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物理課堂的語言藝術
王榮萍
物理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究語言藝術,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鮮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的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筆者結合多年的物理課堂教學實踐,對物理課堂教學的語言設計作了些初步的探討,深感到,優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物理思維、發展實驗動手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結合優美的自然現象,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語言有修飾美
物理來自于生活,生活中充滿物理知識,身邊很多自然現象,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內涵。挖掘出生活中的物理,把它轉化為物理課堂教育的理論,使學生能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些都給物理課堂的語言美創造了條件。在物理課堂上,可通過修飾手法來描繪與教材有關的物理知識,增加課堂語言的修飾美。例如,在學習光學知識導入時,可讓學生欣賞這樣一段文字:走進大門,只見桃花柳綠連綿數里,藍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中,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景畫躍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怎么創造出如此繽紛的色彩的!再如講物態變化時,可這樣設計這樣一個題目讓學生來辨別物態變化:春天,冰雪消融;夏天,露水晶瑩;秋天,薄舞縹緲;冬天,瑞雪紛飛。通過這些語言的設計,創造了課堂的語言美,學生在得到自然美的享受的同時,提高了學習興趣,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補充生活中俗語,讓學生感受到課堂語言的生活美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平常生活中,很少與社會接觸,很難了解生活中俗語。而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關于物理現象的俗語有很多,在備課時可精心收集與課文有關的俗語,來豐富課堂語言,賦予課堂以美的內容。例如, “小小稱砣壓千斤”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如果稱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兩撥千斤”是完全可能的。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為了現實,并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里”。
“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學生聆聽這些普通的俗語,既學到了知識,又豐富了社會生活的內容。
三、借古今有關的名作、詩詞、歌曲等來豐富課堂語言的知識性和形象性,營造課堂語言的意境美
古今中外,許多文人用他們自己細膩形象的筆觸來謳歌大自然,抒發自己的情懷。他們往往借物抒情,描寫真實、形象。有的既是對自然現象的描寫,又是對物理規律的概括。學生對這樣的名人名篇一般都比較熟悉,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并且容易接受,課堂上可恰當的借來豐富語言的知識性和形象性,增加語言的美感,激發學生追求知識的動機。例如學習機械運動時,可以插一段《閃閃紅星》樂曲,歌詞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 “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為參照物,而“青山兩岸走”是以船為參照物。這既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有可以讓學生輕松地認識到運動的相對性。學習機械能時,李白詩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詞中的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機械能。聯想到現在的人們會充分利用這樣的能量來發電。還有陸游《村居山喜》中“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詩詞中“花氣襲人知驟暖”好像把學生到了花的世界,學生很容易認識到這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結果,知道了溫度可以影響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這些詩句都可借來為豐富和美化課堂語言服務。
四、運用趣味知識和物理前沿技術增添物理課堂語言的情趣美
物理課堂尤其是初中物理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尤為重要,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鮮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要善于啟發、誘導,突出趣、新二字,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生一起玩“手影游戲”,一起“吹硬幣”等等,這些趣味游戲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拉近了師生距離,為課堂增添了和諧情趣。
結合各學科的特點分析,物理教學理應走在創新教育的前列,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中學物理教師都應該去搶占創新教育的先機和制高點。課堂上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展示新的科學成果,展示飛船升空等科學壯舉。課堂上適時地與課本知識結合講解,學生感到輕松有趣,連最淘氣的學生也凝神靜聽,心馳神往,興趣倍加。
總之,設計好物理課堂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在美的境界中更好地探索物理知識,捕捉生活情趣,追求高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