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美國的歷史教學

劉傳德/許華

我們了解過去、展望未來;歷史可以為他們提供異國的經驗;歷史還會教人們如何評價人和事、如何揭露偽裝、認清本質、擊敗陰謀。”自此至今,在美國的學校里一直開設歷史課。盡管其間發展很不平衡,但總的來說較受重視、不斷深化、并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方法。美國的歷史教學反映了其教育的要求和本質。在本世紀交替之際,美國教育界有識之士呼吁人們警惕唯科學主義給社會帶來精神生活貧乏、道德淪喪的危害,要求從歷史的過去尋找人們在現代化進程中失去的東西,以促進美國教育的重建與發展。 一 在人類社會即將跨入21世紀這一新舊交替、繼往開來的年代,美國教育界有識之士普遍認為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動因,因此,教育須具有前瞻性才能引導社會的進步。但要做到這一步,則必須了解歷史、熟悉現實,才能展望未來。一些美國教育家對唯科學主義哲學思潮影響下形成的美國教育,進行了尖銳的批評。科技發展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但忽視人文知識,則會在精神生活方面給人們帶來貧乏與空虛。現實告訴我們,這種一味追求物欲享受的結果,會使人類對于價值的判斷發生偏差,導致道德淪喪、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錯誤理解生命的價值、缺乏情意的陶冶及人格的尊嚴。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教授布魯姆(Allan Bloom)寫了一本著作名為《美國人閉鎖的心靈》(The Closingof the American Mind)。這本是全美最暢銷書,作者在檢討美國教育時,認為美國學校課程中雖然給予學生豐富的知識,但在訓練思想及養成道德的信念上,卻付諸闕如,因此布魯姆在書中提醒教育當局,今后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增強青年歷史、文化知識的灌輸和道德意識的涵養,追求真知,以充實學生的心靈。這樣,美國在世界上才能有立足之地。美國另一位教育專家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杜維明,近來也著文說,回顧過去10年或放眼21世紀,在北美或歐洲正興起著兩股思潮,一是“環球意識”;二是“尋根意識”。表面看來這兩者是沖突的,實則是內在相聯系的,未來文化的發展應同時兼顧國際文化與本國歷史文化認同的平衡。 當代許多美國教育家強烈批評近幾十年來學校和社會教育中的非歷史文化教育的傾向,主張從歷史的過去尋找人們在現代化進程中失去的東西,以促進美國教育的重建與發展。他們認為回顧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永遠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這可以使人們能重新審視他們所熟悉的當今社會現實,引導人們找回已失去的理性想象力,已喪失的情意和對未知事物的新奇感,改變人們業已形成的感情色彩和事物的客觀評估。他們還不無諷刺地評擊美國教育中起作用的兩大因素。一是簡單化的神話;二是遺忘癥。前者是指簡單機械地移植自然科學研究和方法的傾向;后者是指美國現代教育體制的構建和和教育改革的開展中不考慮前人已走過的道路,不重視教育的歷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育學教授L·戴維斯認為:“過去25年悲劇的非歷史主義教育,卻被認為是明智的,這就使教育割斷了歷史,失去了對過去的記憶。教育變成了雜亂無章的、無力的、無方向的、無目的的存在物。”[1]他還批評了美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條不成文原則:只對最近10年的教育進行研究。這個原則把人們的教育記憶僅僅局限在近10年之內。他認為這條原則是非常荒謬的。因為在此原則支配下,學校不再學習歷史知識和經典著作,似乎只有當前研究的問題才有意義。其結果由于忽視古往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使許多教育實踐走了彎路,重蹈覆轍。在非歷史主義思想影響下,教師往往只滿足于個人眼前取得的一點成績和經驗而胸無大志,許多教師雖然在一起工作,卻很少合作,他們的職業活動即教學實踐不但無視歷史上已經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和研究成果,而且在現實的工作中又多是互相割裂的、封閉的。這對美國學校各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極為不利的。為此,許多美國學者主張:改革與發展教育”應當接受歷史和歷史過程”,“努力豐富職業記憶”,用重溫歷史來代替今天思想的空洞無物,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創造一種既尊重歷史又尊重現實的新型學校教育,每個學生要學好歷史課。 二 在美國的學校教育中,歷史是一門比較古老的課程。盡管美國僅有230多年的歷史,卻從建國至今都在學校中開設有歷史課教學。但它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不同歷史時期,由于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各種思潮的影響,幾經沉浮,幾經變化。為了全面了解美國歷史課教學的變革與發展,現就以下幾個方面簡要介紹: (一)歷史課的設置及其沿革 當歐洲在16世紀已廣泛提倡歷史課教學的時候,美洲英國殖民地并不把它作為一門學校的課程,而僅有哈佛、威廉和瑪麗學院等古典院校開設了歷史課,似乎人們都在忙于拓荒,而無心顧及自己的歷史。 到美國革命時期,美利堅合眾國的開國元勛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k)和托馬斯·杰弗遜(Thomas Jefferson)都擁護開設歷史課。尤其是杰弗遜,早年便參加了旨在推動歷史教學的學術團體,主張“讓孩子們從小就學習歷史”,并深刻地論述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他認為:“歷史可以使人們了解過去,展望未來;歷史可以為他們提供異國的經驗;歷史還會教人們如何評價人和事,如何揭露偽裝,認清本質,擊敗陰謀。”[2]這樣,在他們的積極倡導下,18世紀晚期,一些中小學開始正式設立歷史課,1783年還編輯出版了由約翰·素卡洛奇(John·M’Culloch)編寫的第一本美國史教科書——《美國史入門》,1785年,他又編寫并出版了第三本歷史教科書——《美國簡史》。因此,素卡洛奇被認為是將美國史作為一門分科課程引入學校課程的第一人。到1815年,人們普遍接受歷史是一門單獨的學科的事實,僅紐約周圍就有20余所中學將歷史課列入課程表之中。1827年,馬薩諸塞州議會通過了在各中學開設美國史課的議案,至1837年,該州約有2/3以上的鎮中學,都開設了歷史課。 盡管在19世紀中期,學院由于歷史學者的缺乏,歷史課仍與神學課結合緊密,基本上只教授教會史。即使部分學院在內戰前引進了美國史,開設單獨的歷史課,不久其中的一些也被取消了。但是,整個19世紀,美國史在中小學的開設卻有一個穩步的增長。據調查,到1860年,至少有107種關于美國史的教科書被出版,并且有5個州專門制定法律要求學校開設美國史課。另據美國教育委員會1896—1897年的報告,在當時的432所學院和大學中,有70%的要求將美國史作為入學時的必考課目。可以想見,歷史課已在美國中小學確立了自己的堅實地位。 進入20世紀后,在中小學里把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美國政府等相關學科合并而成一門社會科,嚴重影響了歷史課在學校中的地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歷史課的教學時間由于社會科中的其他學科的不斷增多,而越來越少,如匹茲堡市馬溫特·雷巴嫩中學的社會科共開設美國史、現代生活、民主社會等14門課。還有,芝加哥居里中學學生需22學分方能畢業,而歷史僅占其中的1學分。甚至有些州的社會科考試不要求有歷史成績,于是一些中學竟然取消了歷史課,種種現象令美國歷史學家痛心,發出了“歷史學正處于危急之中”的警告。不過可喜的是,自70年代末以來,人們的生活、社會的發展都對歷史學的發展有所影響,人們通過電影、電視、戲劇等文藝作品中歷史事件的重視,節假日參觀古代遺址、博物館、文獻檔案館等,使大家越來越感覺到歷史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在美國再次興起對歷史研究的熱潮,在這種社會力量的推動下,使歷史課在學校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雖然在本世紀內,歷史課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有升有降,但隨著分別于1987年和1991年成立的旨在促進美國學校歷史教育的布拉德利委員會和全美歷史教育委員會的努力,歷史課的地位逐漸加強。尤其是美國教育歷史主義論的興起,異常重視教育發展的歷史過程,宣稱“歷史會提供給我們所需要的幫助”[3]。這樣,眾多教育家和課程設計者們認為,在社會科中,歷史是最有價值的學科。通過歷史教學,可以提高公民的素質,因而,歷史課應成為“社會科之后或之母”[4]。此后,在美國學校教育中的歷史課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二)美國歷史課教學的現狀 美國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分權制,各州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學制和課程,歷史課也一樣,但總的來說較重視歷史課教學的。 1.歷史課的教學目標 美國社會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成為民主社會中良好公民的知識、態度和技能,欣賞并尊重美國的制度及其背景,批判與思考當前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的能力,增進對世界的了解與寬容。”[5]而作為社會科的核心課程——歷史課當然應以此為最高目標。 具體落實到歷史課的教學目標。有不同的標準。其中最著名的是布拉德利委員會在80年代末制訂的歷史學科能力要求,實際上就是通過歷史教學,培養“歷史理解力與認識能力、評價歷史的能力、辨別能力、歷史觀的形成及適應社會的能力。”[6]另外,加利福尼亞州自80年代以來,致力于歷史課程的改革,制定了“歷史——社會學科”技能目標,包括:(1)通過聽、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整理、組織、解釋和應用所獲得的信息,及用口頭與文字進行表述的基本技能;(2)提出、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批判性思想;(3)個人之間的或社會性的參與能力。[7]1995年1月,美國“全國學校歷史學科中心”正式頒布了稱之為“國家標準”的歷史教學大綱,制定了“具有世界級水平”的教學目標。雖然目標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可以發現其中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是: (1)注重培養學生的民主觀念。美國的形成和發展,都是與外來移民息息相關的,它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國家,唯一擁有的、能約束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就是平等、自由和公正的民主觀念。因此,歷史教學必須使學生認識和形成“關于自由、平等和公正以及公民、政治、經濟權利和義務的民主主義思想構成的美利堅民族的道德價值觀。”[8] (2)重視形成學生的歷史理解和歷史思維能力。歷史課教學不僅僅使學生掌握歷史基本知識,重要的是使他們認識到歷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因此,歷史教學應考察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發展過程及最后結局,還有它的影響,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胳和規律,幫助學生解決對當前一些事件和問題的看法,更好地預見未來。所以人們常把歷史課當作“理解美國經濟制度”或“理解非洲各國新近危機”的源泉。 (3)了解美國的發展歷程,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雖然各州的歷史課設置不同,但都把美國史作為重點,其目的無外乎是使學生認識本國的建國、發展歷程,了解在這其中人們為追求平等、自由、民主所進行的持續不斷的斗爭,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以爭做好公民,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以上3個方面,可以看出美國重視歷史教學的原因,也反映出其歷史教育的本質。 2.歷史課教學內容及其組織 雖然歷史屬于“社會科”的范疇,但由于是核心課程,所以種類繁多,常包括社區史、州史、美國史、美國政府、世界文化等。其典型的歷史課程安排如下:[9] 學階 小學 初中 高中 課程 1 家族 7 世界史 10世界史 2 鄰居 8 美國史 11美國史 3 社區 0 世界文化 12美國政府 4 州史 5 美國史 6 世界文化史

參考文獻: 1.王鐸全 李稚勇 《比較歷史教育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2.崔粲 《歷史教學論綱要》 遼寧教育出版社。 3.黃慕潔 白月橋 《中學歷史教學》 光明日報出版社。 4.王鐸全 《歷史教育學》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5.寧裕先 《歷史教育方法論》。 6.李稚勇 《從英美歷史學科能力目標看我國能力目標要求的確定》《歷史教學問題》93.2。 7.王小英 《中美普通高中課程目標設計比較》《外國教育研究》94.6。 8.王長純 《當代美國教育歷史主義論初探》《外國教育研究》93.4。 9.李世洞 《美國歷史教學概述》《歷史教學》81.4。 10.孟慶順 《美國中學歷史教學的發展歷程》《美國歷史教學管窺》《歷史教學》89.9和88.5。 11.[美]The Encyclopaedia of Education(Vol.4)。 注釋: [1] [美]《教育論壇》1992年夏刊。 [2] [美]托馬斯·杰弗遜:《弗吉尼亞隨筆及其它》。 [3] [美]《教育論壇》1991年夏刊。 [4] [美]《教育論壇》1991年夏刊。 [5] 劉德美:《美國中學的世界史教學簡述》,《歷史教學》第10卷第1期。 [6] 李稚勇:《從英美歷史學科能力目標看我國能力目標的確定》《歷史教學問題》93年 第2期。 [7] 引自李稚勇:《從英美歷史學科能力目標看我國能力目標的確定》《歷史教學問題》93年2期。 [8] 王鐸全、李稚勇:《比較歷史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9] 引自李稚勇:《從英美歷史學科能力目標看我國能力目標的確定》《歷史教學問題》93年2期。 [10] 王鐸全、李稚勇:《比較歷史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