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漫議畫好水粉畫
呂峰
水粉畫是使用水調合粉質顏料繪制而成的一種畫。因其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艷麗、柔潤、明亮、渾厚的藝術效果,同時,繪畫時干濕并用、可厚可薄且便于修改,有較大的表現空間和調整余地,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接受。水粉靜物寫生是學習運用色彩語言塑造藝術形體的一門重要的美術基礎課程,它對于繪畫色彩學理論的應用和技法的實踐有著十分獨到的價值。 色彩靜物寫生是培養正確觀察和學習表現方法以及提高視覺感受能力的一個最佳途徑,水粉畫是色彩景物寫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許多杰出畫家畢生致力于靜物畫的創作和研究,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僅顯示出了高超的技藝,同時更可貴的是在畫面中體現出的志趣,同時也反映出了他們對生活的追求與渴望。當作者賦“物”予充分情感的時候,靜物畫不再僅僅是基礎訓練的傳統領地,而且還蘊含著深奧的藝術境界和無窮的藝術表現空間。因此,水粉畫靜物考試成為美術院校招生色彩考試的必考科目,并被廣泛開設在藝術院校視覺藝術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裝潢裝飾藝術、美術教育等專業。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水粉畫和國畫、油畫相比,工具使用起來較為簡單,材料價格也比較低廉,適宜初學者使用。 培養對水粉畫的良好興趣和色彩感覺能力。要想以最短的時間熟練地掌握水粉畫靜物寫生的科學方法和一定的寫生能力,首先應該培養良好的色彩感覺。興趣是入門的前提,是最好的教師。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美術的核心在于創造。由線、形、色、構圖組成的美術的基本要素,是美術教育的核心。色是審美信息中之一。對于初學水粉畫者注意在在藝術創作做中產生對色彩的濃厚興趣,有意識、有目的地在水粉活動中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識,如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情感特征及其象征意義、色彩的配合與表現、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色彩的空間層次與主調關系、色調的常見類別。增強審美情感;在美術欣賞中提高色彩能力。 所謂水粉畫的技法,就是運用工具在畫面上產生出最佳效果的經驗與方法。首先要掌握水粉畫顏料的性能,以及水粉畫工具的特點,再結合水粉畫表現的具體要求,全面認識,這樣再來談技巧就避免了空洞的界定。其次,作為色彩寫生的載體,水粉畫的練習必須和正確的觀察方法結合起來,否則,只談表現技巧,而忽略對自然美的發現,水粉畫永遠只是淺顯片面的形式主義。 勤于臨摹優秀的范畫,博取眾家之長。無論是哪種畫的學習,都是從臨摹開始的。通過臨摹,從中可以學習表現技巧,感悟色彩魅力。可直接學到如何調色,如何用筆塑造形體,如何分辨色彩的冷暖和組織色調等等,并且還能進一步熟悉水粉顏料的性能和水粉畫的干濕技法。臨摹前要簡略了解色彩基本知識和水粉畫的基本問題,其次還應該明白臨摹的重要性。帶著問題臨摹,從理解入手,先看畫面是何類色調,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是綠色調還是紅色調;是深色調還是亮色調。從素描角度和冷暖角度逐一進行認識比較,何處最深,何處最亮。何處色彩鮮艷,何處色彩較灰。哪些屬于暖色哪些屬于冷色。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是如何變化的等等,然后在調每一筆色彩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如何調準色彩,同時還要考慮如何用筆,是擺還是點,是濕還是干,是大筆觸還是小筆觸等等。做到胸有成竹,否則不求甚解,被動機械地照搬照抄不但進步緩慢而且降低興致,日久會失去對色彩的熱情,導致“望色興嘆”。不遺余力地臨摹前人的作品,不斷地吸取營養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 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水粉色彩感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技能是統一的關系,因為只有感覺到的東西才有可能能被準確地表現出來,色彩寫生亦如此。感覺是前提,而感覺的基礎是觀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深入地理解物體的本質,也才能深刻地反映所表現的對象。感覺不是憑空產生的,需經過后天科學的方法去培養,學習技法的過程是不斷完善和豐富認知感覺的過程,這個過程應是加入理性的主觀能動的認識過程,與此同時,由于水粉畫顏料的特性是用水來調色,又借助于白粉來提高明度,這就造成了水粉畫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自身的弱點,我們要以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它,揚長避短,以不斷地提高和豐富水粉畫的表現技法。 調配色彩要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色彩關系的基礎之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準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水粉畫顏色濕時深,干后淺,干濕變化明顯。如果調色時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經畫了較厚的色層,再著色作畫,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強的紙,顏料的干濕變化就更顯著。這使水粉畫調色不容易做出正確的估計。造成色彩銜接、覆蓋和修改上的困難。這是水粉畫的一個明顯特色和難點。初學時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入手時要先畫重顏色。一般來說,趁畫面濕時,顏色濕與濕比,一口氣畫完,色彩關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況下再銜接、覆蓋顏色,就要注意顏色的干濕變化。 重視水粉畫畫法與步驟的培養。觀察的內容要全面、系統。要從形、體、色三方面去觀察,要形成頭腦中的整體印象,便于構思畫面及想象色調與構圖。在動筆之前,用足夠的時間觀察、研究、分析物體的形象、形體特征,形成完整的印象。堅持多看、多分析,不斷深化認識和理解的程度。做好整體構圖與深入構圖。在觀察的基礎上把整組靜物的外輪廓線及單個物體的外輪廓線、主要結構線大體位置以簡潔概括的線條,輕輕描畫在畫稿上。以抓結構為主,從整體形到局部形深入構圖,根據觀察分析的結構及相關空間,抓結構線、明暗交界線及投影線,適當表現明暗,注意準確性與生動性,相互聯系地檢查與修改。 水粉作業中要機動、靈活地運用用水法、調色法、用筆法、造形法,最后用調整法。無論用哪一種上色方法及步驟都必須從整體著色、著大體色、逐步逐層整體推進深入,切忌一下子把某個物體畫完。待整體完成所有物體亮部、灰部、暗部之后,用調整法調整畫面。加深最暗的、點亮最亮的、減弱最跳的、提高較灰的達到整體協調的畫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