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5年智能電視路在何方?
佚名
()智能手機與平板在IT市場風生水起,讓幾歲小孩到大爺大媽們都對玩手機、平板樂此不彼。曾經輝煌幾十年的電視行業,如今又重新融合了智能系統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多家互聯網企業對這一“翻新”的市場虎視眈眈,并推出了多款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用戶和移動設備用戶需求迥異
毫無疑問,需求是內容設計的先決條件,而智能移動設備和智能電視在軟件層面上其實是相通的。這一點盡人皆知,無論是硬件層面還是操作系統均是雷同。可為什么在移動互聯網產業呼風喚雨的小米等企業,到了電視行業就水土不服?數據顯示,智能電視上用戶關注的內容和移動端大有不同。智能電視用戶關注視頻、游戲以及教育方面的內容。而移動設備用戶關注的內容以社交、新聞為主。
內容不同決定了體驗方式的不同。在移動設備上有充足開發經驗的互聯網廠商,面對電視端系統和應用開發時,實際上和傳統電視廠商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因此,無論是傳統廠商也好,互聯網大佬也好,都需要在摸索中前進。
內容為王,可內容有何不同?
誰都知道,內容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智能電視的激活率和使用率。其實,這就是互聯網大佬們長期叫囂的“內容為王”。此話一點不假,但內容從哪里來?這是個問題,目前真正掌握內容話語權的企業并不多且分散。無論是傳統電視廠商還是互聯網廠商都能獲取到內容支持,CNTV、華數以及百事通等企業樂于與各大終端銷售商展開合作。因此,實質內容各家其實區別不大。
也許有人說有些互聯網企業會做自有版權內容,會極大地增強競爭力,這一點是普通電視廠商所難以企及的。事實也許是這樣,不過中國電視市場的政策變化極為迅速。前不久廣電的一紙批文,直接就把各大盒子打了個半死。某些同時做終端和內容的企業,很容易因為政策的變動并導致前期的大筆投資化為烏有,甚至還將導致投資分散。在硬件方面,這些互聯網大佬們也只能夠推出寥寥兩三款產品,根本無法形成產業鏈和有效的生態圈。
市場調查數據顯示,今后的市場對大屏幕電視的需求更多,2014年50寸以上的電視需求量達到了33%以上,這個數字未來也會持續放大。沒有豐富的大屏幕電視產品線,互聯網大佬們其實難以與傳統電視廠商展開競爭。
用戶越來越多,牛耳在誰手?
目前,智能電視的激活率大大上升。僅2014年3月,激活率就已經達到了77%以上。中信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智能電視年銷售量已由2012年的1,090萬增長到2014年的2650萬,接入互聯網從而被“激活”的電視機累計總量也由2013年的1,645萬增長至2014年5000萬。
但有些讓人意外的是,一向在互聯網領域呼風喚雨的廠商們在推出了電視產品以后,智能系統用戶數卻遠遠地被傳統電視甩到了后面。
這些數據同時說明,電視行業相比移動行業有自己的獨特性。一方面,傳統電視企業在轉型。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想把自己的運作方式加到傳統的電視市場內。而兩種企業的最終的目的其實都是一樣,占領入口。
誰都能產智能電視?
小米在生產電視,樂視在生產電視、聯想也在生產電視。看起來似乎電視硬件很好做,只需要找個代工廠,貼上我的牌子,于是我就是電視生產廠商了。可事實真是如此嗎?國際大廠花上數十億美元投資研究OLED,IPS技術。松下也因為投資PDP失敗而痛失電視市場話語權。
以2014年的發展態勢來看,當全部廠商都開始生產智能電視以后,智能電視必然是未來的絕對主流。而點播等功能,也會成為家庭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視直播的領先地位將會被點播功能所代替。(來源:智能硬件最前線;作者:康斯坦丁;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