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評電視劇《向東是大海》
徐大文
摘 要:電視劇《向東是大?!吠ㄟ^二元對立式人物群像塑造、跌宕起伏的情節設置、悲壯崇高式的藝術表達和人文性的社會現實指導,既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人物群像,又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導向,折射出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的強大生命力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關鍵詞:行動元;情節設置;悲壯崇高;人文性
由國內一級導演安建拍攝,王志飛、劉威葳、姜武、薩日娜等主演的年代商戰劇《向東是大?!?,在央視黃金時段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名列同時段第一。該劇講述了主人公周漢良由一介草民成長為上海大富商的傳奇人生,其中穿插著周漢良與董芝霞姐妹間的情感糾結、與黃初柳、范小恩間的兄弟情仇、與董芝恒的商場拼殺、與洋人間的爭斗等多條線索,情節緊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此外,劇中還采納了大量的寧波民謠、童謠,它們在承載劇中敘事和轉場的同時,更讓觀眾感受到本土濃烈的文化氣息。
一、二元對立式的立體人物群像塑造
敘事學理論認為,敘事本文中對于人物合情合理的塑造,離不開行動元和性格素兩個元素的表達。法國著名的結構主義學者格雷馬斯,在普羅普童話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行動元模式”,行動元被歸納為六個元素,即主體與客體、發送者與輔助者、接受者與反對者。這種結構主義的二元對立觀念,為構建劇中人物群像關系提供了織網式的反映。
依據格雷馬斯的“行動元模式”,本文對《向東是大?!分腥宋锶合褡饕幌路治?。第一,周漢良自然而然是故事中的“主體”。他為了振興恒通銀行,保護民族的尊嚴、榮譽和利益,置生命于外,敢與洋人作斗爭。第二,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懷的作用,充當著“客體”行動元。第三,該劇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清末、民國時期,政治腐敗、內憂外患、官商洋人結合蔚然成風,成為歷史的現實必然狀況。因此,歷史無疑成為了“發送者”。敘事理論學者米克·巴爾指出:施動者在許多情況下并非人物,而是一個抽象物,如社會、命運、時間、人類自我中心、聰明等[1]。第四,周漢良敢為天下先,他的所作所為是從民族的利益出發,所以人民就成為了“接受者”。第五,劇中最大的“反對者”是范小恩。他不擇手段,背信棄義,私吞孫宜原的財產建立大成銀行,并與外國人合作企圖整垮周漢良的四明山輪船公司。第六,董芝霞和黃初柳都充當著“輔助者”的功能。董芝霞獄中救周漢良,并當恒通銀行的董事長輔佐周漢良。黃初柳不為利益動搖,用刀刺穿大腿贖回了地契,從范小恩手中討回地契。
人物除了對行動的從屬性質,還應當看做是一些“性格素”的聚合。查特曼認為:“性格就是相對穩定或持續的人物品質,而敘事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一系列性格因素的“詞形變化表”[2]。性格是發展的、變化的,它們會在故事的進展過程中展開,是與情節的橫向事件鏈條交叉的縱向聚合。
該劇中,周漢良作為寧波商人的代表,他的“性格詞形變化表”中既有誠信為本的原則又有剛正不阿的膽識、既有重義守德的教養又有勇于開拓的品質、既有機智聰明的處事能力又有能屈能伸的氣魄。第一,他把恒通錢莊的債務全部還清,在上海開辦了瑞祥染料鋪替之前老板還債,貨源緊缺時果斷降低染料價格銷售,體現了他恪守誠信為本的經商原則。第二,為民族尊嚴獨身面對法國人的槍支,堅定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敢于與其正面斗爭,表現了他剛正不阿的英雄氣概。第三,他從哭喪、賣飯到替董府解一時困難、從儲存水泡染料到四明輪船公司的成立,這體現出他機智聰明、足智多謀的經商頭腦。第四,為能與董芝恒爭奪從上海到寧波的航線權,他用盡自己和同行們的財產,但還處于劣勢。在緊迫的情境下,他拿著地契下跪向范小恩借錢,體現了能屈能伸的心態。羅伯特·麥基在《故事》說過:“人物真相只有當一個人在壓力之下做出選擇時才能得到揭示,壓力越大,揭示越深,該選擇便越真實的表達了人物的本性。得知真相的唯一辦法就是看他在壓力之下做出的選擇,在對其欲望的追求中是采取這樣的行動還是那樣的行動。[3]”為了民族的利益,他敢于降低自己的身份,實現人物性格的巨大轉變。
二、跌宕起伏的情節設置
高爾基說過:“情節即人物之間的關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鼻楣潓⑹聠卧氐慕M合和排列,影響著敘事節奏的張力及敘事的連貫性?!断驏|是大海》情節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環環相扣,故事波瀾壯闊、氣勢恢宏,實現了敘事序列的有序發展,敘事單元內部的協調統一。下面本文針對劇中的典型敘事單元做一下分析。
1.敘事單元Ⅰ:
情節核心功能: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倒閉,波及寧波,存戶前去恒通錢莊鬧事要錢。但董如海卻遭金三慶綁票。周漢良為要回母親做工賺來的三十兩銀子,勇闖金三慶匪窩去解。后得董如海賞識,與其女董芝蓮結婚。周漢良宣布錢莊暫時倒閉,前往上海尋求出路。
情節催化功能:董芝恒謊稱錢莊無錢,董芝霞被金三慶扣留,李二殺死董如海。
未實現的敘事路徑:董如海歸來,錢莊倒閉的陰謀破滅。
情節預述:董芝恒卷錢逃亡上海,周漢良進入上海。
2.敘事單元Ⅱ:
情節核心功能:周漢良經營瑞祥染料鋪,向道爺借錢。經黃初柳介紹,周漢良買進所有的水泡染料。董芝恒想私吞水泡染料,二者公開競標。
情節催化功能:周漢良幫董芝霞運送軍火,張先生告知周漢良染料的秘方。
未實現的敘事路徑:范小恩與周漢良鬧翻臉,分道揚鑣。
情節預述:周漢良競標成功,并因市場上原料的短缺,賺了大錢。范小恩吞掉孫宜原的財產。
3.敘事單元Ⅲ:
情節核心功能:法國人強征四明公所,周漢良與其斗爭。開辦四明山輪船公司,與范小恩爭奪從上海開往寧波的輪船航線。
情節催化功能:周漢良找范小恩借錢。民眾自愿高價買四明山輪船公司的船票。周健勇去見董芝恒。
未實現的敘事路徑:回家休董芝蓮未果,董芝霞出走。董芝恒找范小恩索要地契。
情節預述:周漢良去鄉村找董芝霞。
《向東是大海》以歷時的縱向時間發展為坐標,以因果鏈條的形式把錯綜復雜的敘事事件邏輯連接,情節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敘事節奏緊湊,在跨度大的歷史時空中,使得情節敘事做到了合情合理、敘事流暢。
三、悲壯崇高式的藝術表達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尤其是英雄悲劇中的主人公,他肩負著不尋常的使命,忠實于自己的公民職責,將國家、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無上,為此不惜犧牲愛情、親人和生命,從而使得英雄悲劇中的悲壯美得以展現。《向東是大?!返谋瘔阎涝谟诮Y尾,主人公周漢良作為悲劇英雄,他為了營救華飛,單身赴往范小恩和日本人設的飯局。周漢良憤恨地鞭笞范小恩的賣國行為,并拉響了藏在生日蛋糕中的手雷,與敵人同歸于盡。這種悲壯式的結尾,從人物的性格和情感邏輯點出發,藝術再現了人物的民族英雄形象,深化了人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悲壯之情、崇高之感,打破了觀眾心中好人有好報、大團圓等傳統的審美接受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與此同時,也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思考和反思,從人物的命運中側面深入體會當下的社會現象。崇高是一種在矛盾對立沖突斗爭抗戰中,趨于和諧統一的動態的、莊嚴的、雄渾的美,它寓含巨大的社會倫理力量,使人震驚、令人鼓舞、給人啟發、催人奮進的驚心動魄的美,從而引起人們產生敬仰和贊嘆的情懷。《向東是大海》的藝術崇高在于它把寧波商人的家族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尊嚴結合在一起。寧波商人作為社會商業浪潮中的一個縮影,它承載著的不僅僅是謳歌寧波商人經商的誠信、聰明、寬仁,而是讓其作為一個傳播載體,彰顯敢為天下先的浙商精神,歌頌近代中國商人的民族大義、民族尊嚴和愛國情懷。《向東是大?!返陌蹴绱髿鈱⑷宋锏某绺咧绖討B化的展示出來,在緊湊的敘事節奏和跌宕起伏的情節敘事推進中塑造典型化的人物,這在近幾年涉及都市商戰和民族氣節的劇中,是少有的藝術精品。
四、人文性的社會現實指導
優秀電視劇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以人文關懷的信念教育觀眾,引導觀眾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傳統的商業年代劇,通過商人傳奇的經商歷程傳達出仁義、誠信及寬厚等傳統道德倫理觀念,采用對比的方式對商人形象做出了全新的解讀和定位。
《向東是大?!钒焉倘朔譃槿N類型。第一類是以范小恩為代表,范小恩唯利是圖、自私自利、見利忘義,為了賺錢,甘愿做漢奸。第二類是以董芝恒為代表,家族中他不忠不孝、喪盡天良,在商界他心狠手辣、不擇手段,但在民族大義與個人私利之間,他能夠知過則改、懸崖勒馬,保留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仁義道德。第三類是以周漢良為代表。周漢良恪守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原則,遇事從不逃避責任,從國家和民族的大局出發,與洋人斗爭,集民族中的仁義禮智信為一體,這也是本劇獨具匠心的社會價值所在。
該劇以一個寧波商人的傳奇經歷,重新宣揚了仁義道德的價值所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中國當代商人,如何經商,如何對待競爭對手,如何保持誠信,都具有人文關懷式的現實和指導意義。它的藝術特色和亮點在于對商人社會現實意義的塑造上,它對人物的選擇起點比較低,是對傳統商戰劇中把商人塑造成高大形象的突破,如:傳統劇中的胡雪巖、白景琦、喬致庸。而其選取一個草民視角,挑糞、哭喪、買菜、擦皮鞋,出身低微,展現底層人物通過自己的艱辛拼搏實現理想的過程,與當前民眾審美心理有共通性,這種創作方式具有時代性的標桿意義。該劇雖然是近期播出劇中收視成績的佼佼者,但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首先,對底本時間隨意的模糊插入,雜亂無章,讓觀眾對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產生間離;其次,意象化的鏡頭雖起到抒情和轉場作用,但運用頻率過多,如:明月的漸隱漸現,一定程度上對觀眾敘事接受心理上產生阻礙;再次,范小恩巨大落差的性格轉變,缺乏轉變的核心情節動因作鋪墊,略顯突兀。總體來說,該劇通過小人物的成長傳奇經歷,將縝密的藝術構思、緊湊的故事情節和真實的細節呈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開年劇以來一部可賞可贊的精品力作。
參考文獻:
[1] (荷蘭)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 周靖波.電視虛構敘事導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3] (美)羅伯特·麥基著.周鐵東譯.故事[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