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書法教育在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中的現狀與價值分析
楊婷
論文關鍵詞:書法教育高職院校文化建設 論文摘要:書法教育在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中,由于種種原因一直被列為弱勢科目。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書法教育的重要價值意義,并提出一些適合高職院校發展書法教育的策略。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它一方面要求注重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另一方面也提出了這些專門人才需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校園文化在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中越發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滲透到大學生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書法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歷史演進中,其獨具魅力的審美價值頗受歷代教育者的重視,是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審美教育范疇。學習書法,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培育健全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健康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功用和優勢。 一、高職院校開展書法教育的現狀分析 近幾年隨著教育體制的變革,高職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為社會培養了很多專業人才。高職院校除了進行專業技能的升級外,更需要的是使大學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得到提高。書法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方面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高職院校因辦學特色的限制,書法教育卻長期得不到重視。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書法發展受到時代發展大環境的限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機、電腦、網絡越來越成為國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對于年輕一代來說,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等代替了傳統的書信,不要說毛筆,即使是硬筆書寫工具,也逐漸被手機按鍵和電腦鍵盤以及通訊設備所取代。書法失去了廣泛的實用價值,成為了純藝術,也失去了得到良好發展的社會環境。如今,作為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書法藝術,其教育的普及和質量狀況,實在不容樂觀。 2.高職院校教育對書法學科定位的認識模糊 書法屬于視覺藝術,表現出人們對平正與奇側、統一與變化、整齊與錯落等種種美學形態的認識,并展現書者的情感心緒與品格修養。而書法是否是獨立的藝術門類,至今仍是藝術界、文化界、學術界極為關注并經常引起爭議的一個焦點問題。教育部的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目錄和基礎教育的學科設置中并未列出書法是單獨的學科。再者,高職院校本身存在著重專業、輕素質的現象,由于書法學科定位不明確,所以對書法教育的態度往往也是可有可無,僅僅當做是學院文化建設的陪襯而已。
3.職業院校在書法教育上缺少系統的管理體制 職業院校在書法教育上缺少系統的管理體制,主要表現在:沒有設立明確的書法教育管理機構,協調統一書法教學工作;大多數書法教學沒有形成完善的教學體制和完整系統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書法教學形式單一,缺少資金以及設施投入;高職院校書法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等等。 4.高職院校生源人文素質參差不齊,缺乏自覺接受書法教育的意識 多數學生以前學習科目范圍狹隘,接受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又存在差異,普遍缺乏書法知識。他們在一起接受、重視技能型教育后,藝術修養難以得到提高。 二、書法教育在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中的實用價值 我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人是十分重視書法教育的,除實用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把它當做提高修養品行的必修課程。清代的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故以道德、事功、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并不朽于千古?!备呗氃盒崿F書法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一課,其實用價值更是素質教育不容忽視的。 1.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 清代劉熙載《書概》說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逼渲?,“書如其人”一直得到藝術家和藝術教育者的廣泛認可。宋代朱文長在《續書斷》中評價顏真卿的書品和人品時也深有感慨地說:“其發于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書法藝術是書寫者心靈美和行為美的真實寫照,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是陶冶情操的重要藝術形式,是喚起學生進取精神的一種強有力的武器。在傳統的書法教學中,施教者十分看重對受教者的品行教育,強調學書者要樹立良好的品行修養。宋代姜夔《續書譜》在談到如何得書法“風神”時云:“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筆紙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睂ⅰ叭似犯摺狈旁诘脮L神的八個要素之首,可見古人對人品的重視程度。 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藝術不僅作用于學生的理智,而且影響到他的情感,因此,藝術有助于培養信念,……越是以情感為基礎信念就越堅定。所以,藝術在道德教育中起著這么巨大的作用?!睍ㄋ囆g教育就是以形式和內容雙重之美,讓學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把品德修行寓于教育之中。 2.有助于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素質和審美能力 三國時鐘繇云:“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其意思是說,書法作品中的筆跡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具有審美價值,是因為能體現出人的美好情感。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說:“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至”。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基本的美學。而形式美,是漢字書法最重要的審美特征,無論是哪一種書法形體,它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審美心理,無不構成了中華文化獨特的“有意味的形式”。因此,書法教育也是一種審美教育。 在書法教育中,學生通過臨摹學習、創作作品和欣賞高水平作品的鍛煉,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具備一定的藝術眼光、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這種經常性的良性循環,他們就逐步地對藝術或現實中的美與丑、雅與俗等作出正確的審美判斷,從而培養全心全意熱愛美、鄙視丑的高尚品質。書法作品中表現出的雄渾之美、秀逸之美、老辣之美、剛健之美、豐滿圓潤之美等豐富的審美屬性,是打開美麗殿堂大門的鑰匙。它在引導學生欣賞創造藝術美的同時,也創造了具有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