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苦海”沉浮
文小蘭
科技教育發展“十五”重點專項規劃之加快制定數字電視發展規劃時,要求突破核心技術,制定數字高清晰度電視標準。在北京、深圳及上海等地建成數字高清晰度電視試驗系統。建立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制作基地,逐步形成數字電視機和高清晰度顯示器件、專用集成電路等關鍵元器件的規模生產能力。在系統測試、標準制定和產業化的基礎上,制定我國現有模擬電視系統向數字電視系統過渡的時間表。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的進程,帶動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制造業的發展,逐步形成上千億產值的數字電視產業和市場。
在宏偉規劃藍圖里,數字電視產業一路走來,2003年是數字電視最為風光的歲月,受到全球的矚目。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更是走在最前沿,由政府出面,強行規定幾年或者是十多年后數字電視將取代模擬電視(模擬電視停播)。但事實證明,雖然有政府的支持,數字電視還是一路坎坷,走得極其艱難。
國家數字電視標準工作組成立于2000年,而至今,各廠商還沒有看到數字電視標準出臺。企業都盲目地朝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方向前進,一不小心就栽了大跟頭。歌華有限數字化隱痛就給企業熱捧數字電視當頭一棒,公司2003年押寶數字電視,業務卻步履蹣跚,用戶不足1萬,連公司最開始策劃的雄心計劃的一半都不足。中國上海開播數字電視頻道,每月才增收37元。北京因為用戶不足被迫延長試播時間……
節目內容短缺,重復,沒新意且許多觀眾感興趣的內容諸如股市財經、體育賽事現場直播等無法觀看,這些也就成了數字電視頻道目前最為棘手的難題。當企業提供的服務無法滿足消費需求的時候,企業就會無可避免地走上虧損道路。加上專家證實,現下市場上出售的通過機頂盒將數字信號轉化為模擬信號輸出等數字高清電視并不是真正數字高清,而且清晰度遠不及真正的數字電視,不少產品在視頻帶寬、邊緣聚焦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當然不同的品牌會有不同的營銷手段,但其實質都一樣,那就是在誤導消費者,玩概念游戲而已。企業或者是廠商只不過換了一種新的花樣和玩法來賺取消費者口袋里面的錢。當人們意識到高價買回的產品只不過是換標不換本而心生抱怨時,那么企業就算是走到了盡頭了。
數字電視由設備制造、電信、高科技和娛樂等多種產業匯聚一起,其間相關產業的競爭和磨合可能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特別是利益分配和市場開拓將會成為數字電視發展的真正絆腳石。因此,數字電視雖前景廣闊卻風雨路迢迢,作為商家,如果想在這個數字浪潮中搶得先機,占領市場,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且別具一格的發展營銷模式。
筆者認為,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或渠道解決數字電視帶來的困境。
標準未出臺,雖然不利于企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好為企業帶來了一展身手的機會。目前市場上各自為政,得人心者得天下。
從模擬到數字信號的轉換,其發射設備就必須重建,因此,資金來源就是企業特別是小企業面臨地極需解決的難題。雖然現在的競爭是以市場經濟為背景,但小企業融資難也是一件見怪不怪的事,這也是小企業一塊久治不愈的心病。
建議小企業通過與大企業的聯手來跳過這一門檻,成功地分享一勺美味。如何強強聯手,就要看大企業有沒有雄心與膽量了。
在數字電視的發展還只是雛形時期,企業的冒進有可能為自身的發展帶來不可挽回的慘痛,于是乎各企業也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踩中雷區。 然而,市場經濟里,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作為龍頭的大企業如果也畏首畏腳的話,那整個行業也就不可能談什么發展了。如果相關部門能夠放開權力管轄,那么以下做法不失為最直接有利的辦法。建議大企業實行高風險高收益的策略,可大手筆投入,選用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建最大最優秀的發射基地,然后以租賃的方式與小企業合作。那么,各企業也就解決了設備重置時資金需求問題。
播放片源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限制了數字電視拓寬市場。建議企業(不分大小)可朝專一的路線發展。像CCTV就在這一方面做得較為出色,有專門的電影、新聞、體育等頻道。如果開播數字電視頻道,可建專門播放電影或者是純屬娛樂性質的頻道。不過,如果有意向朝這方面發展的話,那就要做到頂極,電影必須能達到大片全球同步放映的程度。娛樂頻道其八卦新聞必須及時更新,市場需求是要求各頻道全面、深入地報道娛樂界發生的事情。如果某個頻道能做到專業與內容的準確但不畏權貴勢力的打壓,敢于報道事實真相,那么一定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市場與觀眾的好評。
再有,數字電視的普及還需邁過另一道難關:資費收取標準。
要推廣和普及數字電視,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現有電視資費標準根本無法滿足其需求。因此,建議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有線數字電視網絡維護費和收視費進行調整。由于調整有線電視資費體系涉及千家萬戶,在實施過程中應須充分考慮不同社會階層市民的承受能力,做到顧全大局。
雖然數字電視發展前景廣闊,但在其產業化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真正能夠進入千家萬戶的道路還將很漫長。相關部門與各企業應該相互了解與支持,在發展方向上達到一致,盡快實現數字化的真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