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分析

張娜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理論與現實意義[1 ]。本文主要論述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當代價值,分析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應傳承哪些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如何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 ]。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價值;傳承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根基,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座價值深遠的文化寶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國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道路、方向以及面臨的問題都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在物質財富取得極大進步、世界各民族精神家園卻日漸荒蕪的當前,亟須加大力度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傳統優秀文化中蘊含的智慧來推動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向前發展[3 ],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之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正如報告中所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起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 ],并且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中,不斷傳承與弘揚、發展與創新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十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識[5 ],每一代領導集體都做出很大貢獻,先后提出了“革命文化”“中國特色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化軟實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觀點及體系[6 ],并且在不斷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當代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國際和國內的重要講話中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成語、警句和格言來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多次強調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表明了當前國家對待傳統優秀文化的態度和立場。現在國家宣傳倡導的很多價值觀念都是基于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經驗,例如,和諧思想、人本思想、德治理念、小康社會、講誠信等。這些傳統優秀文化對于維護國家團結、民族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方面發出倡導,是讓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方面,都內在的凝結著中華民族自古傳承的優良美德。如奉獻、孝悌、友善、愛國、公平、辭讓、和諧等美德在很大程度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的內容是一致的。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潛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之中[7 ],推動其完善與發展。對待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人們要用心傳承,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時與時俱進,更好地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促進我國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期,要想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實現文化強國,就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8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社會的文化發展水平,對于增強國家文化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要發展,首先要培養與當前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需求的文化市場。那么什么才是人民需要的文化?什么是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什么是人民最容易接受的文化?首先應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9 ],其中蘊藏著深深的中國價值、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有其獨特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廣大人民群眾最容易接受與吸收的文化,也是最容易發展壯大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理念,比如和諧、中庸,對于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具有指導作用。還有全國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原始風景和風俗習慣等,對于當地的文化產業發展具有獨特的推動作用,比如,云南的旅游業、東北的二人臺等,都是以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此外,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在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愈來愈烈,中華民族要想抵御外來文化的侵蝕與滲透,就必須發揮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環顧世界各國,都是通過將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與當代的新興技術結合來促進本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比如,美國電影、日本動漫、韓國游戲等。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文化產業也必將進入大發展時期。因此,應該將文化產業放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創辦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新時期應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哪些內容

(一)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

儒家思想中最主要的“仁、義、禮、智、信”“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千年來都被當作基本的道德準則,是不可丟失的精神品質。此外,儒家思想中的價值觀如“舍生取義”“三省吾身”“不恥下問”等觀念,對于培養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意義重大。同時,傳承儒家思想中的憂患意識,對于當前道德體系的構建、價值觀的培養以及民族精神的樹立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要主張“無為而治”“道法自然”“致虛守靜”。這種遵循自然、順應規律、無為和諧統一的思想主張在當代社會主義建設中仍然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使人們在處理問題時能夠順其自然,換個角度思考。道家思想倡導得順從內心,對于當前社會中存在的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現象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同時,傳承道家思想對于當代社會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意義重大。墨家思想中的“兼愛、非攻、尚賢、貴義”等思想,實質上是在傳遞一種積極樂觀的處世觀念,它所倡導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與當前社會倡導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墨家思想提倡全體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提倡教育的民主與公平,對于當代提高全民素質和實現教育公平有重要意義。所以,傳承墨家文化對于我國新時期文化建設具有指導作用。

(二)個人精神道德方面的內容

第一,進取精神。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等精神也十分值得當代人們傳承下去。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推崇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珍貴品質,這些品質對于中華民族克服重重磨難、不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進取精神對于促進國家的發展繁榮、提升中華兒女的凝聚力也作用非凡,因此,對其必須要大力繼承與弘揚,以此激發人民為了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勇氣。第二,愛國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家邦一體”等愛國主義思想都表達了古代人民國家利益至上的深厚愛國情懷。愛國主義精神歷史悠久,最早儒學提出愛國等于愛民,所以愛國不只是人民忠于國家,國家也要愛人民,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愛國主義精神更多的表現為激勵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而不斷奮斗,表現著人民對于國家的熱愛。當代,雖然人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但是愛國主義精神不可缺失。傳承愛國精神,對于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意義重大。第三,自律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修身克己、知恥守節等自律精神,在今天的社會也是必不可少的。這種自律精神就是通過反省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言行規范,從而提升精神素養,然后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事。這種精神在當代也十分有借鑒意義,首先它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其次傳承這種精神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在當代社會,人心浮躁,社會中各種腐敗落后現象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如果能將修身自律、知恥的優秀傳統文化宣揚出去,那么整個社會都會有一種新的氛圍。

(三)社會和諧方面的內容

中華民族歷來追求和諧、大同。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它構成了中華幾千年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致思趨向。中國傳統和諧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和諧資源與和諧智慧,這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發展的內在思想動力,更是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和諧世界的寶貴文化資源[10 ]。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和為貴”等和諧觀念體現著中華民族對于和平與和睦的向往。和諧思想包含的豐富內涵在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推動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對于解決社會矛盾、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統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和諧思想對于中華民族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也具有啟示作用。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中國在對外關系中選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很大程度上是對和諧思想的傳承。所以,傳承和諧思想對于當代中國的意義不可忽視。

三、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新時期,要用什么樣的態度和方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樣能更好地發揮出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運用科學態度,大力挖掘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

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歷史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歷史虛無主義,主張全盤否定歷史上的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對于當代社會有弊無利;另一種是文化復古主義,認為傳統文化不管是先進的,還是落后的,全部都應該繼承下去。這兩種態度實質上都是錯誤的,是萬萬不能采取的。在不斷發展的當代世界,對待先人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必須要分析鑒別。只有批判和抵制“糟粕”,才能更好地繼承與弘揚“精華”,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要態度鮮明地將適合當前發展的、能夠與時俱進的精華內容保留下來,將那些已經過時的和落后的文化糟粕及時有效地剔除出去。因為文化是在社會的一定氛圍下形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曾經有益的內容可能在當代已經不再適用,所以要用揚棄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要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作用,還要大力的挖掘傳統文化[7 ],同時要加大力度保護傳統文化不受侵犯。首先要整合傳統文化,對其進行分類分層,發掘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深層含義和本質,并賦予它時代意義。同時,要想更好地保護傳統優秀文化,就必須發揮它的當代價值,讓傳統文化更加具有活力。要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引領作用,讓傳統優秀文化走出國門,讓世界其他國家也能了解和喜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要做好我國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二)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尊重傳統文化,并不代表食古不化,要把傳統的知識文化生搬硬套到當代社會。相反,要尊重傳統文化。要想讓它更好地在當代展現價值,就要在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是指把一些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符號與價值系統加以改造,使經過創造的符號與價值系統變成有利于變遷的種子,同時在變遷過程中繼續保持文化的認同[9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通過一次次的創造性轉化,才成為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封建社會的內容,在當代,這顯然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對傳統文化進行轉化,讓傳統文化與當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根據時代要求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涵,不斷與時俱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是指在既有文化基礎上進行新的發現、發明和創造,實現對既有文化的開發、拓展和延伸。其本質是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提升和超越發展。當前,我國要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9 ],就要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加適應時代潮流,更加適合我國當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更加符合人民的精神需求。但是也要注意,創新的關鍵在于實踐,因此要立足于現實,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既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也不要舊調重彈式的創新。

[1 ]卞成日,高承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 (1 ):83-86.

[2 ]吳燦新.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略探[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7 (1 ):35-40.

[3 ]朱繼東.毛澤東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基本思想及其時代意義[J].毛澤東思想研究,2020 (1 ):15-23.

[4 ]王育鋒.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歷史邏輯、內涵意蘊及提升路徑[J].未來與發展,2020 (3 ):31-36+6.

[5 ]李長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哲學審視[J].科學社會主義,2019 (6 ):59-64.

[6 ]阿斯亞?斯馬義,鮑軍.實現地名標準化是加強地名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弘揚地名文化的重要基礎[J].中國地名,2020 (3 ):4-7.

[7 ]張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研究[D].遼寧大學博士論文,2019.

[8 ]耿虹.發揮資產評估作用推動藝術品金融發展[J].中國資產評估,2020 (2 ):4-5.

[9 ]畢國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探析[J].實事求是,2018 (1 ):100-103.

[10 ]張智超.中國傳統和諧觀及其當代價值[D].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