先需要培養出一批掌握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骨干教師,然后,采用以老帶新、以點帶面的辦法,使其他教師掌握這些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目前信息化條件下,教師學習多媒體技術,學會制作靈活適用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無論是從便于課堂教學還是從便于學生自學而言都非常重要。新疆醫科大學語言文化學院的剡啟超老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一封家書》不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數百名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受少數民族學生們的喜愛,還在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獲得優秀獎。筆者借助新疆醫科大學校園網,結合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特點,廣泛地收集、加工、整理網上的相關信息,做成語言教學網站,利用多種有效的交互手段與學生保持密切的接觸,實現了教學雙方的互動,使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