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韓國文化與中國楚文化聯系蠡探

佚名

今年6月中旬筆者應邀赴韓國江陵參觀考察了世人關注的端午祭。回國后翻閱大量有關,一條令人震驚的線索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即:韓國文化主流與楚文化有許多相似和相關的地方。

在韓國,除江陵外,還有與楚國地名相同的丹陽、襄陽、漢陽(今漢城)、漢江等地名,查韓國地名設置史料,這些地名設置距今已六百多年。從表面上看,韓國的地名和兩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國地名好像沒有什么關聯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續集》一書,很受啟發,認為它們之間有聯系。據石泉考證,楚國古都江陵并不是在長江中游,而是在漢江中游的湖北宜城。按照新論,楚人建國初期在漢江上游丹江支流的丹陽,成熟時期文化中心在漢江中游的江陵(宜城)、襄陽一帶。另外上溯中國漢江的源頭,是在陜西秦嶺的太白山下,盡頭則在下游的漢陽。比較一下韓國的幾個地名分布:丹陽屬于忠清北道在漢江的上游,漢陽在漢江的下游,屬于江原道的江陵和襄陽均在漢江上游不遠處,洞庭湖也在江原道。最有趣的是韓國漢江發源于江原道和慶尚北道連接處的太白山下。韓國地名分布幾乎和中國古代楚國地名的分布同出一轍。

不僅地名相似,我認為韓國的開國神話中也存有濃厚的楚文化遺跡。

檀君神話是韓國開國神話,在中國和韓國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是這樣的:古時,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下視三危、太白”,并給了桓雄三個“天府印”作為天上神仙的標識。桓雄率領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頂的神檀樹下,建立“神市”,他命“風伯”、“雨師”、“云師”等,主管三百六十件人間大事。其時,有一熊一虎同住于一個洞穴中,它們請求桓雄天王把它們變成人,天王給它們一炷艾和二十枚蒜,并囑咐,吃了艾和蒜之后躲藏起來,一百天之內不能見陽光。熊照辦,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變成了一個女人;虎沒有照辦,故未能變成人。桓雄天王與熊女結婚,生下檀君,這個檀君,就是古朝鮮的開國君主。

學者們認為神話故事中所謂熊、虎相處于一個洞穴,反映了以熊和虎為圖騰的氏族之間的關系。楚人早期是以熊為圖騰崇拜的部落。楚人姓羋,少系業務氏熊,在鬻熊之后,歷代有三十多位國君以熊為姓,其最早居地又多以熊命名,如“有熊”、“熊山”、“穴熊”等。

關于“三危”、“太白”,韓國學者多認為“太白”指朝鮮平安道境內的妙香山,“三危”指中國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中國學者對古三危地方的說法不一致,我同意古三危在川甘交界處,岷江、岷山一帶的說法,認為檀君神話中的“三危”是指中國古三危,“太白”應該指韓國江原道和慶尚北道交界處的太白山。中國史籍中,有關三危記載最多的是公元前2000多年堯舜將三苗的一支放逐到三危,荊楚腹地在上古時曾屬三苗地,楚苗同源這已為楚國史的學者們所公認。三苗的部落酋長蚩尤曾北上中原,與黃帝逐鹿。在中國各地的苗族都將蚩尤視為始祖,而苗祖蚩尤和“風伯”、“雨師”關系密切。楚國大詩人屈原在《楚辭·遠游》中也提到“風伯”、“雨師”、“雷公”(也稱“云中君”、即“云師”)。楚辭中的“風伯”、“雨師”、“雷公”(云師)和檀君神話中的“風伯”、“雨師”、“云師”一樣,都是天神可以左右的對象。

檀君神話中天神授予桓雄三個“天符印”,中韓都有學者認為這“天符印”是巫師做法的法器。韓國江原道的巫俗是韓國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由巫師主持的巫祭在“端午祭”中,是重要內容之一。江原道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太白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道,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包圍圈,使它與外界相對隔離,許多古風古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在中國古代巫風一度盛行,而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苗為甚。現在苗族地區仍有許多巫師。

神話里天神之子桓雄給熊和虎“靈艾一炷,蒜二十枚”讓它們變人形,這在楚俗里也有反映。端午時掛艾草、蒜頭以僻邪驅瘁,是楚國風俗,至今也還存在。

探討一下楚羅國、盧國與韓新羅、辰韓之間的關系。公元前8世紀,在漢江中游荊楚腹地有兩個苗蠻小國,羅國和盧國。羅國在襄陽西南,據《左傳》杜預注:“羅,熊姓國。”楚武王并吞羅國,子孫便由熊姓改為羅姓。羅被楚滅后,楚王把羅國遷到枝江,成為楚國的附庸國,爾后楚師擴境江南,再遷其羅國遺民至洞庭以南的長沙。盧國(也稱盧戎)的地理位置在今湖北襄陽縣西。盧戎,系炎帝姜姓戎族,源于盧水上游,故名盧戎。姜姓屬古羌人亦稱民羌、羌戎。學者們考證盧水即今四川岷江。從春秋戰國至秦漢,民羌人活動在岷山以北的地區,岷江、漢水、嘉陵江諸水源頭,而這一帶也正是古三危之地。三苗的一支被遷到三危去之后,一部分融入了西戎,還有一些繼續以苗、有苗存在。有苗氏在公元前11—前8世紀出現在岷江及嘉陵江之間,他們順著離嘉陵江不遠的漢水朝南遷徙,到達漢江中游,建立了盧國。這些逾越千年后從三危遷回到故地的苗裔,已經濃濃地融入了西戎民羌的諸多習俗,他們和彝族、白族、土家族一樣尊虎崇虎。

盧國和羅國距離非常近,猶如唇齒相依。上羅盧聯軍曾打敗過楚國軍隊的侵犯。公元前690年,盧國和羅國同時被楚所滅,之后,一起被遷到枝江,然后又遷到長沙。到長沙后,盧戎的一部分往西到了的辰州,現今湘西辰水中游鳳凰縣苗族仍然存在客教白虎的信仰。我們再來看看韓國古代的辰韓。辰韓,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后漢書》都有這樣的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這些有關辰韓的史籍在韓國《三國遺事》等古籍中有轉載,大量的歷史資料說辰韓是秦朝時逃亡過來的中國人,對這一點中韓學者是一致認同的。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里詳細地記錄了辰韓大大小小的部落國家,有許多是以盧為國名,如莫盧國、駟盧國、萬盧國、捷盧國等,甚至有的直接以楚為國名,如楚山涂卑離國、楚離國等。在韓國史籍中,筆者找到了辰韓、弁韓是苗裔的記載,如《三國遺事》:“《新舊唐書》云,弁韓苗裔在樂浪之地。”韓國保存有很多祭祀蚩尤的祠堂遺址,這就說明辰韓和弁韓和楚國的羅氏、盧氏一樣均為苗裔,同樣以蚩尤為始祖。

公元前57年古新羅建國,新羅是由辰韓部落聯盟中斯盧部落所建,所以也稱斯羅、斯盧。初期新羅地盤狹小,四世紀后,開始征服周圍部落,成為半島東南部的強國,公元676年新羅率先統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并以熟練使用漢字的優勢,創造并記錄下來了開國神話。新羅在統一后的兩個多世紀內,出現繁榮景象,獨具特色的新羅文化在統治者的倡導下廣為傳播最終成為韓國主流文化之一。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