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校園文化在院校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邱楊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創新
【論文摘 要】本文首先將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與基礎素質教育進行對比并提出兩方面的不同,引出校園文化的重要性,接著,分析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功能等特點,最后,提出四點建議來說明應如何加強建設校園文化,促進高校素質教育改革。
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素質教育決定》以來,實施素質教育不僅成為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且如今已擴展到幼兒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方面。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素質教育已處在“國家推進、重點突破、全面展開”的進程中,素質教育觀念也進一步深入人心。但是素質教育開展的時間并不長,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體制等一時都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目前的素質教育更注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研究,對于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改革的研究卻并不多。筆者在高等院校的教學工作中,深深地感覺到高等素質教育也應全面拓展,旨在培養出具有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 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現狀 大學是學生成材的最后一道程序,如若在這最后一道程序上不嚴格把關,之前的教育豈不前功盡棄·高等教育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新形式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專業設置與培養過程、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方法等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因此。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增強其對社會的適應性,就要全面加強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改革。一方面,在學生個人自身發展上要更著重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并不是僅僅局限于發明創造全新的成果,實際上“推陳出新”也可以是一種創新,即把自己原有的知識根據新形勢、新需要引入到新的領域內進行新的組合,實現新的效益。因此,高等素質教育要強調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是要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一種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耀、以創新為目標的氛圍和共識。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素質教育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更應加強。校園文化既受到社會大文化的影響,又反過來對社會文化產生能動的反作用。因此,校園文化的積極與否會直接影響滲透到大學生素質發展的各個層面。由此可知,校園文化建設在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改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將就校園文化對高校的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 校園文化的內容 應該如何界定校園文化·目前,關于這個問題的爭議較多。以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為例,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一是校園精神說。校園文化是在大學這一特定的環境范圍內生活的成員所共同擁有的精神傳統、作風和理想的綜合體現,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樹立良好的風尚。二是第二課堂說。校園文化等同于第二課堂,或者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藝術素質而進行的藝術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效果,是大學生接受的除課堂知識傳授以外的其他教育形式,是學校正式教育的延伸。三是氛圍說。校園文化是一種透過特定的文化氛圍使置身其間的大學生受到熏陶和啟發,從而獲得全面發展的文化形態,它是在校園這個特定范圍中形成的小環境、小氣候,是一種氛圍。 綜合專家學者的各種意見和觀點,筆者認為,所謂校園文化,就是在相對獨立的校園環境中,以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素質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為目的,由學校和師生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人文環境關系。從這個概念出發,校園文化實際包含著兩方面內容,即校園物質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其中,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而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得以發展的載體。 校園精神文化包括反映人類認識成果的思想理論體系(書面、知識、課程文化)、言語與非言語的溝通(行為文化)、校園藝術活動及其成果(審美文化)、認知方式、創造能力、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心理文化)等。校園精神文化作為全體師生員工的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具體表現在學風、教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等各個方面,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靈魂。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校園物質文化包括高校的各種教學、科研、管理、生產和生活資料,以及校園環境。在學校,良好的物質環境能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心境,對培養學生的美感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如果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室寬敞、潔靜,宿舍明亮、整潔,圖書館資料豐富,實驗設備先進,那么置身其中的學子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環境熏陶,激發出一種尊師愛校的情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強烈的求知欲望。
3.有效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學生寄情于學、寄樂于學 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可以使每一個性格不同、愛好迥異或智力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在各自的領域里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為此,學校應當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組織研究活動課程設置,制定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規章條例,使課外活動規范化、制度化。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時,還應注意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緊密結合,與校風建設緊密結合,與發展學生特長緊密結合。例如,組建一些文學社團、音樂社團等活動,舉辦演講、唱歌、球類等比賽,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校史黨史展覽等教育活動。 4.普及教育信息化,文化信息化 隨著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正邁入數字化時代。互聯網不僅是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也成為一種文化載體,不斷地向人們傳遞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信息,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大量的相關資料顯示,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以及倫理觀念都有著及其深遠的影響。要通過建設積極的信息化校園文化,發揮網絡文化的積極作用,消除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引導青年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辨別真偽,健康成長。 大學校園是孕育人才的搖籃,是人類文化傳遞、發展與創新的基地。它既是一個教育環境,同時也是一個文化環境。高等學校的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增強學校凝聚力,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建設校園文化對高等學校素質教育改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環節。