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實物命題畫寫生法初探
蔣娜
【摘要】本文就大班實物命題畫寫生法進行了初探,主要談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題的提出。二是大班幼兒寫生能力現狀調查。三是在寫生活動過程中,我們還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關鍵詞】大班幼兒寫生能力 一、課題的提出 繪畫是幼兒園美術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它的種類有命題畫和自由畫兩種。 命題畫就是教師提出繪畫的主題,明確要完成的某種技巧任務和教育要求,幼兒按指定課題完成作品。命題畫也有兩種:即實物命題畫和情節命題畫。在實物命題畫中,幼兒必須學會抓住所畫對象中最一般的東西和外形,進行較詳細的分析。這個過程不僅有視覺、感知覺和肌肉運動參與,還伴隨著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一種把感性形象和一般普通性概念融合在統一認識中的分析思維活動。它是幼兒情節命題畫和自由畫的堅實基礎。 從目前幼兒園實物命題畫的教學方法來看,仍然是出示范畫、示范講解、幼兒臨摹三段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明顯,主要有:一是用臨摹替代了幼兒觀察。二是忽略了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情緒體驗。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大班實物命題畫的寫生畫法”,即讓幼兒面對實物,通過寫生,來表現物體的結構、形狀、色彩和空間感覺。 二、大班幼兒寫生能力現狀調查 1.調查對象。我市公、民、廠辦三類幼兒園10個大班303名幼兒。 2.調查方法。靜物寫生——布置好一組靜物;一只綠色果藍,把上系紅色緞帶,一顆青菜,一根胡蘿卜,白色背景布。教師指示語:“這里有籃子、青菜和胡蘿卜,請小朋友把它們畫下來。” 布置這組靜物的用意: (1)從幼兒熟悉的程度看,青菜、蘿卜較熟悉,緞帶、籃子其次。 (2)從靜物造型的難易看,緞帶、胡蘿卜較易,青菜、籃子較難。 (3)從色彩難易看,緞帶、籃子(原色)較易,胡蘿卜和青菜較難(間色)。 由此看到,它們的難易程度是交叉的,幾乎可以排除不均衡現象。 3.結果和分析 (1)物體形態的百分率 從統計結果來看,幼兒中視覺型繪畫人數比較大,除了青菜,其它三種形態的表現視覺型人數都超過意象型人數。這說明,在寫生的形態表現過程中,大多數幼兒都希望表現與實物相符的形態,追求真實的效果,有一部分幼兒的靜物寫生也確實畫得逼真、生動,他們已具備了寫生的觀察力與表現力。 從結果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籃子的視覺型人數最多,而青菜的卻相反。從形狀上看,籃子是梯形,較簡易,幼兒感知較多。而青菜則是不規則形狀,較復雜,因此,可以說寫生對象的形態與幼兒寫生有密切關系。形態簡單的易被幼兒所表現,而形態復雜的較難被幼兒所表現,但也不是絕對不能表現,在統計結果中,仍有36%的幼兒能夠表現青菜的正確形態。因此,從形態上來講,大班幼兒的寫生有很大的潛力。 (2)物體顏色的百分率 從幼兒顏色的使用看,除青菜外,半數以上的幼兒都能正確使用,尤其緞帶和籃子,顏色使用的正確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大紅和淡綠的色相較容易辨別,明度又比較高。在日常繪畫中的使用率較高,所以易掌握。而胡蘿卜(桔紅色)的顏色,平時繪畫中幼兒較少使用,青菜根莖與葉的顏色色相相同(淡綠——深綠),只是在明度上有所差別,更不容易區分。因此,畫成單純淡綠和深綠的比例占絕大多數。關于其它顏色的出現,有些并非幼兒觀察不仔細造成的錯誤,而是受幼兒對顏色喜好的影響。大班幼兒是能夠比較寫實地選擇和使用顏色來寫生的。 (3)畫面布局的百分率 幼兒寫生中以散點式透視法布局為主,這是與幼兒心理特征相關聯的。幼兒的心理具有未分化性。這時幼兒還不會把三維空間的物體畫在平面上,這種制約形成了表現上的問題,在畫面中,幼兒表現上下左右關系時,通常不大懂得透視的方法,因此,出現了以上種種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