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英語語言學發展概述
白曉紅
【論文關鍵詞】英語語言學發展史
【論文摘要】通過分析英語語言學和英語教學的發展歷史,重新認識英語語言學在學生專業學習中的作用,重新嘗試英語語言學內部學科的課程設置,促使學生的英語專業學習達到最佳水平。
一、引言
廣義的語言學包涵每一語種的語言學。這里所探討的是最為通用的語言——英語的語言學發展歷程。
傳統上認為20世紀初瑞士學者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的出版標志著現代語言學的誕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這之前就不存在人類對語言學的研究。事實上,從語言產生之時起,人類對語言研究的興趣就沒有停止過。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期。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發生在14世紀至16世紀。這一歐洲歷史進程中的偉大運動,以人文主義為思想核心,從意大利開始,迅速擴展到整個歐洲。當然,和現代語言學研究相比較,語言學家們只能把它稱之為“傳統語言學”。特別是由于它將語言研究過度拘泥于拉丁式的語法研究框架之中,相對于現代語言學而言,又被稱之為“傳統語法學”。
二、英語語言學形成初期
英國詩人、戲劇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1564-1616)以天才和勤奮繼承和發揚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果,并將它推向高峰。他追求語言文學的質樸和富于技巧,以達到對人物的精妙的性格描述;迷醉于創造一種宮廷能夠欣賞,各個語言階層的人們又都喜愛的文學戲劇語言。他擁有廣闊的語言意象領域,這是他對社會語言心理和社會心理語言的刻意琢磨和創造性地運用英語詞語所得到的。
18世紀初英帝國航海技術和航海事業在歐洲的領先地位,和英國機械師凱伊(John Kay)1733年發明飛梭織布機對英國紡織業所引起的技術革命,使英國在殖民主義的擴張競爭中取得了遠遠超過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等國的絕對優勢。英帝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掛著“米”字旗,載著“日不落國”的并不光彩的盛譽的武裝航船,耀武揚威地將英國語言強加于它的殖民地而成為壓倒當地母語的官方語言。這種被強迫接受的官方英語不久便成為英屬殖民地的社會交際語言。英屬殖民地在世界各地分布的廣泛性,使這一語言發展成為一種國際化的通通交際工具。18世紀中葉以后,世界各地民族獨立運動的浪潮開始興起,“日不落國”的照射范圍逐漸縮小。語也正是這樣。英帝國主義者雖然從北美大陸撤走了,但英語語言卻并不因此而消失,相反地它順其自然地向更廣更深的的領域發展和滲透。這樣的情形,在后來的歷史進程中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埃及等許多英屬殖民地和自治領地也是如此。無論如何,英語作為全球國際通用交際語言的這一地位未被動搖過。它同法語作為國際通用交際語言的地位處于抗衡狀態。
18世紀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寓于國際英語語教育之中,包含在反封建殘余的英國啟蒙主義文學的范疇之內。但在這一時期,英語語言學并沒有從啟蒙主義文學的包含中分離出去形成它自己獨立的研究體系和學派,盡管斯威夫特在他的《給一位青年教師的信》中曾經對英語語言學的問題作過專門的闡述。
19世紀的英語,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語言”。拜倫、雪萊的語言學成就閃爍著歷史的光輝。他們的貢獻在于對英語語言的提煉和再創造,使語言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教育職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語言的功能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又反過來促進其自身的發展和語言教育。在他們的筆下,古典語言在緩慢地演化,不少曾經屬于規范語言的詞匯成為庸俗化語言而被淘汰。19世紀英語文學藝術的繁榮和進步所產生的影響,世界各國的語言學研究者注意到了語言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聯。波蘭語言學家博杜恩·德·庫爾德內(J.Baudouin de Cour Lenay)首次預見性地提出了語言學應該區分為純粹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他的這一論斷對英語語言學在全球進一步發揮其全球覆蓋效用,產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三、現代英語語言學的發展
20世紀初至40年代,作為國際交際工具的英語,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獲得了無與倫比的語言空間和語言勢力范困,不但壓了法語,成為國際首席交際語言,而且取代了德語的國際科技共用語言的地位。在各國的教育體制中都將教授英語列為教育政策所規定的必修課程。英語學習日益顯著地成為各國社會、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1916年,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出版,標志著現代語言學的形成,為以后一些語言學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雖然從今天語言學研究的角度來看,索緒爾對語言的定義和研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缺陷,但是他的“語言是互相界定的實體系統觀”對語言學界幾大學派的產生有著極大的影響。他區分了語言和言語、共時和歷時、內部和外部,無疑大大豐富了語言學的研究。1957年,喬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結構》一書,掀起了語言學界的一場革命。喬姆斯基認為人腦有一種普遍的掌握語言的機制,這種機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語言能力;還認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應是語言能力,而不是語言行為。這些使得語言學的研究跳出了只關注自身特點而忽略其他非語言因素在語言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使語言研究轉到了對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的共同關注上來。這以后,由于各種語言學派、語言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語言奧秘,人類對語言的本質認識日益深刻,語言學的研究打破了過去的種種局限,開拓視野,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真正進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特點。從文學戲劇語言的包含中脫穎而出,走向自成體系的適路,成長為一個具有自身的專門理論和研究方法的獨立學科。
1987年,英國南加洲大學語言系卡普蘭(Robert B aplan)編輯的《論應用語言學的范圍》(On the Sc;ope ofApplied Linguistics)一書集錄了當代著名語言家的觀點和研究論文。全書的主要意圖在于表述應用語言學對從事不同學科工作的人都有特定的益處;同時指出:應用語言學屬于科學教育領域,它在語言現象的描述、語言分析與教學大綱、教科書之間,解決關于語言的教育問題和社會文化的語言基礎建設的問題。 應用語言學注重把語言研究成果運用到語言教學和其他各種學科領域。而結構語言學則強調句子結構和聽說操練,主張采用書而、有聲、圖象三位一體的視聽教學方法。但應用語言學和結構語言學都認為,語言本身雖然是一個客觀的封閉性系統,而更主要的是作為一個開放性系統工作,作為一個社會交際工具被全社會所應用,因此,交際是語言研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必須重視語言的社會實踐和工具職能,即重視語言的外向性。傳統的語言學僅僅把語言當作一個封閉系統,只注意語言的內在性一語音、詞義、和語法的內部規律,而忽視其外向性,這是傳統的語言學必然衰落的原因。語言的內在性是它本身固有的內部機制;外向性乃語言的存在價值和能量。
語言是記載和傳遞人們在生活、生產當中的思想行為和生產力成果、思想文化成果的聲象載體和文字形象載體。語言如果不參與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就將喪失其存在價值而必然消失。語言的豐富和發展(主要指詞匯和表意方式的豐富和發展)恰好是其外向的交際功能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任何一種語言從誕生的時候起,外向的交際功能就已通過它自身的內在規律在它身上凝結了。
正如人類社會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伴隨著生產關系一樣,只不過生產關系是隨著社會的變革而改變的,而語言是獨立于階級性和社會變革之外的自在體,它是不能被改變和改造的。我們在運用應用語言學和結構語言學的觀點研究語言和語言教學的時候,認為只有加強語言內在規律的探討,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外向性的交際功能,才能給語言以充分活躍的生命力。
英語應用語言學就其具體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來說,可分為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詞典學、言語和語言病理學等語言學分支,計算機語言也屬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新興的分支。社會語言學和心理言學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言學家們注意力集聚的兩個焦點,同英語語言教育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現代英語教學中大家極為關注的交際能力和功能意念這兩個概念,都源出于社會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不贊同喬姆斯基提出的所謂“能力”(competence),而主張“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認為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語言教育的工作目標,從而擬出“意念功能大綱”,以取代純語言本位的“語法教學大綱”,例如《主導英語》便是“意念功能大綱”指導下的許多教科書的代表作,它采用新穎的視聽方法,把學生導入模擬的情景之中,以培養“四會”交際技能。
國外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起我國語言學界的普遍注意。中國科學院曾創辦《語言學論文選譯》和《語言學資料》。北京外國語言學院曾創辦了《語言學譯叢》。他們對國外語言學理論的翻譯和介紹,對促進我國外語語言的研究,曾作出很大的貢獻。把國外社會語言學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成就應言于我國的教育領域,首推黑龍江大學英語專業編寫的《功能英語》(Functional English)(1-4)冊,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這套教材汲取了國外功能意念法的基本原則,突出語言的交際性教學,按照日常交際的各種功能和交際情景編寫教學內容。
四、結語
兩次世界大戰至今,社會語言學的交際能力觀點,結構語言學的語言知識能力觀點和心理語言學理論,一直是現代英語語言學研究和發展的總趨勢;語言教育實踐一直是現代英語語言學研究的重要途徑之一。國際交往的現狀和未來必將更快地促進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和發展。
回顧語言學的歷史,也許下面的描述是比較貼切的:語言的研究不是在兜圈子,周而復始,暗示很少或幾乎沒有進步;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盡管自行回轉,但每轉一圈,其直徑不斷增大,其圓周也在相應擴大。隨著語言科學的發展,一方面,其分化日益加深,內部學科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語言學同其他科學廣泛綜合,形成了許多邊緣學科。語言學和其他科學在科學體系中的相互影響,使得語言學成為現代科學體系中的關鍵科學。
參考文獻
[1]S.PiL Corder.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Penguin Books LLd,1989.
[2]I for Evans.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Penguin Books LLd,1998.
[3]嚴實.英語語言學的研究與發展[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0(2).
[4]章兼中,等.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5]朱昱.從語言學的課程設置看英語語言教學[J].雞西大學學報,2008(2).
[6]陳堅林.現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延福.英語語言學基礎讀本[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8]戴煒棟.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9]王德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