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求新不忘本——對高校音樂史多媒體教學的探討
劉佳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音樂史;教學方法;多媒體
論文摘要:多媒體在高校音樂史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把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現代化,提高教學質量。
一、研究背景
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學校教育在信息時代面臨的重大抉擇,它為現代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發展的契機,注人了新鮮的血液,它的開展給學校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高校的專業音樂教育中,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了各門專業技術課與理論課,特別是音樂史課程的教學中。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人全新的境界,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
在教學中引人多媒體手段,也帶來了一些教學問題。主要包括:
1.機械灌輸,少了思考。多媒體的運用使授課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大腦較輕松,往往就不愿思考。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無法得到發揮。
2.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由于多媒體操作的需要,教師在部分時間坐在控制臺前,不能有效地控制全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的情感溝通。課堂45分鐘是師生共同研討、思考、學習的時間,以情感為紐帶的交流與體驗是電腦教學無法替代的。
3.部分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不熟練,經常會因為某個錯誤的指令,造成教學的中止或延誤。因此,有時會讓人們覺得多媒體教學耗費時間,不如在教室里通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來授課的效率高。
4.過分追求聲像效果,淡化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將多媒體當作投影儀來使用,弱化其應有的功能,致使設計出的畫面缺乏“動感”,教學沒有生氣。
二、高校音樂史課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必然性
教育心理學中關于注意力比率的實驗研究也表明,人們在學習時,使用視覺媒體,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為81.7%,使用聽覺媒體,其注意力的比率為54.6%。因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同時接受刺激,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加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在音樂史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對人類所遺留下來的音響、文物以及文獻等資料的賞析與學習,使學生來認知音樂歷史的基本面貌,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運用多媒體就可以把這些寶貴的音響、文物以及文獻資料—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多感官的體驗,使學生有更深刻的記憶。讓音樂與史論緊密的結合,這是音樂史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最根本的改變。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使學生從被動的學到主動的學,也使課程有了新變化和新特點。從整個現代教育的發展來說,多媒體教學也必將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音樂史課程的教學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立足傳統教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授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心理活動進行積極引導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良好情緒智力的過程。傳統教學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調控,更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流對學生成長所起的作用,遠遠超出了課堂教學的本身。音樂史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具體歷史事件、按照年代順序分析研究具體人物、具體作品所起的作用,闡述其成果,作出一定的評價,并找出其中的規律。音樂史課的教學運用多媒體能使學生欣賞到豐富多彩的“外在美”而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能使學生領悟到意蘊深遠的“內在美”。在音樂史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認知音樂發展概貌,更要讓學生對音樂的歷史背景、時代風格、基本發展規律等方面進行思考與探討,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些都是多媒體教學達不到的。
(一)多媒體教學要與教學緊密結合
多媒體的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優越性的發揮必須有一定的條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當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可用可不用則不用。如課件內容缺乏創新,重復課本內容較多,還如在課件中過度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只會使學生把更多的無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法專心于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的教學內容,所以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緊抓教學的主題,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之前要認真鉆研教材,找準媒體與教材的最佳作用點,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重視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動性
重視課堂的“教”與“學”。教師要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講授者變成信息組織、編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首先要熟悉并掌握各種設備的操作,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優勢。其次要正確運用多媒體的手段配合教師的身體語言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不能按照計算機屏幕呆板地念文字,使多媒體教學變成現代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課堂教學更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感受,多與學生交流,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調度課件,及時對學生的回答或提問做出正確的響應,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綜上所述,我們應正確、辨證地對待多媒體,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教師應努力探討如何有效地結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乃至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多媒體內容和表現形式,充分、合理、有機地體現人腦和電腦的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結構方面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我們仍必須堅持知識性、科學性、嚴密性、趣味性有機結合的原則,求新不忘本,充分發揮傳統教學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圍,尋求與多媒體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優質高效地培養適合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