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國企業的倫理道德建設
彭競競
[摘 要]:企業倫理作為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社會責任與義務的一種反思,它的實踐價值就在于能為企業的利益行為進行一種道義上的自覺規范,使企業自由自主經營不至于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企業倫理所揭示的德行規范與原則作為一種實踐理性,正逐步滲入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去,并日益凸顯其重要性。
[ 關鍵詞]:企業 經濟 倫理 道德
一、經濟行為與道德行為
1、經濟活動中的道德要素
任何一種道德范疇的構建,都是與特定的經濟行為聯系在一起的,都不會是孤立的。經濟人應當具有兩個本性,即經濟性和理性。經濟性即人們的經濟行為必定追求當事人的最大利益。所謂理性,即當事人清楚用什么方法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指導其行為方式。
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倫理準則是追求經濟人行為和道德人行為的統一,追求經濟效益和道德準則的統一。市場經濟作為一種交換經濟,作為一種價值和使用價值互換經濟,本身就隱含有利益與奉獻相統一的特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自身價值追求的需要。
任何企業都是經濟力和道德力的統一。研究企業的倫理結構與倫理力,必須以經濟力為基礎。沒有經濟力,也就沒有道德力的問題。一旦形成經濟力,其內在的道德力量就會產生作用,所以企業道德力的作用最初是通過經濟力表現出來的。當然,道德力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直接對經濟力產生作用。比如,有道德信譽的企業,得到社會的認可,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經濟的推動作用。 2、趨利活動中的道德缺陷
一般來說,經濟活動是一種趨利活動,追逐利潤是經濟活動的本質屬性。雖然經濟活動本身會促進社會利益的提高,正如亞當. 斯密所言:" 每個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
他所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安樂,僅僅是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決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結果是,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為大。" 顯然,這正是市場經濟的魅力所在。
然而現實經濟生活往往出現其它情況:其一,作為一種民族文化源,本身缺乏道德意識,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日本是這方面的典型,雖然他們吸收了儒家文化,但卻是作為一種工具吸收的,于其自身價值準則的變化作用不大,相反動物的優勝原則在其身上體現得卻十分明顯。如果手段離開了道德引導,走向罪惡是自然而然的,比如強迫工人超負荷加班,不擇手段竊取別人的經濟情報,把污染源轉移到別國以追取利潤等。其二,在物質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下,道德淪喪也是一種趨勢。由此可見,道德行為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其三,制度扭曲或稀缺,使缺德行為得不到糾正。道德是一種自律機制,道義上的遵守在一定情況下是直接利益的損失,從而誘使人們背離道德準則。" 經濟人理性化" 應當是符合邏輯命題的,
但是,經濟行為并不一定都是理性化的。理性化表現為一旦某種經濟行為會導致效益遞減,經濟人就會自動終止這種經濟行為,而轉向另一種更理性的行為選擇。但是實際情況是,當個別人的非理性行為給他帶來高額利潤時,即使給整體帶來巨大災難他也會去干。亦即在" 經濟人理性"和" 個人利益" 比較時,現實中的經濟人往往選擇后者的行動原則,其結果是,如果每個人都按這種原則行事,必然導致整個社會惡的循環。在全球化背景下,企業是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責任主體,社會對企業的道德評判也是以界定企業責任和衡量企業履行責任程度為基準的。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經濟部門,必定和社會各個環節和各個部門發生聯系。比如企業同供應商、消費者、科研機構、各種管理部門、社會公眾等的聯系,以及與其他相關企業的聯系。這里的相關企業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即競爭者和聯盟者。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關系深化,人們越來越關注到企業之間的關系,變競爭為聯盟,變對立為雙贏,將更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同時也符合競爭中的倫理要求。
二、企業的道德責任
1、企業整體的道德責任
作為獨立法人或市場體制成員的企業,其道德責任必然要受到兩種因素的支配。首先,它的行為必然要遵循市場體制的倫理原則。其次,它應當追求的目的也規定了它應遵循的倫理準則或企業道德責任。企業的根本目的,一是為社會提供最大的產出,二是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從經濟效率方面說,由企業的第一個目的可以直接得出企業的首要道德責任,即應當高效率地為社會提供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首先應當肯定,企業是社會的產物,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企業能為社會提供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如果社會不需要企業,企業是無法生存的。其次,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還因為企業能高效率地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這種高效率不僅使企業得以生存發展,而且能使它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包括為社會提供產品服務和稅收,以及為經濟發展積累資本,從而為個人和社會整體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經濟公平方面說,企業的道德責任比較復雜。企業應當尊重所有參與者和相關者的權利并遵循按貢獻分配的原則,這既要涉及到企業與其外部相關者的權益關系,又要涉及到企業內部各參與者的權益關系。企業應當公平地對待供應商和競爭者,企業要為自己的產品對消費者負道德責任,企業要為自己的行動對一般公眾或社會負道德責任,企業還對其員工負有道德責任。企業除了處理外部關系外,還必須處理內部關系,亦即企業內各種成員相互之間的權益分配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倫理原則仍然是機會均等和按勞分配的原則。
2、企業中各成員的道德責任
一種道德責任是需要所有企業成員共同遵守的道德責任,即企業內部的所有成員,不分職位高低,其行為都應當有利于企業整體道德責任的履行,而不能違背企業整體的道德責任。另一種道德責任是企業各成員各自應當承擔的道德責任,即企業內部所有成員,不分職位高低,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這種道德責任,企業的整體道德責任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一般來說,考察一個社會的文明層次,一個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每一個崗位上員工職業倫理的表現狀況。忠于職守,盡職盡力,有較高職業道德,真誠對待自己的服務對象,絕不利用工作便利為自己謀私利,偷懶動機少,那么,這個社會肯定是文明層次較高的社會。不僅是經濟文明,而且是道德文明較高的社會。反之,一個企業員工對工作馬馬虎虎,隨意放肆,但卻津津樂道于自己利益的得失,怠慢顧客,輕視規則,那么,如果不是這個企業的管理制度不到位,就是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落后,文明素質十分低下。[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tougaozixun.com]
三、企業倫理的功能
1、融合功能
企業要生存,首先必須解決的是和社會融合的問題。企業可以用多種方法獲得利潤,而一旦背離正規途徑,用不正當手段獲得利潤,就會和社會道德相沖突。企業倫理正是在價值倫理范疇內提供了企業和社會倫理融合的基礎。實際上,遵紀守法,依法納稅,用正當手段獲取利潤,承擔必須的社會責任,都屬于企業倫理范疇的內容,而且屬于基本范疇。一個企業只要遵守這些基本準則,就能得到法律保護和社會認可。外部經濟性是企業運作和自然環境融合的問題。當企業以利潤追逐為唯一宗旨而忽視對環境的影響時,外部不經濟性的出現就成為一種必然。企業的經濟活動必須考慮環境成本的分析。
2、約束功能
這是從企業倫理對經濟行為的制約角度進行的分析。它的中心思想是,企業倫理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和準則,對企業行為實現控制效應,即對企業某些行為進行事前控制和預防,避免非倫理行為的出現,從而使企業經營活動遵循倫理準則,實現目標的最佳化。
企業倫理規范企業的行為方式,使企業員工形成某種約定的規則和行為,使每個員工的行為和思想自覺地按這種規則和行為行事,從而提高員工的整體道德素質和倫理精神。當員工的行為與企業的道德準則相背離時,行為準則會作為一種良心、道德來衡量是非,產生一種約束功效。
3、凝聚功能
企業倫理形成企業文化力,這是一種柔性生產力,對全體員工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形成一種內部的凝聚力,對員工產生一種向心效應,增殖企業無形資產。隨著品牌戰略時代的到來,企業無形資產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4、導向功能
企業用創新的倫理價值和新的經營理念以及責任滿足社會需求,創造社會需求,由此帶動精神和制度層面的進步。顯然,這是一種善的循環。企業倫理同企業物質生產力一起,構成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促進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而且,倫理型企業本身將培養和塑造良好的企業和員工形象,有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倫理素養水準。這是企業以自身形象為社會作出的貢獻。
四、中國企業倫理建設的必要性
1、國際市場的需要
加入WTO 后,中國企業要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認同市場經濟倫理道德的形勢非常緊迫。中國企業要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要與跨國企業開展競爭,前提是必須遵守國際市場的經濟規則及與之并存的市場倫理道德。遺憾的是,中國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規則意識的欠缺和倫理道德意識的薄弱。
2、國內市場的需要
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中國市場絕大部分商品已經由供不應求變為供大于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中國已經進入了商品極大豐富的時代,中國已經由賣方市場進入到買方市場。在這種形勢下,企業間的競爭開始由產品競爭轉變為服務競爭。一流的服務來源于良好的企業道德,企業倫理建設已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中國企業倫理道德的建設十分重要。
3、現代社會價值觀念的需要
現代社會價值觀念日趨理性,整個社會對于道德建設日益重視,呼喚道德的回歸。人們認識到,市場經濟完善和發展的動力,除了客觀的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外,還有包括倫理道德在內的非經濟因素的作用。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要求經濟活動的自由有序,秩序所凝結的規范既有強制的政策和法律,也有自律的道德。市場經濟活動是一種社會行為,它需要道德準則進行調節,從而減少不規范行為對市場運行秩序的破壞。
五、中國企業加強倫理建設的措施
合適的價值觀念和倫理規范可以說是最有效的經濟管理手段之一。高效率的經濟管理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物的資源配置與人的激勵約束。物的資源配置最終還是要由人去做的,管理從根本上說是人的管理,高效率的管理從根本上說需要找到激勵人和約束人的手段,而從長遠來看,倫理道德是最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手段之一。 為了維護經濟秩序,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使得經濟活動能夠正常運行,企業經營活動能夠正常開展,需要道德行為規范來約束人們的經濟行為,需要一定的價值觀念來指導人們的經濟行為。
1、積極構建企業主導文化倫理觀念
企業文化建設是加強企業倫理建設的主要途徑。企業文化的管理理論自上世紀建立之后,就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企業文化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企業的成功使全世界看到:一個企業的動力和凝聚力都來自于企業的文化,技術只是一個平臺,沒有一套成功的企業文化,企業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不僅是日本企業,美國通用等世界上杰出的企業都擁有各自杰出的企業文化。中國企業自20 世紀80 年代后期起也開始日漸關注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目前全國范圍內更是興起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熱潮,涌現出了如海爾、聯想這樣優秀的企業。他們的企業文化不僅包含了自身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人類的先進文化,比如:公正、自尊、博愛、正直、誠實、品質等美德,這種文化所蘊涵的力量是難以估計的,它的背后是道德和倫理的力量。
2、建立健全企業經營倫理法規體系,強化規范約束力
相關法規的完善程度與社會倫理道德狀況呈正相關關系。法律法規的強制性、違法違規的懲罰性是直接的倫理約束力量。因此應盡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倫理法規體系,提高嚴格的執法能力。事實證明,沒有好的市場秩序,便會導致交易成本增高、交易效率低下,不利于增強企業競爭力。因此,盡快建立、健全或調整法律法規,加大對違規經營的查處,是促進企業倫理化經營的重要途徑。
3、提升企業管理者倫理化決策能力企業倫理追求的核心問題是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倫理建設首先要求管理者具有較強的倫理管理意識,管理者道德是創造優秀企業倫理的關鍵,并因此通過建立合理的企業文化和合理的企業制度以彰顯崇高的企業倫理。管理者決策的倫理素質取決于其價值觀和道德觀。良好的企業決策必須把倫理因素加入到企業決策過程,并進行決策的倫理分析,以保障實現企業決策的倫理化,提高企業決策的倫理質量。有遠見的管理者越來越重視倫理道德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普遍地把企業的經營之道建立在倫理道德之上,而世界上成功的大企業,幾乎都是以倫理道德作為經營之道的。
4、強化企業倫理評價體系,推動公眾監督,強化市場激勵功能
政府職能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推行全社會協調的企業倫理評價體系,建立社會公益性企業倫理信息庫以及信息傳播網絡,形成全國性的企業倫理信息網,人們便可快速準確地獲取有關企業的倫理信息,防止上當受騙,以便抵制和打擊不良倫理行為;同時也迫使各企業加強自身的自律行為,強化誠信責任感,引導企業主動地采取倫理化經營。[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www.diannao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