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李彩云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思考
【論文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同等重要。然而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通常突出專業基礎理論課的地位多,實踐教學的課時卻相對很少。面對這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不平衡的尷尬處境,應該針對高職院校在教育地位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嘗試從課程設置,教學技能、培養目標等方面進行思考,加強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途徑和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能力。開創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更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將會為未來教育教學模式帶來一股新的氣象。
漢語言文學作為中國傳統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科,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是重點教育的對象,而在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論的研究而忽視實踐的訓練。高職院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覷的,甚至是承上啟下的。所以,對于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不能只偏重于理論教學,更應該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對于實踐教學教育進行思考,爭取理論與實踐并重,全面發展漢語言文學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模式,適應現代社會嚴格的用人單位的選才要求,也為今后漢語言文學的全面長遠發展提供更好地發展前景。 一、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的教育背景 (一)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缺點 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就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專業基礎的理論知識過多,相較而言,實踐教育課程卻非常少,導致多數人偏重于理論教育而忽略了實踐教育。 從而在面對社會用人單位時顯得底氣不足,被挑剔,甚至被淘汰。更何況,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在中國教育中的地位相當重要。故而,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思考力圖革新,思考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在充分學習理論教育教學的基礎上,開發實踐教育教學的模式,達到理論與實踐并重。 (二)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重任 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承擔著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是中國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部分。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和社會用人單位輸送大量的人才,是中國教育之關鍵。因此,搞好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是勢在必行的,而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實踐教育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經濟發展迅速的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個用人單位的選才標準也越來越苛刻,只有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努力發展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方面人才,才能不被淘汰。 二、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實踐教學的意義 (一)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職業都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要求我們在各種教育學習中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應對大數用人單位的需求,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為適應社會需求做準備。 (二)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落伍 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跟隨時代的腳步,已經與當下的社會發展相脫節,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現狀。單單依靠傳統留下來的東西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但無法促進先進社會的發展,甚至可能會阻礙當下社會快速發展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急需我們對存在著的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力求創新,改變思想觀念,轉變模式,尋求與當今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