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認知”基礎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
張建國
內容摘要 :文章通過闡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素描教學中的設計素描課程、認知方法教學, 探討了如何在實踐中構建學生認知、表現能力,學習和貫通創新基礎、方法。
關 鍵 詞 :造型元素 認知基礎 設計應用 創新 在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課程課時內,突出高職特點,讓學生達到適應專業創新的目標,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認知素描教學的嘗試與思考。 一、了解學生美術基礎專業技能現狀 現在的中學美術基礎教學,為迎合高考需求,師生普遍存在只學習狹隘范圍的繪畫內容,如素描頭像、石膏頭像、全身或半身人物速寫技法,色彩只有靜物寫生技法。有些老師只讓考生臨摹和默寫有關考試內容的優秀范畫。部分考生在美術技能考試時,只是背畫了某老師的素描、速寫、色彩作品。應試教育導致好多學生繪畫知識與能力是片面的,斷斷續續的,沒有系統也不連貫,更談不上對藝術的理解。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應發揮藝術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智慧的啟發和提升未來人生的生活品質功能。 二、認知素描教學致力于構建學生設計職業方法、能力及人文精神 如何針對考生現狀,在有限的課時里,用認知方法進行設計基礎教學。教學實踐既是幫助學生掌握對繪畫基礎規律的理解,特別是了解知識的關鍵點,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及新知識的生長點,精心設計、經典講解,把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易錯處、思維的阻塞處、知識連接的斷裂處講深、講透,又讓學生在迷茫中“豁然開朗”,達到“畫龍點睛”的目的。建立清晰、完整、系統的認知結構,為適應設計藝術的遷移應用、拓展創新思路與方法奠基鋪路。也希望能通過藝術教育的疏導功能,平衡身心,舒解壓力。 三、用造型認知規律去啟發學生的認知智慧,激發表達欲望,提高表達能力 藝術設計者不僅要有能力描繪事物的多樣性,更要能熟練地創造出新形象,以適應社會需求。首先學生要理解造型的奧秘,認知與掌握表達自然、創造自然的規律,學會用不變應萬變的本領。所謂不變,是造型的方法、規律不變,去應對世界上千差萬別的形象,去創造世界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任何新的形象都是由一個個形組成,每一個形都可以用最簡單的幾何形來分析、歸類。認識與掌握了幾何形分析、分類、表達方法,就是認識、掌握了繪畫語言的基本元素。其重要性如同英語的字母,音樂的基本音符。 對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課,前一到三周素描練習集中在對幾何形的認知訓練上,讓學生充分理解幾何形描繪的基礎性、后續性的深遠意義,點、線、面表達的基本規律與方法。引導學生嘗試用幾何形的加、減法去創造世界上看不到的新形態。其間,學生對研究性、認知性的素描思維學習方式——由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象,有一個認識與適應過程。老師的指導作用尤為重要。 四、用認知方法克服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學習難點,形成正確可行的學習方法 在理解幾何形造型規律基礎上,環境藝術學生表達訓練的主要難點,一是面對室內、室外較大空間,缺少表達經驗,欠缺觀察、分析、表達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學生高考以前的美術學習經驗,長期局限在素描、靜物、頭像、全身或半身人物速寫、色彩靜物的較小空間范圍的表達方面,而且多注意明暗調子表達,對幾何形體構成認知的不具體,較多注意畫面的繪畫表達效果而不重視對形體確切的認知。二是學生對學習概念的認識上,一些學生分不清學習繪畫與繪畫的區別。老師不僅布置作業,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實踐過程中,讓學生的心智能力、思維能力有所提升,如獨立認識、思考、自我嘗試、主動構建知識的能力。學習就意味著嘗試、改變,而不是僅僅畫一張畫。三是老師平等的教學態度,有利于營造學生認知的學習環境。如果老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僅僅是簡單批評,就會使他們喪失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喪失學習的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得到尊重、鼓勵和指導,應有機會和老師平等交流、討論問題。正所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