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金批西廂記》看金圣嘆對戲曲文學批評的貢獻
王欣宇
[論文摘要]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發展歷程中,金圣嘆毫無疑問是一位杰出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對于戲曲《西廂記》,金圣嘆是作為敘事文體來看待和批評的,其精到的見解以及成熟的批評理論對戲曲文學理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督鹋鲙吩谒枷肷贤黄屏藗鹘y,為戲曲打開新的視野;金圣嘆從文本上對王實甫《西廂記》的修改使其獲得了更大的藝術魅力。
[論文關鍵詞]金圣嘆;《金批西廂記》;戲曲文學批評;貢獻
元明以來,作為正統文學的詩文逐漸衰微,而小說和戲曲蓬勃興起,但尚難登大雅之堂。儒服之士依然視之為小道。迨至清初,通俗文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金圣嘆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莊子》、《離騷》、《史記》、《杜詩》與《水滸傳》、《西廂記》合稱為“六才子書”,并對《水滸》、《西廂》等進行了不同凡響的評點。就戲曲評點而論,《金批西廂》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反封建禮教的主題,鼓吹了人性論和男女之間情欲的合理合法性,所以在當時引起了統治者的注意,在清代一度被“查禁”。金圣嘆的批評理論讓人大開眼界,點評更是為后人稱頌,并以此確立了他在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金圣嘆在《讀第六子才子書(西廂記>法》(后簡稱《讀法》)中說道:“有人來說,<西廂記>是淫書,此人后日定墮拔舌地獄。何也?<西廂記)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第l0頁)肯定了《西廂記》“斷斷不是淫書,斷斷是妙文。”金圣嘆對戲曲的重視和強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基本上促成了戲曲觀念的推進和演變,使得我們對戲曲藝術的認識已不在局限于傳統觀念的框架中,而是更多地傾向于對戲曲本身這種文體形式了??梢哉f金圣嘆從根本上提高了戲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同時也為我國的文學理論批評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金批西廂》在思想上突破了傳統婚姻觀,肯定了必至之情,為戲曲開辟了新的道路
宋明時期,士大夫對禮教的極端執著使之成為了一種僵化的模式,朱熹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p>
這儼然成了一種病態的心理,它對后世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到了明清,演變成為對思想的束縛和專制統治,清初的編書和文字獄現象就是最好的證明。由于禮教的束縛,很多相愛的男女被迫分離,最終導致了一幕幕的悲劇。
《西廂記》是一部表現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抨擊封建禮教的愛情杰作。金圣嘆對崔張這一對“才子佳人”的愛情給與了充分的肯定:“夫張生,絕代之才子也;雙文,絕代之佳人也。以絕代之才子驚見有絕代之佳人,其不辭千死萬死而必求一當,此必至之情也;即以絕代之佳人驚聞有絕代之才子,其不辭千死萬死而必求一當,此亦必至之情也?!?《琴心》總批第132頁)這種“必至之情”是人類自然的本性,不應該也不會被世俗限制。金圣嘆在思想上已經超越同時代很多人,他突破門當戶對的傳統婚姻觀,從人性的角度肯定了崔張自由、自主選擇自己愛情的權利。感情只是生活中的最平凡的一部分,是人之常情,它存在于我們周圍,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更何況感情中至真之情的愛情對我們來說更是何等的普通平凡!“總之,世間妙文,原是天下萬世人心里公共之寶,決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D3(《讀法》七十五第22頁)早在《詩經》中就有對此種情愛的頌揚,“蓋《西廂》所寫事,便全是《國風》所寫事,,(《讀法》十一第12頁),想必《西廂》也可以如同《詩經》一樣流傳,被時代倫理道德所接受,金圣嘆就是這樣的努力的。
同時,金圣嘆還大膽地給《西廂記》中的性愛描寫辯護平反。例如《酬簡》一出,“軟玉溫香抱滿懷”,寫鶯鶯攜枕至張生處成就好事,金圣嘆也對之進行肯定:“有人謂《西廂》此篇最鄙穢者,此三家村中冬烘先生之言也。夫論此事,則自從盤古至于今El,誰人家中無此事者乎……而何鄙穢之有!……借家家家中之事,寫吾一人手下之文者,意在于文,意不在于事也。意不在事,故不避鄙穢;意在于文,故吾真不曾見其鄙穢。而彼三家村中冬烘先生,有奴奴不休,詈之曰‘鄙穢’,此豈非先生不惟不解其文,又獨甚解其事故耶!然則天下之鄙穢,殆莫過于先生,而又何敢奴奴為!眥3(《酬簡》總評第209—210頁)《西廂》中寫了這么一段美妙之情,如此美妙,人直宜以圣境對之,故“《西廂記》必須掃地讀之,掃地讀之者不得存一點塵于胸中也”;“《西廂記》必須焚香讀之,焚香讀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西廂記》必須對雪讀之,對雪讀之者資其沽清也”;“《西廂記》必須對花讀之,對花讀之者助其娟麗也” (《讀法》第61—64頁)情愛和性愛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共同體,而性愛描寫在愛情作品中也是不可以避免的。在《讀法三》中他寫到:“人說《西廂記》是淫書,他止為中間有此一事耳。細思此一事,何日無之?何地無之?不成天地中間有此一事,便廢卻天地耶?細思此身自何而來,便廢卻此身耶?”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公然向儒家經典“《國風》好色而不淫”下戰書:“好色與淫相去則又有幾何也耶?!蒙厝缰握咧^之好色?好色又必如之何者謂之淫?好色又如之何謂之幾于淫而卒賴有禮得以不至于淫而遂不妨其好色?好色又如之何謂之賴有禮得以不至于淫而遂不妨其好色?夫好色而日吾不淫,是必其未嘗好色者也。好色而日吾大畏乎禮而不敢淫,是必其不敢好色者也。好色而大畏乎禮而不敢淫而猶敢好色,則吾不知禮之為禮將何等也。好色而大畏乎禮而猶敢好色而獨不敢淫,則吾不知淫之為淫必何等也。”(《酬簡》總批第208頁)這是人性的宣言,也是人性的勝利。這些評價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和娛樂性。
可見,金圣嘆對情愛和人性的高度贊揚,進而并揭示了“情”和“愛”在作品中的無法抗拒的藝術魅力:“自古至今有韻之文,吾見大抵十七皆兒女此事。此非以此事真是妙事,故中心愛之,而定欲為文也;亦誠以為文必為妙文,而非此一事則不能妙也。夫為文必為妙文,而妙文必借妙事,然則此事其真妙事也。何也?事妙故文妙,今文妙必事妙也oD](《酬簡》總批第209頁)對古往今來的作品喜寫男女情事的原因,金圣嘆給出的解釋是:此乃妙事。妙事生妙文,妙文傳妙事,情文相生,容易成就動人的藝術美。
二、金圣嘆從文本出發對王實甫《西廂記》進行的修改使其獲得了更大的藝術成就
金圣嘆首先在語言文字上對王《西廂》作了不少修改,使得原文更加細致,人物形象也更加完善、動人。例如,王《西廂》張生稱紅娘多為“小娘子”,金本則改為“紅娘姐”,這樣既體現出張生對紅娘的尊重,而且更符合青年男女的身份。第三本第一折中,紅娘去看望病中的張生,張生央求紅娘給鶯鶯帶書信,紅娘不是很愿意,張生說“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紅娘很是生氣,說“我雖是個婆娘有志氣”,金圣嘆將它改為:“我雖是個女孩兒有志氣”,改后的稱呼更恰當,因為紅娘是十幾歲的丫頭,顯然“女孩兒”更合適。還有鶯鶯燒香時,說:“心中無限傷心事,盡在深深兩拜中。(長吁科)(末云)小姐倚欄長嘆,似有動情之意”,金本則改為:“(張生云)小姐,你心中如何有此倚欄長嘆也?”很顯然,修改后的句子不僅凸顯出張生的體貼和解人,也使得鶯鶯的性格更飽滿深沉。
同時。在情節上金圣嘆對王《西廂》也做了很多的增刪。使修改后的作品所呈現出來的鶯鶯、張生更加符合他們各自的身分:大家閨秀和讀書人。主要體現在:《西廂》是說鶯鶯和紅娘到佛殿玩耍,被張生撞見,金圣嘆改為是張生誤闖入鶯鶯的“活動范圍”;《西廂》里鶯鶯與張生打了個照面,“(紅云)那壁有人,咱家去來。(旦回顧覷末下)”,金圣嘆改為鶯鶯和紅娘是被觀察者,她們沒有看到張生;《西廂》在唱詞里夾雜了很多文白,金圣嘆只保留了“(鶯鶯云)紅娘,我看母親去”;鶯鶯因此顯得中規中矩。把張生大量的猥褻語言都刪去了(如:“和尚,恰怎么觀音現來?”,“休說那模樣,只那一對小腳兒,價值百鎰之金”等等),唱詞基本上都是張生見到鶯鶯后的那種一見鐘情的癡迷和溢于言表的喜愛之情,這更符合張生“至誠種”的性格特點。 第二本第一折里,孫飛虎揚言要攻破寺廟,強擄鶯鶯為妻,老夫人和眾和尚焦慮萬分,最后鶯鶯說誰能退兵就嫁給誰,張生鼓掌而上,聲稱有退敵之策,“(旦背云)只愿這生退了賊者”,得到老夫人的允諾后,“(末云)既是恁的,休唬了我渾家,請人臥房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夫人云)小姐和紅娘回去者!(旦對紅云)難得此生這一片好心!”鶯鶯的語言表露出她非常愿意嫁給張生,甚至有點急切心理,而張生也顯得非常輕浮,直呼鶯鶯為“渾家”(其實“渾家”是市民話語,顯然不符合兩人的身份)。“難得此生一片好心”不知是感謝張生讓她回房休息還是感謝他能退兵,用在此處不免牽強和做作。金圣嘆刪去了鶯鶯的文白和張生的輕浮語言,取而代之的是具體的計策,讓在場者和讀者都感覺到這樣的安排確實能夠解除危難,然后,老夫人讓鶯鶯和紅娘回臥房,此時,鶯鶯才由衷地說了句“紅娘,真難得他也”。短短的一句話既心存敬佩又存感激,此時由鶯鶯說出,方才覺得該是如此。
另外,《西廂記》中存在一些紕漏之處。金圣嘆對此作了修改,使之在邏輯上更加統一。據《西廂記》,鶯鶯當時是一十九歲,有個弟弟,名叫歡郎,年紀尚幼,(“一個小廝兒”,“歡郎雖是未成人,須是崔家后代孫”),老夫人六十歲(“老身年六十歲,不為壽夭”)。照此說法,老夫人在四十一歲時生鶯鶯,將近五十歲時生歡郎。這不要說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是在現在,也不多見。金圣嘆應該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把老夫人的年齡改為“老身年紀五旬”,關于歡郎,他改為:“是俺相公討來壓子息的”,即不是老夫人親生。這樣修改后,人物的年齡才能吻合。
第一本第二折中,鶯鶯燒第三炷香時,沉默不語,“(紅云)姐姐不祝這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尋一個姐夫,拖帶紅娘咱!”但是《西廂記》在開首中老夫人就明確指出,“老相公在日,曾許下老身之侄——乃鄭尚書之長子鄭恒——為妻。因俺孩兒父喪未滿,未得成合”。既然親事早就定下,紅娘和鶯鶯就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紅娘的“愿俺姐姐早尋一個姐夫”的說法就顯得非?;奶?。金圣嘆的《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就把紅娘的話改為:“咱愿配得姐夫冠世才學,狀元及第,風流人物,溫柔性格,與小姐百年成對波!”還勉強能說得過去。
三、金圣嘆獨特的文本批評方法在文學批評史上獨樹一幟
對《西廂記》的評論。金圣嘆隨感隨評。依附于文本并且注重文本解讀的精細化,說明他對《西廂記》是從文本的角度來評點的。從“文”的角度評析了《西廂記》藝術內涵的同時,他將序、讀法、總批、眉批等多種方式結合使用。這種戲曲評點方法中主觀感受和鑒賞占了很大的比重,實際上是文學批評和文學鑒賞的結合體,并最終形成了完整的、系統的戲曲批評理論。使得戲曲批評向前邁進了堅實的一步,而他的批評理論也在實踐中得以提高和完善,臻于絕詣。梁廷柵評日:“其實金圣嘆以文律曲,故每于襯字刪繁就簡,而不知其腔拍之不協,不免有些片面,李漁的觀點則更為中肯一些:“圣嘆所評,乃文人把玩之《西廂》,非優人搬弄之《西廂》也。文字之三昧,圣嘆已得之;優人搬弄之三昧,圣嘆猶有待焉?!?/p>
金圣嘆主要的貢獻在于《金批西廂》論及了創作理論和方法技巧。其主要批評方法就落腳在人物形象分析上。金圣嘆緊扣形象,從人物的結構關系揭示了次要人烘托主要形象的藝術方法。
“《西廂記》只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其余如夫人、如法本、如白馬將軍、如歡郎、如法聰、如孫飛虎、如琴童、如店小二,他俱不曾著一筆半筆寫,俱是寫三個人物時所忽然應用之家伙耳?!?(《讀法》47第18頁)“譬如文字,則雙文是題目,張生是文字,紅娘是文字之啟承轉合,便令題目透出文字,文字透出題目也。其余如夫人等,算只是文字中間所用之乎也者等字?!?(《讀法》48第19頁)“譬如藥,張生是病,雙文是藥,紅娘是藥之炮制……其余如夫人等,算只是炮制時所用之姜醋酒蜜等物。, (《讀法》49第19頁)也就是說,《西廂記》中所有的人物和情節都是為了崔、張兩個人的故事而設計的。如寫孫飛虎、白馬將軍,是為成就崔、張制造事端,寫老夫人,是為崔、張制造障礙和為紅娘提供舞臺?!稜幤G》總批中,金圣嘆說:《西廂》寫鄭恒,“亦不過夫人賴婚偶借為辭耳”,而好事者續《爭艷》,“必欲真有其人,出頭尋鬧”,完全不懂《西廂記》人物安排只為“點染鶯鶯”、“發揮張生”的藝術三昧。金圣嘆進而認為,整部《西廂》都是為寫雙文而安排,“《西廂記》止要寫此一個人,便不得不又寫一個人——一個人者,紅娘是也。若使不寫紅娘,卻如何寫雙文。然則《西廂記》寫紅娘,當知正是出力寫雙文。” (《讀法》51第19頁)“寫張生,亦止為寫雙文?!睂懛蛉?、法本、杜將軍等人更是如此。(《讀法》53第19頁)雖然主要人物中只突出一個鶯鶯是太片面集中了,但從總體上看,從人物關系設置中,用次要人物來烘托主要人物這種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來說,上述論述則是很有見地的。同時,這種寫作方式還能有效地表現出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不僅僅是主要人物的特點,因為鶯鶯的形象正是在和張生、紅娘的關系處理中映襯和體現出來的,不寫張生,無以見其一往情深的纏綿愛意;不寫紅娘,無以見其矜持徘徊的性格特點。同時,鶯鶯的性格也反襯出紅娘的潑辣利索和機靈果斷,以及張生的一見鐘情的執著態度。這種在人物關系中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藝術方法,《榮歸》總評中以一個精彩的比喻做了總結:“有時亦寫紅娘者,比如寫花卻寫蝴蝶,蝴蝶實非花,花必得蝴蝶而愈妙……而張生鶯鶯必得紅娘而愈妙。” (第298頁)
綜上,金圣嘆用如此驚人的語言為《西廂記》點評,宣揚了其戲曲藝術的同時,對《西廂記》本身的藝術特色和價值的評價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此,《西廂記》也因為金圣嘆的點評而走上了受萬人矚目的歷史舞臺前,“自有《西廂》以迄于今,四百余載,推《西廂》為填詞第一者,不知幾千萬人,而能歷指其所以為第一之故者,獨出一金圣嘆。是作《西廂》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獨作《西廂》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無不死矣?!痹凇段鲙洝伏c評中,金圣嘆一方面對作品進行了解讀,了解作者的本意的同時也挖掘作品中深層次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和作家的情感落腳點;另外,也對《西廂記》的藝術特點和創作經驗做了詳解,這也就是我們從中看出的金圣嘆對文學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