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歷史演變
張曉莉
摘 要:美國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歷史,按其發展過程可劃分為思想萌芽期、初創期、迅速發展期和新發展期4個階段。社區學院是在美國社會變遷的整體背景下產生的,也正是職業教育成為其主要職能后,杜區學院才形成了自身的優勢特色,在美國高等教育系統中確立了地位。
關鍵詞:社區學院;職業教育;歷史演變;美國
美國是實行單軌制教育的國家,各級教育自上而下形成一個系列,其職業教育因素滲透到教育系統的各個層面。但真正設置職業教育課程的是社區學院。職業教育在美國社區學院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供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今日美國社區學院的主要職能。美國參議員費爾克洛思說:“社區學院是美國政府所資助的唯一成功的職業培訓工程。”
本文結合美國自身發展的歷史,以標志性事件或文件為分割點,將美國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
一、思想萌芽時期(19世紀中后期—20世紀20年代)
南北戰爭后,新科技革命迅速興起,科學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廣泛應用,以及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它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特別是新興工業部門對具有一定文化技能水平的千百萬勞動大軍的需求。為此,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莫雷爾法案》。1890年哈里森總統批準的第二個《英雷爾法案》規定,各州撥款資助興辦農業和工業技術教育的院校。與此同時,19世紀末公立中學的大發展和中學畢業生的迅猛增加,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急劇增多,為當時結構單一、追求“純粹大學”理想的高等教育系統帶來了數量、質量和財政等諸方面的多重壓力,所有這些都直接推動了初級學院運動的開展。1892年,哈珀在芝加哥大學首創把大學分成兩級學院:三、四年級為高級學院,一、二年級為初級學院。1902年美國伊利諾斯州成立了第一所獨立的公立初級學院——喬利埃特學院。在創立之初,初級學院具有雙重任務,除轉學性課程計劃外,還開設各種實用技術課程,滿足當地社區農業發展對半專業技術人才和半專業熟練勞動者的需要。1904年的一份報告在談到社區學院的職能時,提出了兩年制職業技術教育的設想。20世紀初,初級學院的倡導人威廉·雷尼·哈珀、亞歷克西斯· F·蘭格和倫納德·V·庫斯等學者的著作中都曾提及在初級學院中設置職業課程,使不愿轉學和沒有機會轉入四年制高等學校學習的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就業,這說明從社區學院創立之初職業教育的思想就已存在了。
然而,當時大多數教師對職業課程存有顧慮,學生難以接受“終結性”的職業課程,許多職業課程需要昂貴的、專門的設施和費用。1917年《史密斯—休頓法》提出,聯邦政府不對終結性職業教育進行資助,把初級學院排除在職業教育基金資助的機構外,致使20世紀初初級學院基本上沒有開展職業教育。
二、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40年代中期)
1920年在兩位重要的教育家佐克和伍德才倡導下,來自13州23所初級學院的34名代表出席了在圣路易斯舉行的第一次初級學院代表會議。會議經過兩天的討論后成立了在兩年制學院運動歷史上至關重要的組織——美國初級學院協會(AAJC),該協會1992年改名為美國社區學院協會,它為社區學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協會成立以來,職業教育始終被納入早期召開會議的議事日程。該協會1930年創刊的《初級學院雜志》也成為促進職業課程的重要討論場所。由于選修終結性課程進展緩慢,該協會又于1939年成立了終結性教育委員會,對終結性教育進行專門研究,其中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成為主要研究項目。協會早期經費來源一直不足,在終結性教育委員會主席坎貝爾的請求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通識教育委員會(GEB)向AAJC贈款10余萬元,幫助終結性教育委員會研究或從事促進終結性教育的其他活動。這是AAJC得到的首筆重要的外部資助,支持AAJC舉行了24次地區會議,解釋終結性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還發展了20世紀30年代處于領先地位的8所初級學院的職業教育;大大提高了AAJC組織本身的能力。這一時期一些行政上和中等學校相連的社區學院得到了聯邦職業教育的資助。由于AAJC領導人的努力和初級學院職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績,到1940年已有14個州的62所初級學院得到了小額聯邦職業教育資助。
早期初級學院提出了“半專業訓練”的概念,把標準化能力傾向測驗作為分流學生到職業課程計劃中的手段,輔導和咨詢則成為職業教育中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選擇職業的手段。這一時期,發展和完善了初級學院職業教育的許多方法:如與當地雇主建立合作,由當地商人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對職業教育課程提供反饋,主修職業課程的學生在接受指導和管理的情況下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計入學分,等等。
到20世紀30年代末,70%的初級學院至少提供了一種終結性課程計劃。在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科羅拉多等一些州法律已對此有明確規定。1938—1939年主修終結性課程的學生僅占全部學生的 33%。
三、迅速發展時期(20世紀40年代中期—80年代)
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美國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時期,它有兩個高峰期:4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中后期。
二戰結束后,美國政府于1944年頒布了《軍人權利法》。數百萬退伍軍人涌入社區學院學習,其中許多人選修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接受職業技術培訓,獲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以便順利就業。這促使各州政府重視強化社區學院的職業技術教育。同時該法允許大批退伍軍人涌入社區學院,高等教育急劇擴張,由此引發的對高等教育未來組織的一系列問題,促成了1946年杜魯門總統高等教育委員會的建立。該委員會1950年提出《為美國民主服務的高等教育》的報告,對社區學院職業教育大發展起到了政策上的指導。它建議放棄“初級學院”的名稱,改稱“社區學院”,從概念上確認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這對20年后AAJC正式采用這一名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指出應該擴充終結性課程,提供公民義務和社會責任教育的同時,提供職業教育,訓練熟練工人、半專業性的工人和技術工人。
第二個高峰期出現在60年代中后期。1963年《職業教育法》、1968年和1972年兩次修正案頒布,以立法的形式賦予初級學院職業教育的合法地位。同時聯邦政府也增加了對職業教育的撥款,使美國各州社區學院有充足的資金發展職業教育。蘇聯人造衛星成功發射后,美國政府更加重視能夠培養技術優勢所需要的教育制度,接受技術訓練的觀念,從而對社區學院的職業課程予以較大的關注。60年代末,影響美國決策圈的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張聯邦政府、州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同努力,刺激綜合性社區學院中職業教育的擴張;建議加強社區學院中的職業指導,正如布林特和卡拉貝爾所說的“社區學院的擴張以及社區學院終結性職業課程計劃的擴張是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分化計劃的核心”。第四,在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的影響下,1970年尼克松政府在《致國會的關于高等教育的特別咨文》的文件中,大力支持兩年制學院特別是提供職業教育的高教機構。這是首位總統在一份正式文件中如此堅定地支持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這種支持也付諸實踐:來自政府的收入占社區學院總收入的比例由1969年的6%上升到1973年的8.4%。
與初創時期相比,不僅聯邦政府增加了對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資助,還有許多重要的私人基金會也加入到資助隊伍中。1958—1962年間,有美國鋼鐵基金會、卡內基基金會、教育促進基金會、西爾斯·羅巴克基金會、凱洛格基金會等8個基金會為美國初級學院協會及其成員學院提供資助。這些基金會幫助培訓為學生提供咨詢和指導以及課程開發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教師,也幫助出版了社區學院職業技術課程計劃書籍。70年代初,資助職業教育項目的主要基金除聯邦基金外,還有羅伯特·伍德·約翰遜基金會、斯隆基金會、航空航天空間基金會等,這些資助對初級學院運動中的職業教育研究和課程計劃的全面推廣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在早期初級學院職業教育概念、方法、手段發展的基礎上,堅持初級學院職業化原則。將文理普通教育內容納入職業教育之中,普通教育和半專業培訓互為補充。職業教育內容不僅有初創時的商業性和半專業性課程,還增加了焊接和汽車修理等為藍領職業做準備的課程,同時技術和醫學學科也變得十分普遍。伯頓·克拉克為社區學院設計的一套五步法冷卻過程程序,可以使潛在的終結性學生放棄轉學計劃,接受終結性課程。這是對兩年制學院內部職業教育職能的認識的歸納和發展。
根據博格的1957—1958學年一次調查,86%的初級學院至少提供一種職業課程計劃,較前一時期的70%有了明顯的提高。70年代后期至1980年社區學院主修職業課程的學生占學院學生總數的70%。
四、新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后)
20世紀80年代后,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深入發展,使新興高技術產業部門即“朝陽工業”蓬勃發展,與此相適應,能源消費結構、貿易結構、社會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動態經濟發生的變化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新形勢下,美國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也相應地進入了一個新發展期。1982年制定的《職業訓練合作法》強調職業教育的“有效性”與“企校合作關系”。1984年珀金斯《職業教育法》規定把聯邦資助資金交由各州管理,同時擴大對貧困學生的職業課程的資助。1988年頒布的《美國經濟競爭力強化教育、訓練法》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訓練的現代性質。1990年《卡爾·D·珀金斯職業和應用技術教育法》規定了職業訓練實施具體標準和評價辦法。1994年《由學校到就業法》、1996年《個人責任和工作機會法》、1998年《勞工投資法》等強化職前就業教育,加強高中和高中后職業教育的溝通和銜接等。在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的推行下,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發展更趨于成熟。
80年代以來,在經濟發展、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思潮的影響下,社區學院根據工商業咨詢委員會提出的當地勞動市場需求,對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進行調整:更加關注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增加高新技術課程;職業教育不再全部是終結性的;進一步強調學院和商界的合作,促進課堂教學與以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的密切聯系;加強企業主所要求的職業道德教育等;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更加注意全面、完整的整體素質等。
據統計,現在大約93%的社區學院提供職業課程。一項美國全國性研究報告說,1990-1991學年主修職業性學科的學生占社區學院學生總數的43%。
追蹤美國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它的發展是個逐步成熟的過程。它是在美國社會變遷的整體背景下發生的,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正是由于職業教育成為社區學院的主要職能后,才徹底改變了社區學院長期的依附地位,開創了獨特的活動領域或訓練市場,形成了自身的優勢特色,在美國高等教育系統中確立了不可動搖地位。
[1]萬秀蘭。美國社區學院的改革與發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毛澹然。美國社區學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遲恩蓮,曲恒昌。中外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與對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4]柳倩華。美國社區學院的歷史及其教育職能的歷史轉變[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5]黃偉達。美國社區學院特色及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啟示[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職業教育版),2005,(6).
[6]馮建業。二戰后至70年代初美國社區學院職能的變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