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聲
關于爵士樂和聲理念對即興配彈教學的啟示
筆者原是搞傳統和聲理論的教師,過去對爵士樂總有一些偏見,覺得不過是歌舞廳里的玩意兒,理論上不可能與傳統音樂理論相比,一直沒有什么研究的興趣。最近,因為有幾個研究生的研究課題,都與爵士樂有關,才不得不“逼上梁山”,查閱了一些爵士樂的有關資料。閱讀以后大吃一驚,發現長久以來困惑著我,想說又說不清的許多問題,原來美國爵士樂在20世紀80年代前后早已得到了解決,已經形成了與古典和聲既有聯系又有很大區別的相當完善的和聲理論框架。這里,筆者愿意將自己學習爵士樂和聲理念的一得之見,提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然后著重談談對我們即興配彈有哪些啟發的問題。 歐洲傳統和聲理論框架由法國人拉莫創建于1722年。在18、19世紀兩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這一理論框架實際上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理論觀點沒有重大的創新與發展。美國爵士樂中的多聲部因素,雖然來源于歐洲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但由于它是在“新大陸”的社會環境中創造出來的音樂形式,絕大多數(特別是早期)的黑人爵士音樂家并沒有進音樂學院學過傳統和聲理論,因此也就沒有受到古典和聲理論教條的束縛,主要憑聽覺經驗與演奏實踐進行和聲語言的創造。經過幾十年的探索過程,為了適
探析音樂教育中的和聲學教學
摘要:目前,我國音樂的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開展,和聲學在音樂教學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音樂教師不僅是教給學生如何歌唱,關鍵是讓同學們用一對聰慧的耳朵聆聽美妙的音樂,感悟音樂的復合元素在音樂中的具體體現。在教學中,把音樂和聲意識進行不斷滲透于和聲教學內容中,這對高校音樂教學及實踐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亦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樂理基礎。關鍵詞:和聲學;改革創新;學生主體;實踐;音樂音響伴隨著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音樂學界不斷探討音樂產生與構成因素、和弦連接與相關理論。因此,單一的教學形式遠未能適應新時期音樂高素質人才需求。教育部于2006年11月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學指導綱要》,為當代高校和聲音樂專業教學指引了光明前程。高校和聲音樂教學是音樂專業課教學的重要課程,在音樂教育中具有主導作用。筆者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并對和聲教學狀況進行膚淺分析,有幾點見解如下:一、和聲課是音樂專業課的主要基礎課程和聲之所以被稱為音樂的血肉,因其是多聲部音樂的音高組織形態;它與旋律的體現形式是兩種以上或一系列音符同時鳴奏的和
對于拉威爾《水的嬉戲》與德彪西《水中倒影》兩首鋼琴曲的和聲比
: 內容摘要:文章主要從調性及和聲材料兩方面剖析拉威爾《水的嬉戲》和德彪西《水中倒影》這兩首鋼琴作品,比較了兩者在和聲手法應用上的異同,來說明鋼琴曲中印象主義走向成熟的特征。關鍵詞:拉威爾 德彪西 水的嬉戲 水中倒影 調性 對置 平行 全音階《水的嬉戲》(Jeux d’eau)是拉威爾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完成于1901年,主要描繪清晨的陽光映照在噴泉上所反射出來的景象。《水中倒影》(Reflets dans I’eau)是德彪西在1905年所作的《意象集》第一集中的第一曲,主要描繪在靜靜的水面上,映出奇妙的倒影,吹起一陣清風,飄下一片樹葉,泛起微波漣漪,閃爍著鱗光,倒影時隱時現。關于拉威爾《水的嬉戲》與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聲手法,筆者主要從調性與和聲材料兩方面進行比較。一、調性拉威爾《水的嬉戲》調性處理手法的特點,主要以功能性和聲進行明確全曲的中心調(E大調),同時又運用各種手法盡可能地削弱它的功能性,以增加色彩性,使調性處于模糊、不穩定的狀態。如第1—4小節,第一主題在初次呈示
探析旋律與和聲的完美結合
【摘 要】肖邦對過去的音樂體裁進行的發展與革新,使夜曲得到發展并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c小調夜曲更是充滿了戲劇性的激情,內在的張力,演奏時應注意力度變化情緒的層次要求,情緒轉折后激昂慷慨,全曲達到高潮 【關鍵詞】肖邦 夜曲 旋律 和聲 在世界歷史中,鋼琴音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有無數的出色音樂家為之做出貢獻甚至奮斗終生。有為“鋼琴詩人”在世界音樂史這條長河中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音樂像純凈的水晶,像清澈的泉水,蕩滌著人們的靈魂,使情操高尚起來。他的音樂早已超出了他的時代,是19世紀波蘭最偉大的民族作曲家和愛國主義音樂家肖邦。 一、對肖邦及夜曲的認識 肖邦(Chopin.Fryderyk,1810—1849 ),他創造了19世紀浪漫主義最理想的鍵盤風格。他的音樂史主觀內向的,帶著憂傷的色彩。他的音樂風格。他的音樂是主觀內向的,帶著憂傷的色彩,音樂風格非同一般的具有個性特點,他的某些因素使人清楚的辨認出只屬于他;肖邦的旋律基本上是聲樂性的,這種旋律提供裝飾性的可能性,但卻是一種依據和聲變化、轉調、節奏變化和裝飾性變奏的方面的自我發展;肖邦的和聲概念同樣具有顯著的特征,它獨特的和聲實踐完
關于論和聲學與和聲風格的辯證關系
【摘要】“和聲學”和“和聲風格分析”是兩門相似卻不同的學科,相似是因為兩者皆以和聲技能為基礎,不通則因為兩者學習的著重點不同。音樂學習者一般先學“和聲學”,再學“和聲風格分析”,學習方向也由“和聲學”的技術研究轉向“和聲風格”中的“風格”研究。文章即通過“和聲學”與“和聲風格”的分析,得出二者的辯證關系:和聲學是和聲風格的技術基礎,和聲風格是和聲學的理論延伸。【關鍵詞】和聲學;和聲風格;辯證關系一、和聲學“和聲學”對于了解和學習音樂的人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兒。從學習音樂的那一刻,可以說我們就和“和聲學”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聯系。初學音樂時,我們并沒有專門學習“和聲學”這一門學科,因為對于初學者來說它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沒有接觸到“和聲學”這一學科的內容,比如:基礎樂理中的音程、和弦、調式等;鋼琴中譜中柱式和分解和弦、和弦進行等;聲樂中的合唱與伴奏等等。只是我們沒有把“和聲學”這個詞單獨提出來而已。然而,當我們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后,突然學習“和聲學”這一門學科,猛然有種陌生感和距離感。其實不然,它只是作為了“一門學科”提
關于和聲學中的“和聲禁忌”及其規避方法
【摘要】和聲學是藝術類院校的必修課之一,更是學習曲式、配器課的基礎課程。在傳統的和聲學課程中有很多“和聲禁忌”需要注意,這些“禁忌”要避免出現,否則會使整部作品失去和聲音響的魅力,也對以后學習曲式、配器和即興伴奏課帶來困難。 【關鍵詞】和聲;和聲學;“和聲禁忌”;規避 “和聲”的定義即主調音樂中使音樂立體化,色彩更加絢麗多變,使音響更加豐滿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表現手法。它具有多個聲部立體結合同時發響的形式,這種多聲結合有著很復雜的手法和技巧,研究這些手法和技巧規律的學問即稱“和聲學”。現階段和聲學在高校音樂專業課程中是一門很重要的必修課,也是音樂專接本考試、音樂考研必考的科目之一,更是學習曲式、配器、鋼琴即興伴奏課的基礎課程。筆者經過對普通高校音樂系學生的調查,得知學習音樂的學生中,大概有70%的學生對和聲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感到吃力。吃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和聲學中的“和聲禁忌”太多、太繁瑣,不知如何去規避這些錯誤。如何更好地了解和規避和聲學中的“和聲禁忌”,筆者根據多年學習和教學的經驗,如下進行分析: 一、“和聲禁忌”有哪些及其規避方法 1、“聲部脫節”,即四部和聲的上方三聲部(縱向來
淺議普通高校和聲教學芻議
論文關鍵詞:和聲學教學內容課程結構論文摘 要:和聲學這門學科的發展已經歷了300年,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聲是多聲部音樂寫作的基礎,也是高等院校音樂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文就當前普通高校和聲課程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安排以及課程結構設置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自從拉莫于1722年完成他的第一部理論著作《還原到其自然原則的和聲學》至今,和聲學這門學科經歷了300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聲學是研究多聲部音樂寫作技巧與創作原則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是高校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必修課程之一。長期以來,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和聲學課程教學一直沿用音樂學院的模式,以四部和聲寫作訓練為主要內容。誠然,這樣非常細致、系統的訓練,對于作曲與指揮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對于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就不相適應了。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和聲課一般開設一年。此外,學生入學時的基礎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甚至連基本樂理掌握得都不夠扎實。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和聲教學如果還走以“四部
高校音樂專業和聲學教學中現狀思考
摘 要:和聲學是高校音樂基礎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理論課程。但是,和聲課教學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聲教學迫切需要進行改革。文章對影響教學效果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探索。關鍵詞:和聲學 高校 教學 改革 “和聲學”(harmony)是目前全國高等藝術院校音樂本、專科的公共必修課程。主要學習和研究西方多聲音樂中的和弦結構、和弦流動狀態以及多聲音樂語言與風格運用的規律和邏輯。其中以18世紀—19世紀西方古典主義至浪漫主義時期的和聲理論與和聲語言運用的規律為研究的基礎。和聲學是曲式與作品分析、對位法、配器法的先行課程,在音樂理論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和聲課難教、難學,基本已經成為全國音樂專業廣大師生的共識。和聲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下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我自己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和聲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一)和聲講解過程中的問題1、和聲教學中老師難以把和弦的音響感覺教給學生。學生對所講解的知識很少甚至沒有相應的內心聽覺,和聲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很難實現。這極大地
高職音樂專業“和聲學”現狀與對策思考
摘要:根據高職音樂專業和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建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高職和聲學的教學目的,由原來和聲學“純理論”的教學模式,發展為營造“多彩”的和聲教學。關鍵詞:高職音樂專業;和聲學;現狀;對策“目前,我國和聲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已成為滯后我國音樂事業特別是專業音樂事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和聲學對于我國以“線性”音樂思維方式為主的學生來說,必須強調多聲部音樂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其對音樂文化有更深層次的分析與理解。1 高職中和聲要求很象學院派在大量的高職和聲教學改革的文章中,經常有關于目前和聲教學存在問題的論述,其中幾乎一致的認為高職和聲教學一直沿用音樂學院的模式是當前和聲教學存在的最大弊端之一。進而分析兩者在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從而得出改革的具體措施。筆者認為,此種提法雖然有一定道理,因為教育要適應人和社會的發展是一條基本規律。隨著教育對象的客觀條件的不同,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也應作相應的調整。但是我們決不能夸大其負面作用,音樂學院的和聲教學體系毫無疑問是經得起歷史考驗和具有完整而體系化的訓練方法。在把
淺析陳培勛樂曲作品中的和聲手法運用
論文關鍵詞:陳培勛 粵調鋼琴曲 和聲手法 偏音論文摘要:陳培勛的五酋粵調鋼琴曲創作于20世紀 50年代。是他的代表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作曲謇的創作觀念、技法廈風格特征。他在作品中所運用的和聲手法。尤其對所謂偏音的處理上是很有特色的。本文對陳培勛的作品廈其和聲手法運用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對我國五聲性和聲手法的運用問題有一更明確的認識。一、 作品中偏音的突出與強調偏音(三度間音),即“4”(清角)、“#4”(變徵)、“7”(變宮)、“7”(閏)四個音。早在唐朝,就有了偏音的記載。杜佑(通典)中云“自殷以前但有五聲,自周以來加文武二聲,謂之七聲。五聲為正,二聲為變。變者,和也。”王仲(琴學概論>中說“殊不知五正音而外,有變宮、變徵、清角、清羽(即閏音)四個偏音。”…這表明我國傳統音樂是以五聲為主的。即便在七聲音階中,正音也占統治地位,而偏音只作為一種裝飾 (經過、輔助、環繞等性質),效奉五聲之勞。對偏音的和聲處理問題在民族調式的和聲寫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旋律與和聲有融合的一面,也有不融的一面,在陳培勛的作品中就體現了這一點。陳培勛(
論德彪西作品中和聲手法的多樣性
論文關鍵詞:德彪西 和聲手法 革新 多樣性論文摘要:德彪西創造了以色彩表現為主的印象主義和聲的新風格。他的和聲語言及運用手段相對古典和聲學來說是一種創新和發展。德彪西的美學思想及其在音樂題材和內容表現上的追求,使和聲如同印象主義畫家筆下的色彩一樣五彩斑斕,成為他的音樂語言的主要素材。一、 對比手法的多樣化德彪西在他作品的和聲中,常采對比式的和聲手法,即用一些短暫的、次要的新音樂材料來構成一種新穎、美妙的和聲效果。如歌曲《美麗的夜晚》的開始處,圍繞著 E大調主三和弦,穿插進了加六度音的E大調 Ⅶ級小三和弦和 Ⅲ級小三和弦,在主和弦的四次出現中,插入了降號變音范圍內的小三和弦、附加大六度的小三和弦與增三和弦,使 E大調具有了不同于自然音調式的和聲色彩,以表現夕陽下 玫 瑰 色 的河 水 與 輕 微 晃 動 的麥 田的情景ll J(眥 。德彪西在其它體裁的作品中,同樣使用了對比的和聲手法。如《金魚》的最后終止,德彪西使用了同主音大、小調主和弦的對置,但他卻把同主音自然大、小調的全部標志——不同的三、六、七級音集中起來對置,使對置的
談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聲手法及其表現意義
[論文關鍵詞]肖邦 前奏曲 和聲手法 音樂表現[論文摘要]肖邦是波蘭杰出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鋼琴作品,他是 1 9世紀浪漫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試圖通過分析研究 《24首鋼琴前奏曲》的和聲手法,探索肖邦的這些和聲手法在音樂表現方面的作用。對于肖邦 24首鋼琴前奏曲的研究,近幾年來國內的文章中較多的涉及到,但大都是從藝術特點、風格特征以及音樂形象方面去探討這部作品,而深入分析研究這部作品的和聲手法以及這些和聲手法與音樂表現的關系方面的內容則較少。本文試圖從調性、和弦、和聲進行、持續音以及和弦外音等方面對 肖邦前奏曲的和聲進行分析,并對這些和聲手法及其音樂表現作用進行研究。l839年肖邦在地中海上的馬約卡島完成了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 (作品2 8),在肖邦的所有鋼琴音樂作品中前奏曲不僅在形式上最為短4,fu獨特,在內容上也顯得十分深刻和豐富。前奏曲屬于肖邦音樂創作的中期作品,在這 24首前奏曲中每首作品的情緒及音樂表現都有所不同,有一些是描寫明朗而喜悅的心情;另外一些是感傷的悲歌,盡管這些作品表達的是一種十分傷痛的情緒,但其音響
簡析郭任遠作品的和聲手法
【論文關鍵詞】郭任遠 和聲 民族風格 音樂創作【論文摘要】本文針對郭任遠音樂作品中豐富多樣的和聲手法進行論述,總結出他在傳統和聲與民族風格結合以及和聲運用的感染力和豐富性三個方面的和聲特色.郭任遠教授,1927年5月21日生于香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視唱練耳學會理事。早年在北平燕京大學音樂系學習,師從馬思聰,而后赴法留學,在法國國立巴黎音樂學院與法蘭克音樂院學習視唱練耳、和聲與鋼琴,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巴黎音樂學院。回國后長期任教于沈陽音樂學院,1 993年至今任煙臺師范學院音樂系教授。1984~1997年間曾應邀赴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師大、東北師大、西南師大、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院等學校講學及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其中在上海音樂學院講學授課長達一年之久。講學內容包括和聲理論與鍵盤和聲、鋼琴曲寫作、作品分析與視唱練耳、即興伴奏等。郭任遠的音樂作品包括鋼琴、聲樂、管弦樂,現已由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社及遼寧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四本作品選集。郭任遠的音樂真摯、熱情、清新而淡雅。從作品的題材
傳承而不拘泥 博眾而又獨特——淺析拉赫瑪尼諾夫藝術歌曲中的和聲特點
論文關鍵詞:和聲手法 復雜化 獨特論文摘要:拉赫瑪尼諾夫(S.Rachmaninov)歌曲中的和聲語言豐滿、復雜,充滿色彩性;他的作品遵循傳統,始終堅持以三度疊王的功能和弦為基礎,融入各種裝飾性的手法。本文結合“拉氏”作品的相關片段,具體從一般意義上的和聲復雜化;線條因素及其基礎上的和聲復雜化;持續因素及其基礎上的和聲復雜化幾方面闡述了拉赫瑪尼諾夫和聲繼承傳統而不拘泥傳統,博采眾長而又風格獨特的基本特征。在群星璀璨的l9世紀俄羅斯音樂大師中,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S.Rachmaninov1873—1943)是一個顯赫的名字。作為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似一根紐帶,具有極強的俄羅斯音樂傳承性。他的身上既有與柴可夫斯基及其它俄羅斯音樂家一脈相承的浪漫主義氣息,也有德奧后浪漫主義及各種現代主義的思潮。在拉赫瑪尼諾夫藝術歌 曲的鋼琴聲部中,和聲成了表達歌詞形象的重要因索。具體的說來,其和聲特點主要表現在一般意義上的和聲復雜化、線條因索及其基礎上的和聲復雜化、持續因索及其基礎上的和聲復雜化等三個方面,下面我們就結合實際作品具體談談拉赫瑪尼諾夫
王建中鋼琴作品的和聲手法
[論文關鍵詞]王建中 鋼琴作品 和聲手法 三度疊置 非三度疊置 音程 和弦 五聲性[論文摘要]王建中鋼琴作品主要運用 5種和聲手法和表現形式;三度疊置和 弦;五聲式音程與和弦;附加音和弦;復合和弦;多音和弦。其和聲的運用基本特點是根據音ft.作品 內涵揭示、風格表現、意境渲染、情緒抒發和韻味體現的需要,大膽運用三度和非三度疊置的不同結構不同色彩的和聲,充分發揮和聲藝術在 多聲音樂中的結構組織作用及 色彩性功能性,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隨意調遣,盡情揮灑。王建中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鋼琴音樂作曲家。他根據民族民間樂曲、歌曲旋律、外國樂曲改編和自己創作的鋼琴音樂作品,在中國鋼琴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鋼琴獨奏曲無論是根據民歌改編或是創作的,無論是采用何種技法,均具有既豐滿又細膩、既濃郁又清新的和聲色彩和民族風格。他以嫻熟的鋼琴寫作技巧,流暢自如的樂思,將每首樂曲編織得充滿生機,獨具個性,媚媚動聽,極富聽賞效果。”… 由于他的鋼琴作品在廣大聽眾 中具有較高的演奏率和廣泛的影響力,所以王建中的名字總是同中國鋼琴音樂聯系在一起。“他的作品不僅被音樂院校作為常用教材 ,
旋律與和聲的完美結合
【摘 要】肖邦對過去的音樂體裁進行的發展與革新,使夜曲得到發展并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c小調夜曲更是充滿了戲劇性的激情,內在的張力,演奏時應注意力度變化情緒的層次要求,情緒轉折后激昂慷慨,全曲達到高潮【關鍵詞】肖邦 夜曲 旋律 和聲在世界歷史中,鋼琴音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有無數的出色音樂家為之做出貢獻甚至奮斗終生。有為“鋼琴詩人”在世界音樂史這條長河中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音樂像純凈的水晶,像清澈的泉水,蕩滌著人們的靈魂,使情操高尚起來。他的音樂早已超出了他的時代,是19世紀波蘭最偉大的民族作曲家和愛國主義音樂家肖邦。一、對肖邦及夜曲的認識肖邦(Chopin.Fryderyk,1810—1849 ),他創造了19世紀浪漫主義最理想的鍵盤風格。他的音樂史主觀內向的,帶著憂傷的色彩。他的音樂風格。他的音樂是主觀內向的,帶著憂傷的色彩,音樂風格非同一般的具有個性特點,他的某些因素使人清楚的辨認出只屬于他;肖邦的旋律基本上是聲樂性的,這種旋律提供裝飾性的可能性,但卻是一種依據和聲變化、轉調、節奏變化和裝飾性變奏的方面的自我發展;肖邦
喬惟進和聲教學改革探究
摘 要:本文以喬惟進教授的和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和已取得的成果為研究對象,在整理、分析、研究其已有相關成果的基礎上,對其和聲教學改革的理論進行全面、客觀、系統的研究,并總結歸納其改革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闡明自己對和聲教學的觀點和看法,為以后和聲教學提供參考,為全國的和聲學教學改革提高和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略進綿薄之力。關鍵詞:和聲教學改革 改革理念 改革內容 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一、引言筆者在長期研修和聲學的過程中發現,南京藝術學院喬惟進教授在和聲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特別是他的和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訓練手段和具有典型意義的習題寫作個案的研究,都具有原創性和可操作性。喬惟進教授曾擔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和南京藝術學院附中校長,所涉及的教學對象較廣,長期從事本科作曲專業和聲主課的教學,并擔任作曲專業和聲方向的研究生導師,能及時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中。特別是通過對實踐教學,更加體會到他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一些舉措及教學理念非常值得借鑒,他在和聲教學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和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都值得研究。
電腦音樂技術在高師音樂和聲課教學中的應用
內容摘要 :高師音樂和聲課面臨著課程改革、電腦音樂技術迅速發展等新形勢。在高師院校的音樂教學中,黑板和鋼琴一直是和聲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但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和聲課教學,學生常常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困惑,學生最終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瑣的清規戒律。通過現代化教學技術和軟件提高教學水平, 綜合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殊功能,對學生進行視聽一體化的多媒體和聲教學,有助于學生全面、扎實地掌握和聲課知識,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解決教學中目前所存在問題的有效途徑。關 鍵 詞 :電腦音樂技術 高師和聲課教學 科學和藝術是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但從遠古時代起,人類藝術發展就不斷地從科學的進步中獲益。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人類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代表——電腦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腦作為一種高科技應用工具,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在音樂教育領域中得益于音序軟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體(Multimedia)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基于蘋果(MAC)、P
高師《和聲學》課程教學創新之我見
內容摘要:和聲是音樂構成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和聲學是高師音樂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如何增強學生對和聲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和聲學的教學質量,是高師和聲學教學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關 鍵 詞:和聲學教學創新和聲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邏輯的嚴密性、組織的完整性、內容的連貫性、體系的穩定性堪稱所有作曲技術理論課程之首。和聲學是高師音樂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和聲是音樂構成要素之一;它結合著旋律、調式、織體、配器、音色、復調等而具有明確的表現作用。[1]在和聲學的教學環節和實踐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增強學生對和聲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和聲學的教學質量,是高師和聲學教學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一、教學觀念要創新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能力培養。運用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努力實現和聲課程在音樂理論課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和聲課教學不能依靠以往教學經驗和習慣,一味地追求規則的沿用,要從教學實踐的范例中啟發學生,激發他們對和聲學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以三度疊置結構為主的和弦材料、結構特性、和弦之間功能的關系系統;聲部
《“鍵盤體”和聲寫作指導》賞析
內容摘要:王日昌著《“鍵盤體”和聲寫作指導》這本教材對傳統的和聲學教材有所改進。它以較詳細的賞析,從“章節安排”“各章內容”“七大特色”“專家鑒定”四個板塊,顯現了該教材的創新之處,對和聲教學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關 鍵 詞:章節安排 精簡化 創新性 學術鑒定《“鍵盤體”和聲寫作指導》(下簡稱《指導》)這本教材是由東北師大音樂學院作曲系王日昌副教授著寫,東北師大教材科于2000年3月印刷的。筆者從19歲到33歲,看了不知多少本和聲教材,卻只有這本教材令筆者贊嘆不已!原因是其章節科學合理,內容簡潔精煉,脈絡清晰明確。一、 章節安排科學、前衛“和聲學”是研究各種和弦如何在作曲中應用的學問(魯兆璋語),那么寫“和聲教材”就應以和弦種類的由簡到繁為章節順序,才最科學、最前沿。王日昌老師的《指導》的章節順序正是這樣安排的——序論、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屬七和弦、副七和弦、副屬和弦、置換和弦、變和弦、和弦外音、轉調、民族調式和聲。每一章節內容的闡述都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二、各章內容明確至極《序論》 對和聲學、和
論小型音樂作品創作中的和聲運用
內容摘要:和聲學理論知識是進行多聲部寫作的基礎課程,如何在多聲部創作中來具體運用好和聲實踐,是每個初學音樂創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文章從和弦的選用、和弦的結構與布局,以及多樣性處理低音與終止方面作了一些歸納。關 鍵 詞:音樂創作 針對性 創造性 多樣性 和弦在實際音樂創作中如何應用和聲,和聲學教程是難以概括的。這是因為音樂創作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因而在和聲運用上就有一定的復雜性。蘇夏曾出版過一本《和聲的技巧》,謝功成、馬國華、童忠良、趙德義曾合著一本《和聲應用教程》。雖然兩本著作均接觸到了一些和聲應用問題,但前者只是闡述了一些有關和聲技法的表現手法,沒有從實際創作中系統地闡述對整首作品如何配置和聲。后者的著作所闡述的內容是和聲的理論與創作中的橋梁知識,但與真正的具體創作中如何運用和聲仍然有一定距離。因此,本文從具體創作角度出發,特從如下幾個方面歸納和聲的應用問題。一、針對性選擇和弦和弦的選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一般來說是根據旋律的走向、風格、意境所決定的,具體作法上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靈活性選擇和弦
高師和聲學教學
“目前,我國和聲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已成為滯后我國音樂事業特別是專業音樂事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 和聲學對于我國以“線性”音樂思維方式為主的學生來說,就必須強調多聲部音樂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其對音樂文化有更深層次的分析與理解。 長期以來,高師和聲學教學在“純理論”的狀態下繁衍。作為高師音樂專業基礎理論課,如何走出低谷,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是和聲學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和聲學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等。教學內容的實施、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完善,都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構建起適應于時代發展的音樂教育事業的和聲學教學體系。 一、和聲學教學滯后的原因 1996年,筆者有幸參加了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當時參加學習的共有全國各地音樂專業教師近40人。在和聲學的學習中,絕大多數教師對基礎和聲學掌握得不夠理想,因此在深入學習和聲時力不從心。反思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和聲學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二是教學方法
傳統和聲的另類演繹
內容摘要 :文章以《小提琴協奏曲》為例,對菲利普·格拉斯從傳統和聲的角度出發,在終止式的處理與和弦連接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闡述,旨在說明傳統和聲在簡約作品中的作用與地位。關 鍵 詞 :菲利普·格拉斯簡約派傳統和聲終止式和弦連接 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是美國近現代音樂史中最重要的簡約派作曲家之一,迄今為止,他創作了大量的歌劇、管弦樂作品、室內樂作品、聲樂作品以及眾多的電影音樂,尤其是他對歌劇形式的改革與創新更是在古典音樂史上揮灑出濃重的一筆;同時,他的和聲語言也別具特色,尤其在終止式的處理與和弦連接等方面有著鮮明的個人色彩,這些特點在《小提琴協奏曲》中均有所體現。《小提琴協奏曲》是受“美國作曲家交響樂團”(American Composers’Orchestra)的委托創作于1987年,共分為三個樂章,采用傳統管弦樂隊編制,由于它沒有像菲利普·格拉斯其他的作品那樣加入大量的電聲樂器而營造出華麗濃重的氣氛,因此顯得極為細膩與清新。 這部作品在和聲運用方面的特點首先體現在終止式方面: 這是構成第一樂章序奏部分的兩個模進樂句的終止式,其和弦結構與正格終
試析德彪西《為鋼琴而作》之“前奏曲”的和聲特性
內容摘要:文章對德彪西《為鋼琴而作》這部樂曲的前奏曲的幾個具有重要特色的和聲進行分析,說明了其印象主義風格的和聲特性。關 鍵 詞:德彪西 《為鋼琴而作》 和聲材料 和聲特性17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音樂體系經歷了古典——浪漫——浪漫后期——十二音體系這四個變化階段。17世紀中期,以巴赫為代表的大小調傳統和聲占了很大部分。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這種傳統和聲更是充分地應用于貝多芬后期、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中。當體系被過分利用后,作曲家就期望出現一種新音響。從巴赫發展到貝多芬,再從貝多芬以后派生出兩個方面的發展。一個是德國的,從瓦格納到勛伯格;另一個是法國的德彪西。勛伯格早期稱為表現主義,德彪西稱為浪漫主義。這時期的音樂出現了大量的遠關系轉調、調性連接,它并不是沿著大小調的路子走。古典主義、表現主義的核心是屬主關系,而印象主義的和聲曲式與古典主義相違背。即使低音有純四度存在,也絕不是屬主關系,不能確立中心。德彪西對調性作用采取回避的方法,但他的音樂還是有調性,調的中心還是存在的,似乎還是古典風格,因此產生一種新的樂風。德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