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法在預期性惡心、嘔吐患者中的應用
王云 杜春玲 王雪梅
【摘要】 目的 通過音樂配合化療的深入研究,探討新的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方法 選擇2009年3月至9月40例發生預期性惡心、嘔吐的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運用音樂配合化療,對照組單純化療,常規止吐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惡心、嘔吐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音樂療法減輕患者化療毒副反應,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的程度。結論 音樂療法用于腫瘤臨床,減輕化療不良反應,增強免疫功能,提高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應用簡單、方便、經濟、實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 腫瘤護理;音樂療法;預期性嘔吐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music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depth study to explore new method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Methods Selected 40 cases of anticipatory nausea and vomiting in cancer patients from March 2009 to September 2009,experimental group used music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control group only chemotherapy.Observed two patients anxiety,depression,nausea,vomiting improve the situation.Results Music therapy reduced toxicity of chemotherapy patients,reduced pati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evels.Conclusion Music therapy in cancer clinical,can reduce chemotherapy side effects,enhance immune function,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simple,is convenient,economical,practical,and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oncology nursing;music therapy;anticipatory vomiting
預期性惡心、嘔吐是經典的條件反射,指經歷過一或兩個化療周期的癌癥患者,在下一次化療藥物之前所發生惡心、嘔吐。臨床觀察表明,一旦預期性惡心、嘔吐發生,藥物治療療效欠佳。有關報道指出,成人癌癥患者預期性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分別為14%~63%、9%~27%[1]。音樂療法可以通過對患者情緒、神經心理的影響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音樂的節奏、優美的旋律可以引導患者進入一個輕松愉快的境地,可起到分散患者注意力、掩蓋和緩解疼痛的作用[4,5]。收集2009年3月至9月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西院區腫瘤內科腫瘤住院化療的患者,運用音樂療法對發生預期性惡心、嘔吐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以明確其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3月至9月來自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患者40例,入組標準為無胃腸腫瘤及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已經歷過1或2個化療周期,發生預期性惡心、嘔吐的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運用音樂配合化療,常規止吐;對照組單純化療,常規止吐。試驗組2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21~73歲,平均56歲;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0~74歲,平均6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施測步驟與方法 所有被試者知情同意后自愿參加實驗。試驗組患者采取一對一干預的方法,在患者化療前、中、后進行音樂干預。觀察兩組患者情緒狀態及惡心嘔吐的發生情況。
1.3 研究工具
1.3.1 焦慮量表(SAS)。
1.3.2 抑郁量表(SDS)。
1.3.3 音樂的使用 音樂以活潑、輕松、舒展悠揚、宛轉而流暢的民歌、輕音樂及抒情歌為主,音量以患者最舒適為度,在20~40 dB,讓患者自己選擇喜歡的音樂來進行干預,時間選擇在患者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后播放,每次15 min,每日3次,30天為一療程。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注:*P>0.05,#P<0.05
1.3.4 評價標準 WHO制定的抗癌藥物急性、亞急性毒性反應標準,用來評定惡心、嘔吐程度。0級,無惡心;Ⅰ級,有惡心;Ⅱ級,暫時嘔吐;Ⅲ級,嘔吐需治療;Ⅳ級,難控制嘔吐。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分值的變化 見表1。治療前兩組SAS、SDS分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SAS、SDS的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干預前后預期性惡心、嘔吐發生的情況 見表2。表2 干預前后預期性惡心、嘔吐患者的情況注:試驗組在治療前后比較,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結果顯示,干預組在運用音樂療法干預后,預期性惡心,嘔吐發生率顯著下降。
3 討論
化療是一種特殊的應激,患者不能感受到化療的直接效果,但化療藥物本身的副作用,使患者體會到疾病的存在,常常擔心復發,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患者對化療恐懼、緊張的心理進一步加重惡心、嘔吐,而惡心、嘔吐的反復發生又反過來對患者的焦慮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惡性循環。Watson等[2]研究提示心理和應激因素與預期性惡心與嘔吐發生密切相關,心理因素中的焦慮、恐懼均可誘發預期性的惡心、嘔吐并互為因果。
我們通過SDS、SAS、測試結果表明,癌癥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情緒,在化療前焦慮、恐懼情緒較為明顯的患者發生預期性的惡心、嘔吐的幾率增加[3]。音樂治療作為自然、無創傷性療法,應用于腫瘤臨床,使患者在進行損傷性化療的同時,聆聽到優美、歡快、愉悅的音樂聲波,無疑對患者的心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所以音樂治療是運用醫學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和諧優美的音樂使人產生情感效應、心理效應、振動效應,以達到心理學中的移情、寄托、幻想、暗示、誘導等治療作用[5,6]。本組病例經過音樂療法干預后,其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得到很大的改變,試驗組在治療前后的對比,P<0.05,對照組前后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SDS比較P<0.05,SAS比較P<0.05。有研究表明,發生預期性惡心、嘔吐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通過音樂的干預,其發生的程度下降,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組病例在治療前后比較P<0.05,對照組前后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結果顯示,干預組在運用音樂療法干預后,預期性惡心、嘔吐發生率顯著下降。
總之,音樂療法用于腫瘤臨床,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能夠優化心理狀態,激發情感效應,減輕化療副反應,增強免疫功能,提高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同時能減少藥物治療對肝腎功能的損害。臨床應用簡單、方便、經濟、實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