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寧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滿意度調查

馮天義 湯榕

【摘要】 為了解寧夏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的管理機構和醫療機構服務狀況的滿意程度,采用兩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寧夏2003—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縣合作醫療制度運行狀況,分析滿意度。結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92.9%;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滿意率為94.2%;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服務機構滿意在90%以上。顯示參合農民對寧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評價良好;農民參合積極性較高,滿意程度高。

【關鍵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狀況;滿意度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到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基本覆蓋農村居民”。2003年9月,寧夏首先在隆德、平羅縣試點,2005年1月在中寧、永寧、青銅峽三縣試點,2006年1月開始在靈武市、吳忠市利通區、鹽池縣、中衛市、固原市原州區、彭陽縣6個縣(市、區)試點[1],使寧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擴大到11個縣(市、區),占寧夏22個縣(市、區)的一半,覆蓋農業人口231.1萬人[1]。幾年來,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的管理機構和醫療機構服務狀況的滿意程度如何評價,試點運行過程中取得了哪些經驗和存在什么問題,為此,2008年3~4月,對寧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縣的運行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為2003—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的參合農民及相關的管理服務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2007年以后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縣(市、區),由于時間短,不作為本次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采用兩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寧夏11個試點縣(市、區)按照川區與山區的地理差異、經濟條件的好壞、試點時間的先后分別抽取4個縣、7個鄉(鎮)、16個村,預期調查戶數為1320戶。本次入戶調查共發放調查表1317份,收回有效調查表1246份,回手率94.6%,調查人數6031人。調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區)中參合農民的參合意愿,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醫療服務機構的滿意度,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管理服務機構的滿意度,參合農民對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方面。采用統一的調查表,調查員由本校衛生事業管理的本科畢業實習生組成,統一培訓合格后參與調查。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滿意情況 農民參合積極性比較高,參合率達到92.9%(見表1);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滿意率為94.2%(見表2)。表1 農村居民參合率情況

2.2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滿意情況 對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的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設備、藥品價格和數量等進行了綜合滿意度評價調查顯示,參合農民對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的滿意率都在95%以上(見表3);參合農民在就診醫療機構的選擇上,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占的比重分別為27.2%、49.3%(見表4)。

鄉、村兩級衛生人員的學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衛生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對鄉、村兩級衛生人員的學歷結構的調查中,中專學歷、無學歷衛生人員占的比重分別為59.1%、33.7%(見表5)。表3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機構的滿意情況表4 參合農民就診醫療機構的選擇情況表5 鄉、村兩級衛生人員的學歷結構

2.3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服務機構滿意情況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方面的報銷便捷程度、報銷比例程度、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的滿意率都在90%以上(見表6)表6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服務機構的滿意情況

3 討論

3.1 寧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狀況良好,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評價比較滿意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部,屬民族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幾年來,堅持農民自愿參加,政府、集體和個人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原則,針對川區、山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和村民的居住特點,分別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又把沒有支付能力而不能獲得基本醫療服務的低收入貧困戶納入合作醫療體系。加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場地的建設,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制定了各項管理規章制度,使寧夏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走上正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狀況,參合農民的基本醫療得到保障。因此,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認同感強,參合積極性高,參合率達到92.9%,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十分滿意,滿意率為94.2%。

3.2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評價很高 2006年以來,寧夏對藥品實行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的改革[1],藥品實現統一定價后在鄉、村醫療機構零利潤銷售,大幅度降低了藥品的價格。另外,寧夏對地方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進行了統一的改擴建,并為中心衛生院配備基本設備,努力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民對村衛生室的醫療設備、藥品價格相對滿意,村衛生室離家近、收費低,村醫的態度和藹,隨叫隨到;但對藥品品種數量、醫療技術水平還不滿意。農民對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設備比較滿意,對鄉鎮衛生院比較信賴。存在問題是,山區農民距離鄉鎮衛生院較遠,交通不便,看病要等待。農民對縣級醫院的評價與鄉鎮衛生院有相同之處,醫生的醫療水平高、服務態度好,醫療設備相對齊全、先進,藥品品種全、數量多。存在問題是,離家遠、交通十分不便、看病等待時間長,收費較高,農民大多不愿到縣級醫院就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帶來的好處,最終要通過醫療衛生部門所提供的服務體現出來,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寧夏對地方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進行了統一的改擴建,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實行標準化建設;對藥品實行統一招標采購、藥品實現統一作價后在鄉村醫療機構零利潤銷售的措施,大幅度降低了藥品的價格;農民對醫療機構的服務態度評價也很高。這些都使得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充滿信心,增強了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存在的問題是,參合農民在就診醫療機構的選擇上,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占的比重很大,而鄉、村兩級衛生人員的學歷卻很低,中專學歷、無學歷的衛生人員占絕大多數。因此,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提高現有鄉、村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為鄉村醫療機構培養具有多方面醫療保健知識的全科醫生是當務之急。

3.3 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服務機構的評價較高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在政府組織、引導和支持下,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2]。寧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人均籌資水平由2003年的50元(中央財政20元,地方財政20元,個人自繳10元)提高到2008年的100元(中央財政40元,地方財政40元,個人自繳20元);報銷起付線由2003年的150元降低到2008年的75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到2萬元;川區縣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由2003年的45%提高到現在的65%,山區縣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由2003年的50%提高到現在的75%[1]。為了把沒有支付能力而不能獲得基本醫療服務的低收入貧困戶納入合作醫療體系,寧夏走合作醫療與救助相結合的路子。這些措施,使農民真正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和實惠。本次調查從報銷便捷程度、報銷比例程度、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三個方面[3],了解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服務機構的滿意情況,參合農民對現在醫藥費的報銷比例及各級醫療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很滿意,滿意率分別為96.4%和98.3%,對報銷便捷程度的滿意率為90.8%,說明部分參合農民對目前的報銷制度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寧夏的山區農民居住相對分散,大部分農民距離鄉鎮、特別是縣城較遠,醫療管理機構應盡可能簡化報銷手續,方便參合農戶報銷醫藥費用。

3.4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鄉村衛生醫療機構建設。農民就診大多選擇在鄉村兩級衛生醫療機構,因此,應加快對鄉、村衛生醫療機構的投入力度,改善鄉村醫療機構衛生條件,方便農民就近看病,及時看病,有效降低農民醫療負擔,解決農民有地方看病的問題;二是加強鄉、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具有全科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員,為農民提供優質、高效、經濟、便捷的基本衛生服務[4]。開展鄉、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培養和培訓工作,加強現有鄉、村醫務人員的學歷教育;探索管理新機制,穩定鄉、村衛生人才隊伍,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從事醫療衛生服務工作,讓他們愿意去,留的住;堅持實施城市對口支援農村的工作,指導和培訓農村衛生人員的業務工作,提高鄉、村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水平。三是簡化報銷手續,最大程度方便參合農戶。報銷手續復雜,審核程序多,結算醫藥費用麻煩,這是部分參合農民的反映。因此,醫療管理機構應積極探索參合農民醫藥費用的報銷機制,可以嘗試實行定點醫療機構當場報銷制度[5],經主管醫生同意并簽字的,均可當場辦理報銷手續;也可嘗試建立現代網絡報銷系統,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行隨時報銷制度。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