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倫電視節目的混搭之風
劉薇薇
“MIX &MATCH”即混搭,指將不同種類、不同風格的東西搭配在一起,自成一派;英國電視業中的“MIX&MATCH”十分盛行,跨界尋找靈感的電視節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大部分也都取得了收視成功。現分析幾檔較有代表性的節目,以為我們的電視節目創新提供參考。
一、娛樂元素與嚴肅題材的混搭
1.娛樂元素+新聞調查
代表:《WATCH DOG》
創新點:將娛樂元素引進到嚴肅話題中來
《WATCH DOG》是BBC的一檔投訴曝光維權類新聞調查節目,由于BBC是公營電視臺,不用受制于廣告商,因此,《WATCH DOG》做調查曝光顯得無所畏懼,經常曝光家喻戶曉的大公司。與其他調查節目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它將嚴肅話題與娛樂元素巧妙地結合起來,用娛樂化的手法來做新聞調查。其創新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WATCH DOG》欄目組有一批純新聞的編導,以保證節目的每一個細節都真實準確,還有一批數量相當的來自娛樂節目的導演,他們負責創意呈現新聞調查的過程。比如:使用電影和廣告片的拍攝手法來拍攝每條單片;通過實驗來增加調查的權威性、生動性和真實性,等等。
舉例1:在一檔曝光黑心裝修公司的節目中,外景女主持人來到投訴人家中試了試新馬桶,結果發現自己雙腳懸空,踩不到地。原來這家裝修公司不負責任地把馬桶裝得太高了。女主持人立刻做出一些搞怪表情和評論。隨后,劇組還偷拍了裝修工人漏洞百出的工作過程,一位工人因為弄錯了刷油漆的順序,導致自己的腳被粘住,節目組為這段配上了音樂,并重復播放,感覺這名工人像是在跳舞,滑稽的場景充滿了諷刺意味。
舉例2:在曝光英國最大的某汽車連鎖維修企業時,調查中大量采用了實驗的方法。不少英國觀眾反映,原本車輛只有一些小毛病,可送到該企業的維修網點維修時,卻被診斷為車輛需要大修。為了證明投訴的真實性,節目組出動了10輛車。每輛車都設計了一些小缺陷,聰明的編導還設計了一些小機關,如在車的兩個部件之間加上硅膠,如果維修工人不檢查,硅膠會依舊存在。這10輛車被陸續送到了該維修企業的網點。生動豐富的實驗最后證實了觀眾的投訴,這家公司不僅亂收費,還根本檢查不出一些嚴重的安全隱患,非常危險。
第二,演播室的舞美設計上摒棄了傳統新聞調查類節目的保守風格。節目演播室的布景大膽采用了艷粉、橘紅等飽和度高的色彩,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演播室被劃分為多個主持區域,功能不同,主持人在這里既可以采訪被曝光公司的負責人,也能與參與新聞調查的編導交流,還能現場點評觀眾發來的觀點。場景的不斷變化,讓節目形式非常活潑,觀眾不易產生審美疲勞。
想要觀眾關注嚴肅話題,要么是這些話題和他們的生活有緊密關系,要么是這些話題的表現形式有吸引力。《WATCH DOG》做到了這兩點,所以突破重圍,獲得了成功。目前,每周有500多萬英國觀眾觀看這檔節目,節目中播出的內容也常常和“天氣”、“足球”并列成為第二天上班族熱烈討論的話題。
2.娛樂元素+紀錄片
代表作:《PINEAPPLE DANCE STUDIO》
創新點:娛樂節目+紀錄片=娛樂紀錄片
《PINEAPPLE DANCE STUDIO》(《菠蘿舞蹈工作室》)講述發生在舞蹈工作室里的故事,該節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紀錄片,它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節目形式:娛樂節目+紀錄片=娛樂紀錄片。
首先,節目中的喜劇效果來源于舞蹈演員的表演。節目中的所有人物都是舞蹈演員,但該節目并不是歌舞劇,沒有臺本,節目組原生態地記錄演員在舞蹈工作室里的真實情景,并有意識地加入長鏡頭和一些無聊的情節,如接電話。為了看上去更像傳統意義上的紀錄片,節目還啟用了一名在英國非常有名的主持人來做畫外音。主人公都是舞蹈演員,他們天生就有表演天賦,經常會用夸張的語言和滑稽的動作呈現一些普通生活和工作場景。
舉例:男主人公趁沒人時,偷穿女性的緊身舞蹈練功服。這樣就使得瑣事看上去非但不無聊,還十分有趣。主創人員也表示,《PINEAPPLE DANCE STUDIO》的節目核心就是很多喜劇場景的集合。
第二,素材中有意思的細節會被重新加工。盡管《PINEAPPLE DANCE STUDIO》中大部分情節是真實的,但也有一小部分經過了創作和再加工。如果節目制作人員在自然主義的記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細節,他們就會將這些閃光點放大、重演。
舉例:有一次,菠蘿舞蹈工作室中的舞蹈演員在街上發放舞蹈DVD,一名路過的修女拿到后就立刻扔掉了。整理素材時,攝制組發現了這個鏡頭,于是他們將這一有意思的場景重拍。舞蹈演員們帶著DVD去教堂分發,結果一群修女受到舞蹈魅力的感染,出來跳集體舞,營造出了“修女也瘋狂”的場景。
《PINEAPPLE DANCE STUDIO》將紀錄片和娛樂節目巧妙結合,打破觀眾的固定思維模式,讓觀眾自己去判斷哪部分是真實,哪部分是表演,這樣他們就非常容易被節目吸引住。這種創新確實是成功的,《PINEAPPLE DANCE STUDIO》本來設想的收視群是10到24歲年齡段的青少年,但播出后,很多家庭都成了該節目的忠實觀眾。
3.娛樂元素+科普節目
代表作:《SPRING WATCH》
創新點:用肥皂劇的模式來拍科教片
《SPRING WATCH》(《春天觀察》)是BBC制作的一檔講述自然科學的紀實類節目,它擺脫了此類節目如《動物世界》的模式,主創人員將很多娛樂元素大膽融合進來,讓人耳目一新。
首先,演播室設置在自然環境中,主持人幽默風趣。《SPRING WATCH》將節目的演播室直接設置在了自然環境中,通過鏡頭的推拉搖移,觀眾就能看到不遠處的動物。該節目采用直播方式,兩位主持人幽默風趣的語言和精彩的即興發揮,讓節目的風格非常活潑輕松。
第二,以動物家庭為單位講故事。《SPRING WATCH》的攝制組一般是在一個自然保護區拍攝三年,三年之后移到另外一個自然保護區拍攝。拍攝時以家庭為單位,講述動物的生活狀態。因為關注的是一個個動物家庭,觀眾很容易就產生共鳴,聯想到自己家庭里的故事。
舉例:在6月份的前三個星期,小鳥快出生時,攝制組在鳥巢邊安放攝像機,拍下這個小鳥家庭新增成員后發生的一些故事。結果,因為公鳥和母鳥搭巢地點不對,老鼠鉆了空子,將剛出生的小鳥吃掉了,第二天欄目組就收到了1000多個投訴電話,觀眾紛紛譴責攝制人員為什么不救小鳥。足見觀眾對該節目的關注度。第三,故事情節按照肥皂劇的模式來發展、營造懸念。《SPRING WATCH》最大的創新點在于,啟用了很多肥皂劇的制片人。英國有一部很有名的肥皂劇《東區人》,每集一般有3個脈絡線:故事1、故事2和故事3,一般來說,故事1是主線,而故事2和3則是交替發展,其中故事2和3有可能成為懸念被帶到下一集中去。這種編劇模式被引用到《春天觀察》中來。肥皂劇的制片人清楚喜劇點在哪里以及怎樣設置笑料,這就使得這檔科普類的節目更有看點。
《SPRING WATCH》的創新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觀眾踴躍地與節目組互動,將自己拍攝的有關野生動物的照片、視頻發到網上,主持人會將其中有趣的內容在節目中進行展示。此外,節目里所拍攝的素材還可以通過網絡觀看,很多錯過直播的上班族,經常會在上班空閑期間,打開網頁,看看小動物的生活有什么變化。《SPRING WATCH》的姐妹篇《AUTUMN WATCH》(秋天觀察)也有很好的收視表現,主創人員將《SPRING WATCH》的模式搬到了非洲,拍攝了一系列關于大型貓科動物生活的節目,同樣受到關注。
思考:將娛樂元素與嚴肅題材結合,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避免了單一嚴肅題材中生硬的講道理,觀眾不會覺得厭煩。目前,國內有些節目已能做到將娛樂元素與嚴肅題材/話題很好地結合起來,但多是綜藝節目,如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英國同行的做法值得借鑒。
二、娛樂節目也能借力嚴肅題材, 搭載社會責任感
在電視節目創作中,娛樂元素可以成為“調味品”,讓嚴肅話題(題材)變得活色生香,反之,嚴肅話題也能成為娛樂節目的創意之源。
首先,社會熱點往往可以成為節目樣式的出發點。
英國專家表示:新創意最好的刺激物就是現實世界。人們廣泛關注的熱點事件,完全可以成為節目樣式的出發點。上個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英國電視制作人,結合對社會的觀察,制作出了很多非常成功的節目,如《老大哥》。近幾年,英國出現的一些新節目的創意點也都來自于主創人員對生活的觀察。
舉例:《THEBABYBORROWERS 》(《寶貝借來抱抱》)的創作起點,來源于青少年“未婚先孕”、責任感缺失這一社會問題。
在該節目中,五對18—20歲不等的青少年戀人組成臨時家庭,他們將在一個月內快速體驗成人夫妻的家庭生活,承擔突如其來的巨大責任,如照顧嬰兒、幼兒、兒童再到青少年,最后照料老年人。他們對于未來抱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面對真實的環境,卻發現事實與想象的大不一樣。節目中,經常會看到小情侶們被小寶寶弄得焦頭爛額、因為家庭瑣事不停爭吵。觀眾最關注的是這些青少年最后怎樣做決定、學到什么、節目結束后他們會不會有改變。這檔兼具娛樂性和教育性的節目,除了激起節目中青少年的責任感外,還讓觀眾也得到很大感觸,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第二,搭載社會責任感的娛樂節目,可以引發全社會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改良社會問題。
舉例:英國的離婚率很高,會出現很多帶著孩子的單身母親。英國單身母親沒機會和異性見面,要獨自承擔撫養壓力。針對這種現狀,英國出現了一檔名叫《YOUNG MUM’S MANSION》(《年輕母親的豪宅》)的節目,節目中,10個年輕母親帶著孩子在一個豪宅里生活4個星期,在這期間,年輕的母親們要通過工作來支撐豪宅的開支,還要解決和前夫、前男友之間的糾葛,節目的最后她們將會各自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節目播出后,引起了英國社會對單身母親生活狀態的關注。參與節目的單身母親的生活大多得到了改善,眾多單身母親通過觀看節目,也重新燃起自信和對生活的希望。
第三,搭載社會責任感的娛樂節目甚至有改變法規政策的能量。
舉例:JAMIE OLIVER是一位因做美食節目而一舉成名的英俊廚師。2004年,JAMIE OLIVER有感于英國校園午餐的營養不均衡,于是發起了一項史無前例的電視活動。他跑到學校餐廳,親自下廚,用他招牌式的輕松主持風格,告訴孩子們怎么樣吃才最健康,與廚師們探討營養攝取觀念,并號召大家拋棄食用加工食品的習慣。這檔節目經過七個多月的辛苦奔走,終于拍攝完成。節目引發了英國大眾要求改善校園餐飲系統的活動,最終促使政府開出2億8千萬英磅的預算用以改善學校飲食、訓練學校餐廳的廚師、提升學校餐廳的設備。該系列節目因此獲選英國國家電視獎的最佳紀實節目, JAMIE也因為他對電視圈的貢獻,獲頒英國國家電視獎的特別獎。
思考:從社會話題出發,創新節目樣式,可以讓娛樂節目搭載社會責任感,增強節目的美譽度,避免了因一味追究新奇特而導致節目趨向庸俗、低俗、媚俗化。
如今,電視節目“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混搭創新就是要不落窠臼、杜絕循規蹈矩,但混搭不等于毫無章法的“亂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一條最基本的不能逾越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