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議從民國職業教育反思當代職業教育

邵瑋楠

論文摘要:民國時期,在黃炎培等人的大力推動下,職業教育曾經盛極一時。盡管由于政策缺乏連貫性和社會環境的極度惡劣,民國職業教育最終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以黃炎培職教思想為代表的民國職業教育理論對我們今天的職業教育思想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為了使當代職業教育盡快走出誤區,我們不妨吸收民國職教思想的精華,給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保證當代職業教育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論文關鍵詞:民國時期 職業教育 誤區 啟示

職業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獲得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養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更加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發源于1867年創辦的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其發端比普通教育還早,但步履之艱難卻遠甚于普通教育”。在職業教育的雛形誕生后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于社會生產事業極不發達,人民又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重視文字教育而輕視技術訓練,雖然中央政府屢次頒布興學條令鼓勵職業教育,但是收效甚微,直到清朝滅亡的時候,職業教育無論是在校學生的數量還是教育理論上都沒有取得重大進展。民國政府建立后,以黃炎培等為代表的一批職業教育先驅開始通過實踐和理論創新來大力推廣職業教育,在他們的努力下,政府在1922年制定出了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新的教育體制,“職業教育”從此作為一個正式名詞登上了歷史舞臺,并在隨后的數年中掀起了一波職業教育的高潮,達到新中國建立以前的最高峰,然而,由于社會環境過于惡劣,這股潮流又很快歸于沉寂。新中國成立后,在排除了重重的艱難險阻后,職業教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一些長期沒有解決好的問題伴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對其未來的走勢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

縱覽職業教育這一百四十年來的風風雨雨,民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個階段中,職業教育形成了它的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并且通過當時人們的實踐,為我們今天職業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很多的經驗與教訓,因此本文將通過對民國職業教育和當代職業教育的探討來尋求改革如今職業教育的對策。

一、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情形

民國政府成立以后,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措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比如獎勵和保護工商業、鼓勵人們興辦實業、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設廠、廢除清朝的苛捐雜稅等。在這種政策的推動下,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投資銀行一時蔚然成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在幾年間獲得了顯著的增長。隨后不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列強幾乎都卷入了戰爭漩渦以至于無暇東顧,不得不放松對中國的經濟控制,于是中國民族資本又迎來了一個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而企業的發展壯大又對工人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當時的教育情況卻與企業的需要背道而馳,從1912年到1916年,實業學校總數雖然從425所增加到525所,但是學生數卻從31736減少到30099人。與此同時,普通教育又嚴重脫離生產實際,因此根本不能滿足工廠對人才的渴求,于是企業家迫切地希望教育界能夠做出改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有識之士開始探索中國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改革之路,而提到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黃炎培是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在職業教育方面,他不但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路,而且赴諸實踐。他認為:第一,要確立職業教育之制度;第二,須審擇職業之種類與其性質;第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只有這樣,職業教育才能得到發展,而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將成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他的職業教育思想在當時可以說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揭示了職業教育的基本發展規律和未來發展方向,從而奠定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的基礎。同時,為了實踐他對于職業教育的設想,黃炎培還在1917年建立起了中華職業教育社,為人們進行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

在以黃炎培為代表的職業教育先行者的推動下,北京政府于1922年頒布了壬戊學制。比起已往的學制來,壬戊學制有了很大的改進,特別是它將職業學校、師范學校與普通中學混合成一種“綜合中學”,使職業教育獲得了和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對消除人們輕視職業教育的心理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壬戊學制規定從小學階段開始就需要做職業教育準備,并且中學也要開設職業科,這樣就使學生既能準備升學,又能快速就業。從壬戊學制頒布開始,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進入了一段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是由于當時客觀歷史條件的限制,壬戊學制的種種美好設想不但不能得到實現,反而對普通中學的教學質量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在1932年時,國民政府頒布了1932-1933學制用來代替壬戊學制,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把已經并入普通教育的職業教育重新獨立了出來,這種做法就又回到了從前的老路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再加上連年戰亂的影響,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始終沒有恢復到其鼎盛時期的水平。仔細考察民國時的職業教育,雖然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仍有其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方面:第一,當時的專業與課程設置滿足了社會生產力進步需要;第二,國家重視從立

法層面上來促進職業教育;第三,強調了實習對于學生技能掌握的重要性。這些理念不但在當時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而且對我們今天的職業教育也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二、建國后職業教育改革的歷程及當代職業教育存在的困境

新中國建立后,在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經濟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為教育的全面改革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因此,除了普通教育以外,中等專業教育和技工教育也獲得了空前發展,并明確成為新中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到文革時期,波及全國的大動亂使得職業教育遭遇了空前浩劫,直到文革結束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職業教育才重新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面,并且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下,除了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也蓬勃興起,并且迅速發展壯大,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專門技術人才。然而,在這一片大好形勢下,長期潛伏在中國職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逐漸顯露出來,使得當代職業教育存在著某些誤區。主要體現在下列幾方面:

1、將職業教育等同于培養體力勞動者

自古以來,“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對中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十分巨大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科舉制度誕生以后,由于它是普通人們踏上仕途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因此,為了改變自身的命運,中國人普遍懷有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理念。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人們漸漸的鄙薄勞動排斥大眾,把從事直接的生產勞動看做是低人一等。這種錯誤的觀念在中國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明顯的改變,特別是在城市當中,這可以找到很多的例證,比如當一名中學生面臨升學考試的時候,只要他有一點點進入普通高中或者本科院校的機會,那么他以及他的家人必然會使盡渾身解數來使這點機會成為現實;在普通中學的課堂教育中,教師也往往將職業學校視為藏污納垢之所,他們通常會以職業學校作為反面教材來激勵他們的學生,聲稱如果不好好學習的話那么就只配去上職業學校,而后果就是畢業后不會有好的前途,只能從事一些在很多人看來低人一等的工作。不僅僅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有偏見,就連職業學校自己也以去掉校名中的“職業”二字為追求目標,特別是近幾年來,在高職院校中間掀起了一股更名升格的熱潮,許多有特色、規范的高等職業院校都紛紛轉成了本科院校,結果在推行高職“211工程”時,全國竟然找不到幾所能夠符合標準的高職院校,因為稍好一點的院校都已經升為了本科。

2、有關方針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鼓勵興辦職業教育,但令人感到尷尬的是,技術人才尤其是高級技術人才的緊缺在各地體現的越來越明顯,“不僅集中在機械、建筑、印刷等傳統行業,更大量集中在電子信息、環保工程、工藝美術等高新技術產業”。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國家政策的制定不周到與執行不力有著很大的關系。很多時候,制定政策的官員缺少教育第一線的實踐經驗,也沒有認真細致得做好調研工作,只是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出發想當然的作出決定,這就必然導致政策與實際的脫節,比如法規中提到職業學校要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與職業教育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卻完全忽視了職業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現實。另外,中國社會長期存在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痼疾,盡管中央政府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政策,但是地方政府總是會根據他們自身的需要來有選擇的加以實行,使得原本正確的教育政策無法結出豐碩的果實。 3、應試教育與職業教育不相協調

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早已喊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但是中國當代教育制度的本質依然是應試教育,中考和高考制度則是整個應試教育大廈的兩塊基石,而恰恰是這兩塊基石成為了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路上的絆腳石。根據現行的中考和高考體制,中職和高職院校是提供給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學生的收容所,只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無奈的選擇就讀中、高職學校,而這些學生往往因為基礎差底子薄而缺少學習的興趣,這使得職業學校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以至于職業教育長期在低水平徘徊。

4、職業教育體制尚不夠健全

目前,在我國職業教育中,有些學校習慣采用辦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思路來想問題、做事情,在課堂上講授過多的理論知識,卻不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嚴重脫離了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更糟糕的是,許多學校在學生進入校園后,就對他們采取一種放任自流的態度,完全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精神和道德的塑造,背離了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以及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客觀需求。這種職教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不能滿足用工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有損于學校的聲譽,使得學校可能逐漸走進困境,長此以往,對整個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有著很不利的影響。

三、民國職業教育對當代職業教育的啟示及對當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思考

對比民國時期和當代的職業教育,可以看出雖然一些教育設想并沒有在民國時得到實現,但是它們對于我們今天職業教育的開辦具有很好的啟發借鑒作用,為我們今天尋找職業教育的出路提供了解決思路。

1、真正賦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

一直以來,職業教育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輕視,與其和普通教育的分離是分不開的,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深受傳統觀念影響的人們會認為只有讀不好書的人才會去選擇以出賣自己的勞力為生,因而將職業教育視為普通教育的從屬而不是一個平等的教育體系。從這點來看,實際上1922年的壬戊學制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指出了一條明路。雖然壬戊學制從最終結果來評價并沒有取得成功,但那是與當時中國惡劣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的。而現在的中國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前景,社會狀況與當時相比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是以不能因為當時壬戊學制的失敗而否認它所具有的科學性。因此如果想要從根本上扭轉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首先就要給職業教育以真正意義上的與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要達成這一點,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在普通中學中開設職業培訓課程,教給他們一定的職業技能,讓他們在升學考試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家庭狀況來自由決定他們是選擇繼續深造還是就讀職業學校,同時對中考和高考制度進行改革,改變把中、高職院校的錄取放在普通中學和本科院校后面的現狀,使得中高職院校能夠得到一部分比較優秀的生源,從而擺脫惡性循環的窘境。當然,為了鼓勵優秀學生的報考,國家還必須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可以從教育經費中拿出一筆資金來作為對優秀學生報考的獎勵,使人民能夠切實感受到報考職業院校帶來的益處。

2、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并組織有效實施

為了保證職業學校的正常運作,除了在資金上予以扶持之外,國家還必須在對教育第一線情況有深入認識的前提下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從制度上保證職業學校的有序化和規范化。同時,要佐以強有力的手段來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和實施,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情況的發生,如果發現不能遵章而行者一定要有相應的處理措施。

3、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精神

由于職業教育與社會生產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在實施職業教育的時候,必須非常重視學生對職業技能的掌握以及職業精神的培養。因此學校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觀念,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習時間,讓他們在實踐中更好的積累經驗和掌握技能,以適應用人單位對技術人才的需要。同時,國家有必要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使各級職業學校有能力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場所和設施。除此之外,在現代社會中,職業精神對個人的成功和社會的進步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教給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職業學校還有必要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樹立起良好的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使他們畢業后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社會,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

總之,中國當代職業教育在改革開放后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著某些誤區。職業教育的不到位,對中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當然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民國時期中國職業教育的某些理念及其經驗教訓為我們當今職業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我們當然有理由相信,經過反思、調整及改革后的中國當代職業教育必將會迎來輝煌燦爛的明天。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