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音樂技術在高師音樂和聲課教學中的應用
劉天星
內容摘要 :高師音樂和聲課面臨著課程改革、電腦音樂技術迅速發展等新形勢。在高師院校的音樂教學中,黑板和鋼琴一直是和聲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但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和聲課教學,學生常常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困惑,學生最終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瑣的清規戒律。通過現代化教學技術和軟件提高教學水平, 綜合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殊功能,對學生進行視聽一體化的多媒體和聲教學,有助于學生全面、扎實地掌握和聲課知識,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解決教學中目前所存在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電腦音樂技術 高師和聲課教學 科學和藝術是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但從遠古時代起,人類藝術發展就不斷地從科學的進步中獲益。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人類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代表——電腦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腦作為一種高科技應用工具,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在音樂教育領域中得益于音序軟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體(Multimedia)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基于蘋果(MAC)、PC機(Personal Computer)基礎上的電腦音樂系統如日方升,不斷地拓展它的應用空間,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高師音樂理論課作為音樂教師基本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向受到重視,但從某種角度來看,由于理論課教學手段單一,使其變成了死記硬背式的枯燥課程。要改善這種局面就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樣通過新的結構安排與教學手段使知識傳授獲得最大效果;二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自覺的學習熱情,把基本能力與音樂實踐相結合。 在高師院校的音樂教學中,黑板和鋼琴一直是和聲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由于我國的普通音樂教育基礎薄弱,許多高師學生在入學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聲。面對如此的教學,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和聲譜例在學生心中難以形成和聲音響的聽覺聯想,因而幾近于“紙上談兵”;而鋼琴上彈出的和聲音響瞬間即逝,學生因看不見其樂譜形式,故而又等于“空彈琴”。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和聲課教學,學生常常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困惑。盡管老師教得認真,學生學得辛苦,但學生最終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瑣的清規戒律。 為解決和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難以溝通的問題,我們在教中引進了電腦音樂技術,并采用美國Passport Designs公司開發的Encore制譜軟件(Version4.2.1)、英國Software Partners 公司的tonica和聲教學軟件(Version5.0)和美國Jo Brodtkord公司與挪威Musicator A/S聯合開發的Musicator Win3.0(MW3)音序軟件,綜合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殊功能,對學生進行視聽一體化的多媒體和聲教學。 一、利用Encore的樂譜顯示功能進行課堂講授 Encore有著非常直觀的樂譜顯示功能,利用這一特點,可在和聲教學課堂上將譜例與實際音響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對某種具體的和弦連接,老師可在講授其基本寫作規律的同時,通過 MIDI鍵盤彈奏出它的不同表現形式,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等和聲因素的變化。學生在聽到和聲音響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們的樂譜顯示,并可根據自己的聽覺感知,對各種連接形態作出自己的音響審美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