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議突破我國農村信貸發展瓶頸 助力農村金融發展

林雅娜

論文關鍵詞:資金外流 擔保體系 農業保險

論文摘要:農村信貸資金供需不合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只有全面而深刻地認這一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且將之落到實處,才能解決我國農村信貸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農村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2011年3月7日,央行對外公布了《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0》,從報告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農村金融很多喜人的進展,截至2010年末,涉農貸款余額達11.77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3.1%,比2007年末增長92.4%。其中農村貸款余額98017.4億元,占金融機構全部涉農貸款余額的83.3%;農村貸款中農戶貸款余額為26043.3億元,比2007年末增加12644.8億元,占全部涉農貸款余額的22.13%,與此同時,涉農貸款的不良率在不斷下降,截至2010年末,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良率為4.09%,同比下降1.85個百分點。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涉農貸款不良率為1.73%,農業發展銀行涉農貸款不良率為2.97%,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不良率為11.53%,農村商業銀行涉農貸款不良率為2.47%,農村合作銀行涉農貸款不良率2.72%。但在這些數據背后,農村“貸款難”的問題是否真正得到了解決,我們有待探討。

農民“貸款難”,農村資金大量外流,這些問題曾幾何時嚴重制約了中國農村的發展,據統計,農村貸款占農村存款的比重從1994年的100%下降至目前的60%,特別是1994至2006年,農村資金凈流出數量達1.2萬億元。與此同時,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卻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農村資金的持續外流,已經嚴重制約了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鄭暉曾公開指出:不要總是埋怨金融機構不給農民貸款。農民土地流轉經營權能否作為抵押?如果不能,非逼著金融機構為提供農村、農民提供信貸是非常難做的事。到底農村信貸面臨了哪些問題,為何受到國家政策支持而又急需資金支持的三農卻總是受到金融的排斥?

一、農村信貸存在的瓶頸問題

在我國農村資金供應渠道有四種類型:國家財政支農資金投入,農村信貸資金投入,社會資金投入和農民自籌資金,但這些資金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農村資金流失是造成供給短缺的原因之一:由于農村信貸業務盈利低,銀行付出的勞動與收益不成正比,所以,銀行在農村信貸方面的積極性不高,郵政儲蓄存款余額的70%來源于農村居民存款,但由于現行政策沒有規定郵政儲蓄返投農村,這意味著分流了農村資金;商業銀行在農村集鎮營業網點增加的存款,沒有返投到農村,資料顯示,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機構發放的農業貸款額占其發放的總貸款額的百分比在4.42%~5.92%之間,平均為5.47%,而我國農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在9.88%-17.54%之間,平均為12.1%,農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卻沒有得到同等的眷顧;與此同時,社會集資、農民子女教育費用支付等其他渠道也在分流農村資金。

1、農村信貸擔保體系不健全

農村小額信貸主要是信用貸款,當農戶貸款額度超過小額信貸限額時,信貸機構就要農戶提供抵押擔保反觀農民自有資產少,而能滿足銀行抵押要求的資產則更少,農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絕大多數是禁止抵押的,只有依法承包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才可以抵押,并且必須經發包方同意。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絕大多數禁止抵押,以普遍的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流轉,卻不能抵押。此外即便少有的可抵押物,因為登記制度不完善或不能有效實施,也難以抵押融資。有關研究表明目前農村居民最重要的財產是房產和土地,分別占農村人均財產的30.72%和43.01%,這就是說農民的絕大多數財產都不能成為有效的抵押品,這在客觀上給農業擔保貸款造成了障礙,農民只能停留在小額貸款上。現在很多農民已不是以前落后的生產者,他們有的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想發展生產,有的想回鄉獨立創業,有的想擴大原有生產規模,他們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無資可抵”的農民只能寄希望于民間借貸。

2、農業保險滯后

由于我國現在農業還基本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農民的生產收入無法得到保證,而農村擔保機制不健全,風險補償機制如災害性貸款損失補償機制等又處于缺失狀態,于是乎農村貸款難就處在“法理之外”、“情理之中”,農業保險無疑可以給無擔保品的農民一線希望,有了農業保險,農民把“靠天吃飯”的這種不確定性風險部分轉嫁給保險公司,由此還貸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在農村小額信貸保險介入農村小額信貸市場以后,農村信貸機構的最大放貸風險——高呆壞賬率被降低了,農戶的最大借貸風險——低還貸保障率被提升了,但是,我國的農業保險還處于起步階段,各種保障措施不到位,發展迫在眉睫。

3、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資金規模小,降低了信貸供給的總量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包括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它們的成立為農村信貸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資金規模小又限制了它們的發揮作用的能力。對村鎮銀行來說,一方面很多農戶對于新型機構存在心里的排斥,缺乏對新型金融機構的了解;另一方面是新型機構便捷高效的服務吸引了很多有資金需求的農戶和中小企業,而資金實力的有限使得很多農村地區的信貸需求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小額貸款公司由于“只貸不存”的經營模式使得其放貸資金“先天不足”。而從其它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的渠道不暢進一步加劇了資金不足的困境。

二、促進農村信貸發展的各種探索

1、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政策支持的靈活性

在財稅政策方面,可以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比如現在對農村信用社采取的所得稅西部全免、東部減半、營業稅統一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應普及或者惠及到在農村地區的所有金融機構,在貨幣政策方面,應對在農村地區經營金融機構,采取較低準備金率的政策,允許在利率方面有所突破,在金融監管方面,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促進城鄉基層金融發展中的作用。只有建立起完整而靈活的財政稅收、金融政策和監管政策,才能建立起扶持農村信貸發展的長效機制。 2、建立完善的農村信貸擔保體系

根據《但保法》可以作為抵押物的絕大多是不動產,而農業資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動產所占的比重很大,這樣的特點有利于我們發掘農業資產的使用功效。對于這些固定資產,如房屋、林木、魚塘等不動產,除了最大限度發揮它們的生產功效外,完全可以發揮其擔保價值,以此獲得信貸資金。這樣既不會影響農業生產,同時提供了信貸機構放貸所需的擔保,這樣就完全盤活了農業資產,使有限的財產發揮了最大功效。但是,由于土地承包權的登記、評估、處置市場不發達,土地承包權變現慢且價值低等原因,農村金融機構一般不愿意接受其為抵押品,所以必須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資產變現的二級市場,使得擔保物能夠較為順暢的變現保證金融機構債權的實現,這樣才能促進擔保貸款的良性發展。而新型金融機構在工資擔保和貴重物品質押方面的嘗試也滿足了很多無法從傳統正規金融機構獲得及時貸款服務的“非傳統”農戶的金融需求,新型金融機構應該大膽從民間金融組織身上吸取經驗,內生出適合鄉土中國的農村金融抵押品替代機制。

3、政府應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

國家必須利用財政、稅收、金融、再保險等經濟手段,以商業運營加政策支持模式建設一個具有創新性,廣泛性且可持續經營的農業保險市場。涉農保險要充分考慮到“三農”的特殊性,在保費的厘定和保險金額的確定上,要多方探討,盡量不給農民造成額外負擔。在實踐中要不斷創新險種擴大保險范圍,提高保險金額,降低保險費率,擴大宣傳,提高投保比率。農民對保險的認識還處于十分粗淺的階段,要使農民真正認識到農業保險的重要性,就要在實踐中讓農民嘗到保險的“甜頭”,糾正許多農民對保險“交了保費不賠償”錯誤認識。同時各級政府應該對涉農保險機構給予稅收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對參保的農戶,也要從支農轉移支付中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提高雙方的積極性。

“三農”的資金供需問題應該在各方重視下得到解決,政府應該加大監管,讓支持農村的資金真正用在點上,而各金融機構應該專門為“三農”創新產品,發掘潛力巨大的農村金融市場,只有得社會各界的支持,解決農村信貸問題,“三農”才能大踏前進!

[1]戴幼芬:我國農村信貸資金供求合理化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6):95.

[2]史小岳:農村信貸:此地無銀三百兩[J],人大論壇,2009,(9):7.

[3]賀鯤鵬,孫放:農村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問題探析[J],農業經濟,2010,(6):79-80.

[4]李婷:論小額信貸保險對小額信貸市場的“帕累托改進”[J],農村金融研究,2010,

(6):70.

[5]沈杰,馬九杰:農村金融新政對增加農村金融信貸供給的作用[J],現代經濟探討,2010,(7):4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